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经济成分。虽然它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作用上都不占重要的地位,但从它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看,仍不失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私营经济的社会性质、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以及私营经济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认为,我国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在客观上起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应该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到200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243.5万家,私营企业投资者622.8万户,就业人数3409.3万人;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377.5万户,就业人数4742.9万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不含三资企业,下同)创造的增加值约占GDP的1/10。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0,占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1/5;其中城镇4268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数的1/6。从未来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还会有较大的发展,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国民经济中将在六个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与市场经济天然融…  相似文献   

4.
车言 《经济师》1993,(5):16-19
<正>私营经济,经济学家给它的“标价”是,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个体户和业主雇用8名以上工人的私营企业。 要说清这新生的私营经济,必须从个体经济的跋涉历程说起。我国的个体经济发展有三个高峰。 建国初期,城镇的工商业者约有700多万,农村的工匠、商贩约有4000多万。 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到了1988年,个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全国的个体户大约有1000多万户,2300多万人。就在这一年,国家颁布了私营企业条例,把私营企业正式从个体户中分离出来。这样,新生的私营企业就算正式登台上“戏”了。  相似文献   

5.
董雪梅 《经济问题》2001,(12):20-21
从私营经济的发展着手,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私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认为我国的私营经济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有着与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特点,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中国企业股份制的性质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制约,它不仅具有一般股份制的特性,而且具有支配它存在的社会主导经济方式的属性。有的同志认为,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渗入不同的股权主体,会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基本性质,因此,不宜提倡和实行股份制。其实实行股份制是对所有权的一种确认和界定,只有首先在确认和界定所有权的前提下才能实行股份制。股份制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其自身并没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判定具体股份制的社会性质,要看其中各种经济成份所占的比重。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经济成份长期并存,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管理体制弊病甚多,必须逐步地实行全面的改革,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经济战略任务。但是改革国营经济的管理体制绝不能改变国营经济的性质和主导地位。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的报告指出必须在发展多种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国营经济,是保障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并且保障个体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党中央的结论和宪法的规定,对于国营经济的性质和地位问题的争论给予了肯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个体经济已达到一定规模。1988年底有各类个体户29387户,从业人员达66631人。其中:工业7522户,占总户数的25.5%;商业12673户,占43%;饮食业3847户占13%;服务及其它行业5345,占19%。全市成交额达28007万元,比1987年的20373万元增长了37.5%,比1979的31万元增长了800倍,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0.08%,增加为1988年的21%。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新方针,民营经济才得到逐步发展.从“一定范嗣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个体经济发展颇快,据统计,到1987年6月底,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已达1228万户,从业人员1880万人,社会商业、服务业个体户占82.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个体户占13.2%。在个体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竞相增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过打击投机资本的斗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胜利,在我国以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以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被确立下来。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由于所有制改造没有经验,遗留两个基本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是不是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还可以不可以保留和发展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是,全部社会经济生活是否都在计划体制下生产和消费?还需要不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如果说还  相似文献   

12.
朱玮 《江南论坛》2003,(6):22-2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给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2年底,江苏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8.6万户、个体工商户157.3万户,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达到19.9%,提供税收已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2.5%。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是一种理论抽象,是指要消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是指一般的私有制,也不是指非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我们当前要大力发展的私有制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统一的。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业,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上,已有三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一元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经典模式;前苏联斯大林提出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二元模式”,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模式;我国改革20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主张公有制应有不同类型、多菜式和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多元模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创新模式,它是一种即坚持马  相似文献   

15.
浅析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之差异刘保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人们主观上存在着“私、个不分”的思想倾向,把私营经济混同于个体经济,客观上阻碍了它们的发展。笔者认为,它们虽然都是私有制经济,但在产生途径、经济性质、...  相似文献   

16.
刘建民  董东灵 《经济师》2004,(6):278-278
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也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领域,总是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新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步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改革开放2 0多年来的实践表…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结构为基础的。这就突破了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相容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18.
第一,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性质决定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一些人反对股份制,其理由是认为它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他们把股份制简单地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只看到两者在表面上的一致性,而看不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复关”对吉林省经济的影响,探讨“复关”的相应对策,对吉林省今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对吉林省经济的有利影响1.有利于吉林省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是农副产品、土畜产品、纺织品、医药制品及部分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出口商品的性质看,主要属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商品与国际同类商品相比占一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复关”后,国家将制定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根据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国际上对我国的贸易岐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问题的讨论,不仅涉及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过去几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如下的进展:第一,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经过讨论,一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几对事物相互问既存在矛盾,又可以互相结合。第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关系只存在于不同形式的所有制之间,不存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后者只保留商品关系的外壳;价值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只起影响作用,不起调节作用。经过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