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斗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过,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唐代。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4):88-91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晏子春秋》一段话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弋 )五卯 (卵 )茗菜而已。”宋版《太平御览》亦引《晏子春秋》这段话 ,文字相同。《中国茶叶大辞典》据此将晏婴 (晏子 )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但现存《晏子春秋》的各种版本中 ,“茗菜”都作“苔菜”。本文认为茗菜应是苔菜之误 ,并对第一茶人的思考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在中国的发展中,不断融和了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发扬传统美德、修身养性、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06,(7):56-56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  相似文献   

5.
《茶经·一之源》“其字旧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茶经》版本较多,均存有旧注,有人认为这是陆羽原注,但揣其语意,当非陆羽自注。至于此注出于何人手笔,今不可考。旧注对原文的解惑增益之处自不待言,但是,其中关于“其字”一注,若有所失,且对当今的研究影响甚大,似有必要对此以及陆羽原文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辨。陆羽《茶经·一之源》中,关于茶的字形有如下记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旧注云: “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者(“音”之误——笔者)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  相似文献   

6.
核心消费群体决定商品的文化属性。而早在初唐,隐士就已经成为饮茶生活的核心消费群体,因此赋予饮茶生活高蹈隐逸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赋予农产品的茶叶以浓郁的文化色彩。唐代是中国荼文化的第一个发展高潮,陆羽通过撰写《茶经》缔造了传统茶学,为中国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陆羽也有盛唐文人普遍存在的隐逸与出仕矛盾的思想感情、隐士与侠少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无论是他的友人,还是后世的史学家,都把隐士作为陆羽的本质身份特征。隐逸属性把茶与陆羽联系了起来,是陆羽关注荼的内在原因,而陆羽出色的总结与鼓吹进一步强化了饮茶生活的隐逸属性。  相似文献   

7.
<正>绍兴素有中国“茶都”之美誉。史料记载,绍兴茶始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旺于宋元;明清时期,更是越茶行天下,深厚底蕴赋予了绍兴茶特有的文化气质,成就了绍兴茶驰名海内外的独特魅力。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盛赞绍兴茶。目前,绍兴市6个区、县(市)有5个被命名为“中国茶文化之乡”。近年来,绍兴市传承千百年来厚植于本土的茶文化,融文化于产业基因,以文化驱动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绍兴茶产业品质、品牌、品位的建设,加快新时代“越茶行天下”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4年北京国际茶业展中,一抹来自武陵山脉的清新之气拂面而来,飘香京城。这就是主打生态茶产业、来自贵州铜仁的"梵净山"茶。"梵净山"茶的"净"品质与"静"文化是最大亮点,成为公众了解这个地域品牌的窗口。位于武陵山脉的梵净山不仅赋予茶叶优良的气候条件与无污染的生长环境,而且"佛教圣地"的称号与"禅茶一味"的文化底蕴,使得梵净山茶拥有了可发掘的文化与品牌内涵。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茶叶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年为我国“茶圣”陆羽诞生1250周年。陆羽以一代茶学宗师创研茶学、著述《茶经》而举世闻名。宋代诗人梅尧臣曾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所倡导的“事茶”之习,而今仍蔚为世界风尚。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东冈子、东园先生,晚年更号广宵翁;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自云“不知所生”,传为弃婴。三岁对为竟陵龙盖寺(后更名西塔寺)智积禅师所收养,稍长,为积公煮茶,做杂务。因不愿皈依佛门,备受劳役折磨,不堪其苦,十二岁时逃离寺院当伶人,诙谐善辩,所编剧本极受欢迎,颇显才华。十四岁时,适河南尹李齐物左迁竟  相似文献   

10.
茶室与书房     
端坐于老木椅上,煮一壶普洱,火焰悠悠地在铁壶下盘旋,甘绵的茶汤缓缓渗入口中,暖意开始蔓延茶室。茶桌上有一本《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伸手一翻,是屠隆的《茶笺》。"茶寮,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第一段文字顿时俘获了我,咀嚼品味,如遇知己。在屠隆笔下,最完美的茶室是相傍书房,而此时的我,正拥有并享受着这样的茶室!"轻飚拂水者,涵澹然。"陆羽在《茶经》中曾如此描述好茶,形容此刻的心境也正恰如其分,神交古人之感如微风吹拂水面,与相遇好茶一般。微妙的共鸣,最易引发深埋于心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11.
贵州自古产好茶,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茶经》中就记载有:“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长期以来,中国的茶叶格局也一直由"南茶"主导。而随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茶北引"成功实施,山东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这种格局也在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3.
正沿河茶的前世今生地处乌江下游的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战国时属黔中郡,是现今贵州境内最早被称为"黔"的地方。到了唐代,沿河成为思州治所。茶圣陆羽在《茶经·卷下·八之出》中,特别提到茶树"黔中生思州……"。这是关于沿河茶最有名的历史记载。在陆羽之前,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将沿河茶有据可考的种植年代,上推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南极黔涪(含今乌江流域下游的重庆涪陵,贵州沿河等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相似文献   

14.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屹立于中国名茶之林。 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名茶,早在明朝即为上贡佳品,崇祯皇帝名为“鱼钩茶”。1925年的《都匀县志稿》记载表明:都匀毛尖茶原料要求极其考究,每年“清明”前采摘头道芽头,选一芽一叶初展,俗称“瓜米茶”或“雅雀嘴”的茶青,用手工精心炒制而成。加工出来的毛尖茶突出“毛”和“尖”两个根本特征,干茶外形紧细卷曲,毫毛满布,色泽翠绿滋润,有一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5,24(3):3-11
早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中日两国茶文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成为佛门清规。  相似文献   

16.
<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记载,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南方为产茶最佳之地,而在我们所熟知的"十大名茶"中,也没有北方茶叶的踪影。这一切似乎在告诉人们,北茶与南茶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茶,还是南茶好喝。但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来自山东临沂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得到了众多参会者的好评,呈现出与众多南茶"齐头并进"之势。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临沂几代茶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以陆羽《茶经 )为标志诞生于唐代。中华茶文化从诞生之日起 ,就表现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以茶事活动为凭借 ,以茶的物质性为载体 ,表现茶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两者高度融合 ,创构文化艺术氛围。为中华文明史添上璀灿的光彩 ,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灵魂之饮”与修身砺志唐宗以来 ,成就卓著的文人仕大夫或品行高洁的隐者大多是茶文化的痴迷者与弘扬者。饮茶与修身砺志的契合点在于茶本身的品性 :茶性冲和、恬淡温凉 ,可以导人趋于清明 ,爽远、清醒、理智 ,培养超然 ,淡泊…  相似文献   

18.
陆羽是我国古代著名茶叶专家。《新唐书》和《全唐文》中,有他的传和自传。但是,由于传记简略,加之过去对陆羽的研究又极其不够,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陆羽生平的了解仍感扑朔迷离而不具体。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界重视了对陆羽的研究,已发表的一些文章中,  相似文献   

19.
林峰 《浙江林业》2009,(4):41-41
一个闲暇之日,我一边饮着家乡的“三杯香”茶,一边读宋代戴昌的《赏茶》诗,读到“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时,顿生一股怀乡之情。春风带雨,嫩茶初绽,独在异乡,心系故土。时下,在我的家乡泰顺又该是采制新茶的繁忙时节了。  相似文献   

20.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屹立于中国名茶之林。 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名茶,早在明朝即为上贡佳品,崇祯皇帝赐名为“鱼钩茶”。1925年的《都匀县 稿》记载表明:都匀毛尖茶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