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广昌 《浙商》2013,(15):19-19
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复星这样一个投资企业,我不想说,有一个投资是未经我同意做的。我觉得一个投资企业的基因,和一个制造企业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复星为什么一开始就是一个投资型的企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什么都做不来,只能做投资。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复星可以说是一个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技术,像这样又想创业,那怎么办呢,只有不断尝试,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有两个比较成功:一个是学着帮别人去卖楼盘、还有一个是帮人家做诊断试刺销售。这两个尝试的成功,发展下去就成为我们现在的复星医药和房地产业务。  相似文献   

2.
谢德荪 《品牌》2012,(12):47-48
<正>最近在媒介中常有三星电子公司的新闻,在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公司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头羊,它的智能手机Galaxy在全球的销量,在8月也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hone4,这使得无线业内人士都觉得很震撼。2012年8月,圣何塞法庭裁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六项专利,三星要赔偿苹果公司10.5亿美元。我在这里不想介入谁是谁非的争论,只是想分析三星电子  相似文献   

3.
40几年前,我决定离开寄宿学校,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刚离校的两周里,我最初决定要成为一名房产经纪人(源自我那位大胡子职业指导老师的建议),后来又打算当一名画家(我的房产经纪人的意见),随后我又倾向做一名外科医生(也是大胡子指导老师的点子),或是一名演员(那个星探很快就收回了他的邀请函),最后我还是回到了艺术家这个行当上(重返理性的自我抉择)。  相似文献   

4.
创新的全部     
创新,被很多人人为地搞得很神秘,其实,创新并不复杂,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创新只是手段,关键是通过创新可以赚钱,否则企业就倒闭了,没机会再创新了。因为做企业管理的原因,经常动脑子,脑细胞消耗太多,自我怜悯之下多方打听,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
<正>这次我只简单说说旅游之路上的经历与感受,但是我不想用所学的理论对我所看所感的现象进行解释,这些前人做的够多了,我只想说说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以及就不同力量之间"谁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个问题上给出我的观点。一我们这次在九月末旅游的地点是内蒙古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听说那里有天池等自然风光,确实很美,值得一去。我们大概在早上五点多道德阿尔山火车站,那里的天气极其寒冷,我们一下车就有很多出租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营不可偏废文化建设,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尤其如此2004年的时候我提过一些问题,中国企业要脚踏实地,要做大做强。有一个广东某企业的企业家,马上提出反思:企业不大,是一定不强的。当时我很感慨,我们中华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企业家基本具备两大“特色”:第一个是喜欢投机取巧:第二个是极其浮躁。这位跟我对话的企业家,日后他的企业经营逐渐衰败,尤其是进入国际化之后,他的经营状况是差强人意,甚至是不断沉沦。  相似文献   

7.
傅淑英 《商场现代化》2006,(10):160-162
企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神圣使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队伍做后盾,就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进入21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如:经济全球化;高度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性的产品过剩、价格滑坡;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运动及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等等。因此可以说,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提出:营销就是企业的灵魂和未来。由此可见,认真探索和研究中国企业在新世纪市场营销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务周刊》:东方希望集团在电解铝产业的投资令人瞩目。您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决策的? 刘永行:我在1996年就开始思考,我们要做什么?这就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并且从中国的产业变化和世界格局来分析。首先我觉得不应当再做饲料这样每个工厂很小的产业。照理说,找一个成功的小企业这种模式重复来做,比如说连锁店啊也可以,但我不想那样做。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谁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还是政府?人们存在争议。事实上目前我国大企业还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目前所做的创新多是跟踪模仿式的,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作用发挥不理想,实践与人们对其的期望差距很大。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剑君 《华糖商情》2001,(17):16-16
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自身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大概很少有人提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真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那么遭殃的将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或许还有消费者。其实我们在做市场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尴尬:一夜醒来,蓦然发现,市面上流行的不光有我们,还有无数个我们不认识的“自己”。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克隆”了,我们不知道谁是自己,消费者不知道谁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黄鸣 《光彩》2011,(11):9-9
一个企业找准了它的定位,才有持续生存的希望皇明特别害怕随大流,在我们公司发言是非常自由的,但是有一样却很不自由,就是谁要说这个行业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这么做,我就会说:住嘴,他做了我们就不做,我们是皇明。别人打价格战我们不打,别人只贪图好卖我们追求好用再好卖,皇明坚决与众不同,坚决追求差异化,随大流是没好处的。现在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形成一个怪圈: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但人人又怕与众不同。我记得有一家卫视做了一期节目,让10个人在两个答案中选其一,同意A的站在  相似文献   

12.
多年不变的外贸产品严重制约了出口步伐.紧紧捕捉国际市场日新月异的时尚变化,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已成为外贸企业眼下火烧眉毛的紧迫任务.国际竞争是残酷且无情的谁创新,谁得益,谁墨守陈规,谁就落伍,甚至被淘汰.日前,记者碰上一件事,颇有感触.在我家附近的集贸市场上,各式点心摊铺一字排开,大家经营自己的生意,倒也互不干扰.突然有一天,紧靠一家包子铺旁出现了排队的长龙,急得"包子老板"连声呼喊:"排过去,排过去,不要影响我们做生意".  相似文献   

13.
四、创意无所谓好坏,只有差异有一次看《霍元甲》这部电影时,发现里面有一段很有道理的对白。我很喜欢让企业家们把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代替进台词,以做酒的企业为例:"邵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酒?""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把酒分出高低,是酒  相似文献   

14.
<正> 要关心员工,这是不少老板在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时反复提到的,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热心肠并不是灵丹妙药,员工不领情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个小老板向我抱怨:"我对我的员工很好,可总是热心肠遭遇冷面孔,比如:我很关心一个做业务员的小伙儿,平时对他嘘寒问暖,他生活困难时,我还曾借钱给他,不想前几天这小伙儿竟然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真让我失望!"老板的一片真心反倒没有让下属领情,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请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时代造英雄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是在知青农场,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时我很兴奋,心情无以言表。四年大学生活很快过去。那时,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我回到家乡惠州参与了第一家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创立,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那一届同学有很多做企业的,也都是企业的负责人,包括创维、康佳。  相似文献   

16.
企业做大之后,要及时从人治转到法治,很多方面要同步进行提升,否则一定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超越     
商场如战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企业家也是如此。接触很多中小企业主,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他们总在尝试超越心中的偶像或对手。但是谁都知道,要想超越对手,必须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1,(12):10-11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还是毒药? 新财富官方微博转发顺丰董事长王卫关于为何不想上市的言论:“上市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企业所需资金。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相似文献   

19.
谭璐  高淑英 《光彩》2008,(5):30-33
越是所谓"不正经"的东西,越要把它做成正经,就是要告诉人们:这是正经事儿。让人们庄重起来,不要有非分之想。像我们这样搞出奇制胜的机会以后永远没有了。曾经站在潮头的人,以后看的是谁守得住。我已经老了,就做老人应做的事,学会防守,熬得住。伟大是熬出来的。我们那时候,商人有太多的文化情结和政治情结。择不清,混一块儿,很害人。我希望这种害人的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结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高速运转、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等重大经济背景的深入,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技术、制造、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竞争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营销渠道上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渠道建设,掌控渠道,决胜终端已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共识与营销实践。营销渠道是中国各门类企业至关重要的外部资源,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供大于求的市场中,谁拥有高效、畅通的渠道,谁就在较大程度上拥有了市场,就能赢得了先机。一个企业拥有完善而畅通的可控分销渠道体系,能把产品快速、高效、低耗地从工厂分销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这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关系到了企业的兴衷与成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研究的视角描述当代中国市场营销在其渠道管理上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