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导刊》2005,(5):6-6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数字表明,2004年是近5年来全国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90万人,下降10%;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低收八人口减少了640万人,下降11.4%。目前中国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令人忧虑的是,贫困农民与一般农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  相似文献   

2.
一、农副产品商品化进程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农副产品商品率与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农副产品物品率越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出售农副产品现金收入水平越高。198o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0.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2元,其中出售农副产品货币收入48.周元。1992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449%,比1980年高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8!6元,其中出售农副产品货币收人462.67元,分别是1980年的人M倍和4.8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人!996年全国农副产品商品率为56.439.比!992年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2701元,其…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鹏 《广东经济》2009,(4):27-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一直以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广东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调查显示,2007年广东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13元,占纯收入比重由2000年的2.0%提高到2007年的5.6%,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居民家庭收入中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工作中虽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1996年以来.无锡全市农民收入出现了“两个下降、两个扩大。的局面:即增幅下降.货币收入比重下降;农户之间不平衡性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虽有回升,但增幅仅为2.5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王海港 《经济研究》2005,40(1):56-66
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人口、营养和健康调查”1 989— 1 997年期间 4期家庭收入和家长特征的模块数据 (paneldata) ,用时间依赖定义收入变动 ,度量了全体家庭和分4种类型的家庭在上世纪 80年末至 90年后半期的收入变动。发现在总体收入分配中 ,高比例持续贫困的发生比较分散 ,并不固定在哪一类型的家庭上。平均而言 ,农村家庭的持续贫困比例稍高。与此相反 ,持续高收入的家庭集中在城市、郊区和城镇 ,农村的富裕家庭变动大 ,收入不稳定。分组家庭之间 ,农村家庭的收入变动最大。分组家庭内部 ,家长为中年和壮年人的家庭人收入景况较好 ,富裕老人家庭能否保持富裕在农村和在其它分组差别很大。总体而言 ,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变动在这一时期减慢 ;收入变动在所有4个时期内都有利于分配的平等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在农村和城镇家庭的作用大幅减弱 ,但对改善城市家庭的平等分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陈钰芬 《经济论坛》2005,(14):18-2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农民收入不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一直居全国前列,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高出2倍多。1997年以后,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浙江农村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1997年的1.76倍上升到2003年的2.07倍。1997—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4%,高出全国同期增长速度4%的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农村消费支出的因素1-农民的收入状况。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收入大幅上升。据统计,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78元,比1990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18-1%。但近两年农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农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一是一部分原出口东南亚的农副产品出口受阻,价格偏低;二是东南沿海城市经济不景气,打工(这是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收入减少,因而农村消费也受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且不够稳定,使之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七五”期间,农民…  相似文献   

8.
土地保障:最后一道防线的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鸿 《发展研究》1999,(6):24-25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从传统、较封闭和低风险的社区逐步转为一个较现代、更开放、更富裕,同时也具有相对较高风险的社区,土地保障出现了“虚化”,即相对于生活风险,土地保障实际能力正逐步下降,土地保障更多地沉淀于人们的观念和情感寄托之中。 1、土地收入比重下降。家庭土地保障重要性取决于土地收入在家庭总收入所占的比例。土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高意味着家庭土地保障作用重要。反之,土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低则意味着家庭土地保障在弱化。以苏南农村为例,苏南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已演变为以非农化收入为主,农业收入为辅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咸立双 《经济论坛》2004,(23):109-110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43%。分阶段来看,1978—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1991年3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为1.9%,1992—2000年为4.6%。  相似文献   

11.
一、阻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因素一:农民收入水平低,阻碍消费需求增加从目前农村市场来看,农民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使得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受到阻碍。其中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省农民收入水平仍显偏低,限制了农民的消费。201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1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8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93%,  相似文献   

12.
建设河北省的品牌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庆 《经济论坛》2005,(12):15-16
2004年是河北省农业农村工作多年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实现了“三个首次”。一是粮食生产出现5年来首次增产,扭转了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总产量达到2480万吨,增长3.9%;二是农民收入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11.1%,农民人均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达到3171元;三是农民收入增速6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2.54:1缩小到去年的2.51:1。  相似文献   

13.
赵毓芙 《经济论坛》2006,(14):42-43
目前,我国用三种基尼系数指标衡量贫富差距,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据统计,我国2004年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l%左右。而且,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闽西农村发展特色劳务产业的必然性 1、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全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一方面,龙岩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相比差距较大,就地就近吸纳能力弱。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相当大。2003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22.07万人。占总劳动力的81.4%;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7.52万人,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3万左右。龙岩市规划提前三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即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城镇化率60%。实现这两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要达到6.3%。城镇人口每年要增加7.6万人。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新型农民,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然而,目前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仍然延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应积极实施农村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提升的战略举措,探索农村家庭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环球速览     
《经济月刊》2014,(2):64-65
世界银行1月14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GDP将从去年的2.4%提高到3.2%,2015年稳定在3.4%,2016年达到3.5%,初始加速主要反映出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回升。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是由种养大户升级而来。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给出的定义是:家庭农场是同一行政村的农民家庭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让农村看到了一条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烂 《技术经济》2010,29(12):113-116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翔 《技术经济》2004,23(1):30-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下降了6个百分点.分别是8.91%和2.89%(扣除物价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下降所导致的.1998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出现的首次下降。在农村居民内部人均纯收入水平分配差异也逐年加大.半数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处在平均水平以下。以中等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为100.最低收入组与中等收入组和最高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