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婷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245-246
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之中,它在维护社会的良好运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公序良俗的理论基础研究,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序良俗的实质,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得到准确适用。公序良俗在法律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序良俗是从观念发展到判例,从最初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而后被逐渐提升为判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一般依据,最终成为现代民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加强对公序良俗原则的价值论基础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公序良俗的精神实质,并在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3.
陆彬 《商》2013,(10):177-177
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由于它的灵活性的特点,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法律规定的不足,给了法官以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平衡了双方当事人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但由于公序良俗原则又具有抽象性、灵活性的特点,使法官在运用时必须谨慎小心,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我国的公序良俗原则,力求我们能够准确的运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公序良俗原则在商标授权中适用具有可行性,但它的适用会与《商标法》规定的在先申请原则产生冲突,从而需要限制该原则在商标授权中的适用范围,即如果一个商标是由于在后申请者的使用使得它与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公众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并产生了较大的价值,当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把商标授予给在先申请者,那么在后申请者就不能使用该商标,这样就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此时可以突破《商标法》的规定,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将商标授予给后申请者。该范围的确定可以为公序良俗原则在商标授权中的适用起到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秋石 《商》2012,(11):106-106
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准则和最高的价值准则,也是构成民法的伦理准则,是民法的核心。学术界对民法的理解也逐渐变的理性化,认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公序良俗的、诚实信用的、禁止权利滥用的以及私法自治的原则。民法基本准则的司法适用是符合社会价值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民法准则的适用是法官的立法,也就是说,法官如果滥用司法权力,那就会违背民法基本原则的真实目的和效果。由于法官自身对民法基本原则的使用是存在隐性和显性适用之分的,显性则体现在立法的基本原则,而隐性则是法官自由裁定的。因此,本文就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实现法律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确定性与模糊性的统一结合。  相似文献   

6.
毛立新 《中国市场》2007,(27):66-67
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原始市场经济,它主要包含人性、理性和超越性等三个方面的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遵从个人独立及尊严,平等自由,权利本位等人文精神。民法精神强调平等互助、诚实信用、公序良俗,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商》2016,(1)
代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因其在国内外不断的被渴望拥有孩子而不能生育的人群追捧,从而引发了社会对代孕是否有违伦理道德和现有法律的激烈争议。本文通过介绍各国对代孕的立法现状,借鉴国外对代孕合法主体限制、内容限制以及行政监督的经验,从法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将代孕与我国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相结合,提出构建我国代孕立法规范化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从“契约自由”到“公序良俗”──法国合同监督管理考察刘建德1995年9月,笔者随上海仲裁考察团赴法考察,顺便了解了一下法国政府对合同的监督管理状况,结果发现"契约自由"正在逐步演变为"公序良俗"和"经济公共秩序",与国内流行的某些观念大相径庭,故信手...  相似文献   

9.
以“朱志峰父子民间借贷案”为切入点,对民事共同行为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法定代理人的民事共同行为进行分析。从监护人同意、追认和代理三方面分析,仅在监护人同意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方可实施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从监护人同意和公序良俗两个角度分析,该法律行为仅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取得权利不负担义务时才生效力且违反公序良俗者无效。最后得出结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法定代理人的共同行为只有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取得权利不负担义务时才生效力,在其余情况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生效力。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竟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各种营销创意应运而生。同时,用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来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相关法律条文执行上的缺失、实用功利教育的影响和社会道德模糊等。为此,必须采取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靠行业组织力量,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商家自律等措施加以阻止。  相似文献   

11.
吉双城 《商》2013,(6Z):121-122
十多年来,有关四川泸州遗赠案的争论在学界几乎未曾停止过,本案的争论触动着法治的神经,即存在道德争议的案件中,法官裁判能否引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引入道德立场.本文通过对泸州遗赠案法律论证过程的探析,尤其是对其证成中引入公序良俗原则的讨论,解析其论证的合理性.探讨的目的不在于案件裁判本身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探寻当法律存在漏洞时,法官如何通过司法补充完成案件裁判的法律论证.  相似文献   

12.
刘微微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215-217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包含人身关系的契约,在此基础上夫妻之间订立忠实或忠诚协议是可以确定为契约或合同,两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坏公序良俗的前提下,经意思表示真实一致,自愿签订的关于双方忠诚义务的合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包含人身关系的契约,在此基础上夫妻之间订立忠实或忠诚协议是可以确定为契约或合同,两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坏公序良俗的前提下,经意思表示真实一致,自愿签订的关于双方忠诚义务的合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周再宇 《网际商务》2011,(10):62-63
事实上,营销无处不在。但要把营销工作做好,让推销成为多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私秘性、敏感性的产品,比如卫生巾、性用品等,不能不顾忌公序良俗,在遵从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巧妙营销,不仅不能冒犯受众,还要迎合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司法适用行政规章的常态化、制度化,以及穿透式审判在金融司法中的全面推行,金融司法呈现出监管化趋向。金融司法监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过于公共政策化,在人民司法的理念下,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司法的主要目标,从而扮演监管追随者的角色。由于制度角色和制度功能不同,金融司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作用有限,金融司法监管化会严重降低司法可预期性,损害契约自由,抑制金融创新。建议按照“相对独立、互相尊重、加强沟通”的原则构建二者关系,发挥金融司法对金融监管或补强或纠偏的作用,重点关注公序良俗原则及合同效力制度的规范适用,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发挥好金融司法作为规范交易行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晓芬 《商业研究》2014,(4):181-185
目前,动漫角色后续商品化权益保护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其实质是角色的支配与保护问题。由于动漫角色与商标在功能和价值上具有较多的契合之处,将其注册为商标进行主动保护是最为适宜的路径选择;若没有及时注册或不能获得商标注册,借助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保护及公序良俗条款进行被动保护,亦是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表达自由这一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因网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正是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匿名、广泛、即时互动、无中心化、形式复杂多样等特性,使其对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不加以有效规范的网络表达自由也产生了与国家安全、公序良俗、隐私权、名誉权等其他利益冲突的消极作用。本文通过明确网络表达自由的内涵,分析其作用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同自由、诚实守信、合同公平和和公序良俗等主要内容,具有普遍的约束意义和适用价值,占有绝对的指导地位,贯穿于合同法实践过程的始终,寓意于各种合同法律规范之中,宣示了合同法的内在价值且是对其宗旨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0)
对于民法原则,是制定民法规则的基本来源,也是弥补民法规则不足和局限的重要方式,在有的时候,民法原则可以直接当做是法官判断个案的依据。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本文就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继业  刘超 《消费导刊》2012,(7):106-106
无因管理之债的作为民事法律事实,强调当事人在为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时,无绝对的处分权。既无对该项标的物的处分权,从本质上讲就不存在对该特定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意思表示。无因管理人的管理行为是对社会道德的维系。因此,对无因管理之债中的管理人之主客观要件进行探析,是确定无因管理之债是否形成的关键。从民法的价值体系中不难看出,管理人实施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公序良俗的维护,因此,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无因管理固定下来,有利于社会稳定。在现今社会普遍道德滑坡的背景下,对无因管理的研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