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草图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图,是设计师进行创作构思时,通过灵性的记录、方案推敲、构图筹划等工作过程而绘制的徒手表现图。草图,作为设计方案的第一个步骤,是设计师捕捉转瞬即逝灵感的工具,是创意从模糊到清晰的中间环节。对从事设计的人来说,创意是产品创新的生命,而草图则是创意最有力量的表达手段。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室内设计师都具有出色的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他们善于运用草图进行思考和表现,并借助理性思维让灵感"落地"。  相似文献   

2.
说到服装展,很多人都会想到巴黎、伦敦、米兰和纽约,但那都是展示设计师时尚理念的地方,真正检验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则是在杜塞尔多夫和拉斯维加斯。  相似文献   

3.
《浙商》2008,(15):104-104
耐克总部最神秘的地方是他的“创新厨房”设计室,创新厨房就位于总部大楼一层。创新厨房正是耐克运动鞋的诞生地。在这个以运动鞋为工作中心的智囊团里,设计师们从各个领域寻找创作灵感,从爱尔兰风格的建筑到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制作的小提琴上的圆弧线,无所不包。办公室的一面墙壁上展示着耐克公司的明星产品乔丹篮球鞋,而工作间里堆满了新款运动鞋的设计草图。  相似文献   

4.
手绘表现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它贯穿于每套方案的始终,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对手绘表现的基本概况和表现技法进行了分析论述,围绕手绘草图表现和手绘效果图表现两大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用八点衡量标准对手绘表现技法进行剖析,来体现手绘表现技法在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商》2015,(6)
创意素描就是以创新观念培养素描对象新的内涵,其中包含了思维的创造、形式的创造、技法的创造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的创造。通过联想产生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象造型。把素描对象进行解构与重构,表现出一种别具意味,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把这种效果再运用在现代的艺术设计当中,达到更大的视觉感官冲击力和感染力。创意是一个大的话题,而将创意素描这门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帮助同学们建立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性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以及设计灵感。对于从事创意活动的同学来说养成这几种思维模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的创造过程中,需要用艺术的触角去和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摩擦出激烈的火花,产生好的创意,做出好的设计作品。我们在进行创意素描稿的练习过程中,就是在进行各种思维模式的练习,只有通过这种练习,才能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爬越高。本文主要就是探究创意素描的表现元素、创意素描的特征分析,通过对当今知名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分析,再通过对创意素描的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发散性、联想性以及设计灵感)和对设计的影响与作用方面进行了简单而又概括性的论述探究。  相似文献   

6.
电影海报是随着电影的产生而产生的。一幅优秀的电影海报不仅能招徕观众,还能使其对电影作品产生美好的印象。电影海报的魅力源于创意表现,借助图形、线条、符号、色彩、文字以及独到的表现手法,在海报中突出所宣传的电影的精华部分。联想是诱发灵感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是创意的关键,是形成创意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仿生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提供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但在设计界,仿生设计似乎是依赖于所谓的"灵感"和"顿悟",因此难免会陷入"创意可遇不可求的困境"。同时产品仿生设计陷入"形而上之"的俗套,在解决产品设计中的功能、结构、材料、文化象征等方面存在不足。就此从产品仿生创新机理、原则及策略途径的角度,对如何进行产品仿生设计提出一种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祥 《商》2014,(26):298-298
在广告、服装、娱乐等涉及设计灵感的行业中,"创意"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创意也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明家的创意可以让梦想成为现实,服装设计师的创意可以改变时尚潮流趋势,企业家的创意可以给商业提供更好的商业模式,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利用创意有效率地服务更多的受众群体。创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现创意,传统观点也普遍认为,创意只属于与创意经济领域相近的人,比如时装设计师、广告人、电影导演、音乐人等。但是在创意经济愈加活跃的今天,这种传统观点显得不合时宜,人人都需要学会创意,如同领导力和卓有成效一样,创意不再专属于智商高超的天才,创意是可以学会的。  相似文献   

9.
日前,本刊从观致汽车获悉,由首席设计师何歌特亲自打造的观致首款车型将在2013年首次亮相日内瓦车展,并随后参加4月的上海车展,向国内外的年轻消费群体展示观致品牌的全新产品系列。据何歌特介绍,首款车型是一款紧凑型四门轿车,将完美诠释现代欧洲品味所激发的设计灵感。从目前透露的设计草图看,  相似文献   

10.
金定海 《中国广告》2003,(1):109-112
本月点评:好创意,更要好的设计来表现。创意是酵母,设计是视觉大餐的"色、香、味"的总和。创意细节通过插画、模特造型,摄影等图像构成与标题、内文、商标、辅助信息等文字内容互相融合。或寥寥数笔,或层层渲染,或以图形见长,或以文字独功。这一切,设计师的功力至为关键,删繁就简,画龙点睛,才能为好创意加分。本期广告作品中,不乏创意方面的巧思,但在文字编排的细节处理,如字体的统一、标点的排列,版面的构成比例和图形的视觉表现方面还有不少可以改进之处。设计师们,加油! ——刘宏骏  相似文献   

11.
李瑞 《商》2013,(8):287-287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朵最美妙的创造之花,一种最神妙的精神现象。形象思维因为出现灵感变得异常的活跃,从而使得闪现在思维中的形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鲜明性、丰富性特征,这种灵感的闪现往往会让设计的构思和创作效果变得出人意料,也更令人满意。而身为一个设计师,创作灵感消失殆尽,无疑是极大的致命伤。而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装界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带予世人惊世奇作,那设计师脑子里就要永远保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力源源不绝。  相似文献   

12.
源于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科学灵感实现时忘情呼喊的“尤里卡效应”标志着伟大创意的诞生。而灵感与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休戚相关的。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其心智活动历程首先始于想象,没有超越常人的想象,任何成功的设计作品都是不可能产生的,而创意灵感正是激发和催生创造想象的“助产士”!  相似文献   

13.
侯蕴珊 《商》2014,(11):265-265
创意服装不同于一般实用性服装,具有超前性和注重个人风格,是设计师精神意象的表现。创意服装的意象表现升华了服装的审美价值,也突出了人的特有的精神价值。从意象审美的角度思考创意服装,是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从现象学角度观察服装,意象是情感的对象化,意象表现就是借助客观事物表达人的内在感受,弄清服装为什么能表现人的内在可以对创意服装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孟秀民 《中国报业》2012,(12):141-142
创意元素是平面广告设计的生命。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广告作品,是多数设计师的追求。本文首先对广告创意的表现方法进行论述,并分析了造成消费者对商业广告产生排斥心理的现实因素。这无疑给广告设计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告作品有独特的创意,因此,如何将创意元素运用到广告设计中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品茗玉语以造型服装见长的设计师许茗,首次将其中国文化概念的创意设计作品呈现在2013春夏时装周的舞台上。这一系列从创意到制造环节将中国概念贯穿始终:设计灵感来自饱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玉石和佛像,服装的廓  相似文献   

16.
大创意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这是艺术界、科学界和广告界的真理。但我们必须善于激发灵感,否则创意就会散乱无序。有意识地广泛吸收信息,然后无拘无束地放松自己进行思考,通过散步、洗个热水澡或喝点葡萄酒来帮助自己放松。突然,灵感如电话线在瞬间接通,大创意从大脑中迸发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本质决定了灵感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灵感思维也成为提高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揭开灵感思维的神秘面纱,在艺术设计中获取灵感思维的主动权,全面提高设计师的创新素质,推动艺术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灵感走光     
阎岩 《广告导报》2007,(11):66-67
是什么让创意人的灵感一次一次地闪现,又是什么让创意人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凡响的灵感。于创意过程而言,灵感是其中一环,左右着创意结果的深度与力度;于传播过程而言,创意又是其中一环,影响着创意效果的广度与强度。如此说来,灵感对于整个传播过程可谓小之又小,但却不容忽视。灵感的出现究竟有法或无法,有术或无术,也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设计师来说,设计任务更加繁重,对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准确展现设计创意的手绘能力是当代设计师必备技能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并提出如何在工业设计中提高手绘表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业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而且还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大舞台,随着文化创意的发展,商业又成了新的裁体,拓宽了城市文化创意的生命力. 品牌不仅是一种物品的品质与牌誉,更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一旦与创意文化相结合,表现的就不再只是一方山水养一方物产的根文化,更多地表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意价值,让人感受一种创意灵感的冲撞,引领潮流的感动,有一种无法抗拒的故事力、创新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