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燕 《辽宁经济》2000,(4):41-41
中国的金融信托业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过 2 0年的历程。2 0年来 ,我国的金融信托业在实践中发展 ,在改革中壮大 ,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的一支生力军 ,为我国金融机制的转换与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操作方式。然而 ,中国的金融信托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 :金融信托业的主营方向缺少必要的定位 ,经营中表现出强烈的银行色彩 ;在其发展过程中 ,缺乏一定的法律规范 ,一再表现出盲目发展的倾向等等。因此 ,金融信托业自从 1979年恢复以来 ,对其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飞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5):144-152
本文从信托的历史渊源、制度优势、超凡性能与凤凰涅入手,着力研究了中国信托业的高瞻定位———即金融控股集团,并探讨了当前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及其破解,最后提出了中国信托业务发展的前瞻性思维,指出了中国信托业经营方略,预言中国的信托时代必将莅临。  相似文献   

3.
陈清 《亚太经济》2004,(4):69-71
本文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并从市场定位、发展模式、发展战略、业务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武飞 《特区经济》2014,(9):87-91
在中国信托业发展到仅次于银行业的资产规模第二的金融子行业之后,信托业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不仅仅是客户关心的服务机构,也是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金融产业,资产安全、兑付压力的争议屡见报端,孰是孰非一时难有定论。规模大幅增长的信托业内在结构有何演变规律,支撑行业高速发展的除了外生的融资需求飙升之外有无其内在逻辑?通过结构化的分析可以为监管机构和客户进一步明确信托业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邹英 《福建经济》2001,(8):22-23
新中国信托业自1997年10月恢复,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环境和体制的问题,信托业始终未能走出“违规-整顿-再违规-再整顿”的循环怪圈,信托业这20多年来未能顺利发展的症结何在?面对当前新的经营环境、政策环境及法律环境,该如何发挥信托在金融、资本市场及投融资体制中应的的功能?本文围绕中国信托业的症结,探讨新环境下,信托业该如何重塑。  相似文献   

6.
迈过7万亿元大关。这是中国信托业在2012年交给中国金融市场的总量数据。仅仅在几年之前,信托业仍然被监管层和投资者视为"小金融",而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信托业已经一跃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子行业。业内普遍认为,信托业绩的高回报促成了信托业的高成长,而这种高回报率能否持续成为检验其良性发展的关键。"我不认为包括信托在内的表外资产业务能够持续实现高回报。"瑞银证  相似文献   

7.
“金融百货商店”:我国金融信托业的必然选择刘瑞波我国金融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为止,我国金融信托机构已有242家,资产总额已达6000亿元,金融信托业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在恢复发展的十七年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921-1937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1年信托业在中国兴起,发展到1937年抗战前夕,已有一定数量的信托机构以及初现雏形的同业组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信托业的发展速度过快,金融信托市场供过于求,除了极个别信托机构从事真正的信托业务外,大多数信托机构或沦为投机的筹码,或成为银行的附庸,信托业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9.
孔小伟 《中国经贸》2009,(12):78-79
金融信托业的本质功能是财产管理。广东信托业应立足于信托业的本质功能,一方面满足广东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以中长期融资的方式,提供广东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从而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推动广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金融信托及金融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 金融信托是以信为基础的资产(动产、不动产、金融资产等)所有者为获利或其他目的而将财产的管理或处理权委托给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在实物信托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信托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金融信托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些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信托业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