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司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保护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文章以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高科技公司的控制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同,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即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由于创始人权威及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大股东向创始人及其创业团队让渡控制权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视角深化对高科技公司治理的理解,可为我国高科技公司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司控制权决定了公司的资本配置行为与结果,谁拥有了公司的控制权,谁就拥有了支配公司财务资源的权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控制主体如果能够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不仅可以使公司控制主体在公司价值增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公司非控制主体的利益也能得到满足。相反,如果资源配置的结果导致公司经营失败或财务失败,为了保护自身的控制权收益,公司控制主体则会借用资本运营手段,转移公司的财务资源或实施盈余管理手段以维持股票价格的相对稳定,从而谋取控制权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宋力  陈光 《财会通讯》2008,(4):42-43
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和原来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置状况进行重新安排的行为。对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看该控制权转移行为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公司价值并降低了代理成本。本文拟通过分析控制权转移前后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私有部分和共享部分比例的变化,构建控股股东“边际代理比率”,并以此作出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公司控制权转移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公司控制权决定了公司的资本配置行为与结果,谁拥有了公司的控制权,谁就拥有了支配公司财务资源的权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控制主体如果能够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不仅可以使公司控制主体在公司价值增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公司非控制主体的利益也  相似文献   

5.
郑建明 《企业研究》2003,(11S):21-23
公司治理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外部市场的竞争以及激励机制的安排。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围绕控制权的分配和外部市场的竞争来构建的,忽视了薪酬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据一项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年度薪酬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企业权利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在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权利和制度安排中,企业控制权是关键。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作为单个体的原子,是整体意义上的控制权;而非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原子内部系统,原子内部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系统。企业控制权是这两种控制权的有机结合与动态协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ST公司的控制权转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方法分析控制权转让对ST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权转让前一年,ST公司的业绩最差,表明ST公司总是等到最差的时候才会选择控制权转让的方式去改善业绩;控制权转让当年,业绩改善不明显,而控制权转让后的一、两年内,ST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的整合效应需要一定时间,转让后一两年才会体现;转让后的第三年,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表明ST公司控制权的转让较多的注重短期效率。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3,(1)
随着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公司控制权市场达一观念逐渐浮出水面。企业并购重组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所说:“并购重组……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权市场的形成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占有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依法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思 《企业导报》2011,(15):45-46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其基础;而企业控制权配置状态又内生出各自不同的问题,使得企业控制权配置不能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为了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就必须按照资源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来对企业控制权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ST公司的控制权转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方法分析控制权转让对ST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权转让前一年,ST公司的业绩最差,表明ST公司总是等到最差的时候才会选择控制权转让的方式去改善业绩;控制权转让当年,业绩改善不明显,而控制权转让后的一、两年内,S公司的业绩有显著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的整合效应需要一定时间,转让后一两年才会体现;转让后的第三年,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表明ST公司控制权的转让较多的注重短期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受到经济管理学家的关注。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何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如何,中外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控制权转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应考虑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有的公司明显,而有的公司不明显,这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资产并购和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基本面分析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孔维东 《财会月刊》2005,(10):43-4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责权利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现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是控制权的实现。公司治理就是要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具有控股权或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更换管理者或修改公司发展战略目的而相互竞争的市场。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说,公司董事会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而接管则是外部公司控制权市场。因此,公司控制权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内外部市场机制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起到自动约束公司经理人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在中国发展了近20年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分析公司控制权市场在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探寻其发展方向和规律,找出这些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分析总结其利弊之处。作者认为,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多个利益集团之间多重的利益博弈关系,其发展历程的主线是产权的界定和变迁过程,这个变迁过程又要取决于博弈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和影响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自由现金流控制权配置与大贷款人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现金流配置问题表面上是争夺资源,实质上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属于公司财务资本的提供者。目前财务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债权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依然游离在企业权力主导结构之外,赋予以银行为首的大贷款人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势在必行。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大贷款人债权配置,将有助于完善自由现金流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7.
市场低迷或IPO暂停时期,为数不少的公司通过借壳方式实现间接上市。迄今为止,借壳上市仍是一个内涵外延不甚明确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的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借助上市的“壳”资源通过收购与兼并方式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等诸多类型。狭义的借壳上市仅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反向购买方式(即由上市的壳公司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易股权方式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拟借壳公司)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之所以称其为反向购买,是因为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由借壳公司股东控制。本文研究的只是反向购买交易下的借壳上市,不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它以控制权会发生变更区别于整体上市,以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同时完成区别于买壳上市。  相似文献   

18.
加世纪30年代,Berle和Means基于对美国200家最大金融公司的分析,提出股权分散假设,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股东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因而造成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该研究成果吸引众多学者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在加世纪80年代以前,对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冲突上,研究范围多是基于美国市场,较重视控制权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控制权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进行筹资,并通过各种方式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王俊韡 《财会月刊》2012,(27):21-23
本文以2004~2006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09家目标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其2001~2009年的年报数据,使用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CROA)作为公司绩效代理指标,从全样本控制权转移前后、控制权转移方式、控制权转移程度三个方面研究控制权转移带来的财富效应。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能给公司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表现为公司的主营业务能力明显改善,且在较长时间内稳定而显著;而且,有偿转让和部分转移带来的财富效应明显高于无偿划拨和全部转移。据此提出实践中要加强控制权有效转移,避免使用无偿划拨和全部转移,同时要并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