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改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市场的风险溢出始终大于反方向的溢出,且在汇改以后两个市场间的联动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2.
由于外汇市场存在噪声交易,央行的及时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然而,投资者交易策略的信息不对称给央行汇率市场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研究提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模型,以投资者历史交易行为作为其选择未来交易策略的估计依据。为了使得模型更具实践意义,进一步优化模型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权重区间宏观审慎管理模型,央行仅在投机性交易者占比超过一定程度时进行宏观审慎管理。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宏观审慎管理模型可以有效降低噪声交易带来的汇率非理性波动。优化后的权重区间宏观审慎管理模型的管理效果接近于基础的宏观审慎模型的管理效果,但其成本更低,因此更具有实践应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人民币汇率传递的不对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汇率波动方向及波动幅度下,汇率传递可能是不对称的。利用中国17个主要贸易伙伴1994~2008年年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不对称性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汇率波动方向下,汇率传递弹性是不同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时的汇率传递弹性为负,升值时的汇率传递弹性为正。在不同的汇率波动幅度下,汇率传递同样是不对称的。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小于2.68%时,汇率传递弹性为-0.5815;当汇率波动幅度大于2.68%时,汇率传递弹性为-0.0578。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基于t分布的多变量BEKK-GARCH模型,利用中证100指数、中证200指数、中证500指数代表不同市值的股票群对中国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证2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对中证100指数有价格溢出效应,而中证100指数对中证2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却没有溢出效应。中证2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间没有价格溢出。中证100指数与中证200指数间当期有波动溢出,但是没有持续性;中证100指数对中证500指数有波动溢出,但是中证500指数对中证100指数却没有波动溢出效应;中证2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间有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显著,整体上呈现先贬后升趋势。外汇市场韧性经受住考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相对平稳、零售市场外汇供求总体均衡、市场“风险中性”意识加强,汇率市场化成效彰显。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更加健全开放、有竞争力、多层次的外汇市场体系,可研究编制区域性人民币汇率指数、中小企业进出口指数,优化外汇管理实需原则,继续推动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砖国家货币与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化,汇率波动对金砖国家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的影响也日益增强。本文选取自2011年以来金砖国家汇率高频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BEKK-M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与金砖国家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砖国家汇率波动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人民币与金砖国家各汇率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娟博 《上海会计》2009,(10):16-20
本文将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宏观结构相结合,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出理性经济人、委托代理关系、中介和监管机构履职不到位解释这种问题的根源,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中介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保证金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合约的风险,而期货合约组合的风险又主要取决于单个合约的风险以及合约之闻的风险相关性.本文以黄大豆一号和黄大豆二号期货合约组合为研究对象,运Copuh-VaR方法对其风险进行了测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opula-VaR方法可以有效地计量期货组合的实际风险,并可用于对组合未来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风险日趋多样,农业保险作为对农业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制度,是维护一国农业可持续运行的稳定器。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表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农业保险发展的阻碍不容小觑,不对称信息问题也伴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渐渐凸显。文章采用国内10家产险公司2007~2014年共8年的177份地区承保汇总数据,运用二项回归模型和条件相关模型对我国农业保险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此基础上,从缓解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影响了国内各经济行业。为定量刻画汇率波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本文运用汇率风险不对称模型,分离汇率升值和贬值的不同效应,明确升值背景下各行业的汇率风险。实证结果表明,风险不对称现象很普遍,且多数行业在升值时的风险系数都为负数,说明名义与实际汇率的升值的确对经济行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人民币升值可以替代通货膨胀吗?如果可以,定量的替代关系如何?在综合使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后,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抑制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但其效果决定了升值不能成为抑制通胀的主要工具。另外,通过模型我们还揭示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国内物价的上涨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预期:基于ARCH族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持续强化,观察其变化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CNYNDF)。本文建立CNYNDF的高频日汇率随机游走模型,运用ARCH族模型检验该模型的残差后发现,其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尖峰厚尾性"和集群性特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应,2002年以来,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市场信息具有杠杆作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开始受CNYNDF报价引导,逐步形成稳定的Granger因果关系。为取得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主动权,中国需加快外汇交易的微观制度建设,加强汇率与利率改革的协调性,为规避汇率风险创造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哪些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哪些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我国应该如何继续推进汇改。认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地产指数的内在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汇率变动对地产行业指数波动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但是所表现的脉冲响应波幅较窄;地产行业指数的预测误差方差被汇率变动解释的比例一般较小;房地产作为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较强的外生性。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采用1985年至2006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国內物价为因变量,探讨国外物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检验国内价格与汇率及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央行外汇干预的经验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Weymark指数法估计了1994年来我国面临的外汇市场压力和央行外汇干预指数,实证结果显示1994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压力,样本期间中央银行平均干预指数为0.97,说明我国央行实行的是强势干预政策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利用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对我国潜在货币危机的研究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面临的外汇市场压力过度了,存在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月度数据,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建立了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后的两个子样本,比较分析了汇率改革前后的长期汇率传递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间内,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较低,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国内物价指数仅变动0.405410个百分点。但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汇率传递系数有了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充分考虑桂林入境旅游需求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桂林入境旅游需求模型,并通过VAR方法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桂林入境旅游需求带来反向的影响,但是,在所考察的样本区间内这种影响不足以改变桂林入境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桂林旅游资源及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分析了该结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