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效应的研究及政策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越来越显著。文章搜集了不同研究对象国家1996~2005年超过的60个产业的标准和国际贸易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标准对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国家标准化工作中长期战略、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对我国标准化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越来越显著。传统经济学通常把标准看作技术性贸易壁垒,然而标准化的实施对国际贸易也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文章基此角度先将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进行了划分,然后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标准的实施可以克服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改善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通过打破贸易双方之间的锁定等一系列途径,降低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准备成本、合同成本、控制成本,进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双重作用研究出发,分析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化问题,发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针对我国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提出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标准法规体系和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双边和多边合作等措施,从而促进我国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基于异质企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均基于同质企业的假定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近年来以Melitz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本文以被Helpman称为基石性的Melitz"贸易对行业内资源配置与生产率的影响"一文为基础,介绍当前"新"贸易理论①的主要理论框架、主要观点和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温及"关税壁垒"的逐渐退出,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产品标准的研发和国家建设,其"技术标准化,标准专利化,专利垄断化"的产品市场开发模式已逐渐成为控制国际市场,最大限度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中国家也应注重完善自身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投身于国际标准的研发制订,保护本国产业,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非贸易壁垒"。德国就是一个以标准化增强国力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科研单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科研单位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多项措施,例如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实施标准化发展规划,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研究,正确处理标准与专利、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等,相关措施对实现科研过程科学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与健康,这两个似乎不相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人们只注意国际贸易对健康的正面影响。实际上,贸易自由化在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迫切需要国际、国内和世界贸易组织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6年10月14日ISO主席默尔曼在第26届世界标准日的祝词为:"世界贸易需要国际标准".而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是世界贸易标准化的最重要一环.为了使贸易过程简化并减少其中产生的纠纷,各国的商业机构、金融机构、管理机构和贸易双方都认同贸易过程中的各种单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对标准的研究,结合了国际贸易中的相关事务,分析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体现、利弊,对我国该如何面对标准要求和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带来的挑战,以及标准在国际贸易中该如何继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希望能对标准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对标准问题的应对,以及国际贸易标准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首先分析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产生的原因,然后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业所受到的影响,内部成分的限制更加严格,纺织品出口欧盟国家要符合OEKO-Tex Standard100生态标准,此外在机电行业,机电产品的安全标准和防污染标准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合同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私法领域的国际贸易惯例与国际公法领域的国际惯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与国际贸易合同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惯例的适用、修改抑或排除都离不开合同的规定。最新国际贸易惯例有发展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新趋向,允许甚至明确赋予合同当事人有选择、修改或排除适用惯例的权利。本文在探讨国际贸易惯例定义及其与合同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国际贸易惯例在合同中的实际适用及适用时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单位货物周转费用代表单位物流成本,考察物流对贸易的影响,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并提出模型的理论假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位货物周转费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与双方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既验证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正确性。也肯定了对贸易引力模型说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入世”以来外贸发展势头迅猛,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到2005年外贸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国内的贸易商及生产企业面临的内外贸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个市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国内企业在进行国内贸易时日益倾向于使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术语,如FOB、CFR和CIF等,这不仅给国际贸易术语的国内应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也引起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如何界定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的问题。甚至在美国这样的贸易强国,也有学者惊呼,“真正的跨境贸易(Cross-border Trade)正在减少甚至消失”。面对国际贸易领域这一新现象,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从实务与法律的双重视角来探讨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理论历经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五个阶段,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依据不同的假设,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不相同;贸易结构从行业间贸易、行业内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下的企业分工演变;贸易结果是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展开的效果,生产力提升是最终的结果。基于三个基本问题,比较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揭示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市场活动的主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既存在互替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在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跨国公司在其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协调其生产活动,是选择出口贸易,还是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它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动态的,体现一种综合的协调和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6.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文章从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选用几项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制定出合适的协同发展战略,本文选取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结合指标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分析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我国的国际贸易与物流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其中,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  相似文献   

18.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在于该理论独特的分析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和偏好,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存在李嘉图外生比较技术差异和交易成本的新兴古典模型,探讨了交易效率和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从改变交易效率、偏好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从而改善其外贸条件,进一步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large potential economic gain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focusing on liberalisation of migration have not shared the high profi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gotiations and agreements. Migration and trade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viewed rather separately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many, and complex, interdependencies has been given remarkably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agreements designed to enhance cross‐border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in the movement of people potentially offers much greater economic gains than liberalisation of remaining barriers to goods trade. However, progress within multilateral frameworks is fraught with difficult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has yielded little real progress so far and negotiations within more flexible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rameworks are likely to be more successful in liberalising the movement of labour. We discuss a range of specific examples,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interesting case of New Zealand. We find that trade agreements are increasingly including agreements on migration, though typically favouring temporary migration and involving numerically modest quotas. We conclude that migration regulatory frameworks are likely to be further and more strongly linked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in the future, particularly given changing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orces. The primary focus of migration policies may nonetheless remai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e policies. While further migration liberalisation is likely to be through bilateral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try to lock in the gains of such agreements, while simultaneously working to consolidating these in a way that will help to facilitate future multilateral agreement.  相似文献   

20.
杨剑侠  吴江 《商业研究》2003,(17):89-92
时间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学变量,时间投资的正确与否将影响收益的大小。而把时间投资中的新概念——时间机会成本和边际时间机会成本引入国际自由贸易中,以时间投资收益和时间机会成本的大小为标准,来分析贸易双方的利益得失和分配,将使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化。所以这种全新的分析模式将为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研究开创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