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炭工业》2010,(1):52-53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现在有人说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是“国进民退”.也有人说不是.两种观点都有.我的看法是真的“国进民退”!不管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必须是公平自由交易.不能靠行政手段干预.现在看来这是改革的倒退.  相似文献   

2.
夏业良 《IT经理世界》2009,(22):117-118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外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经济领域中“国进民退”的“逆市场化”趋向愈演愈烈的态势。然而在商界和学界。甚至对“国进民退”之概念本身.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反应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声音视点     
《董事会》2010,(2):15-15
第十一届光华新年论坛 “我们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部门比重太大,占有资源太多。这使得2009年发生了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我们的出路就是要重新启动国退民进改革。”  相似文献   

4.
声音     
《董事会》2010,(2)
第十一届光华新年论坛(1月9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我们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部门比重太大,占有资源太多。这使得2009年发生了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我们的出路就是要重新启动国退民进改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  相似文献   

5.
国进民退,这个并非是正式政策的概括性词汇,在抵御金融危机侵袭的背景下,随着信贷资源倾斜、央企地王频现、通钢林钢改制、山西煤改、央企夺食创业板等系列事件的频发,备受上自社会精英、下至草根百姓的关注。从某种角度看,这一现象多少折射出转轨进程中中国经济结构与方向的某种突围。  相似文献   

6.
郑磊 《董事会》2013,(12):102-102
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对于激发中国经济整体活力殊为重要,尽管此处仍未破题,甚至有可能出现新的“国进民退”现象,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领域,确实出现了值得投资者和企业家关注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7.
声音     
《董事会》2011,(7):15-15
过分的国进民退不可取,同样的过分的国退民进也不行,掌握政府手中的资源搞小政府,并不能解决中国当下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并不是在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问题上展开讨论,而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制政府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吴志攀  相似文献   

8.
5月13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使民间投资获得政府政策强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事实上对持续了一年之久的"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国进民退’"的争论作出了裁决。此前,相继有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全国政协等部委的高级官员引用一些数据来信誓旦旦地论证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洪亮 《汽车观察》2009,(10):104-104
国进民退不可怕,怕的是不按市场规律和法律办事,怕的是破坏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才形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格局,就此挫伤了一代人的财富信心。  相似文献   

10.
四年后,山西临汾煤矿从“民进国退”转向“国进民退”的改革,目的和四年前对煤矿进行私有化改革一样,一切都有了“安全生产”。而对安全监管责任主体的转变,又使得这一改革颇具深意。  相似文献   

11.
樊兰 《IT经理世界》2011,(24):90-91
都在说国进民退,中小企业竞争力受到压制。但是中国的创业活动却非常热闹,看看各种投资机构和孵化机构的频频动作以及常常爆满的以创业为主题的论坛,你都能感受到年轻人创业的冲动,这背后的驱动力何在?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企业,谁还需要管理呢?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抱怨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抱怨呢?国进民退,眼见着那么多的国有企业凭借着良好的资源和垄断优势,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大;而在民营企业的阵营里,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竞争愈发惨烈,大家觉得做生意没了什么前景和希望,也就没心思来谈什么管理了。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发电央企定位为市场主体,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机制。让市场工序关系来调节电价,使整个产业链的价格有效传递疏导 随着国资委成立七年来首任掌门人李荣融的谢幕,受其浓重个人色彩影响的国企改革再次引起热议,而这次人事更替的背景,一方面是近年来央企业绩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对“国进民退”、“与民争利”、“国企垄断”等的批评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收入分配有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在与民争利。特别是中央国企扩张迅速,导致国进民退。垄断性央企已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加剧了收入和贫富差距的扩俄。大。因此,国企应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必须保留的个别领域,也应放弃盈利性,废其武功,只做公益事业。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报告之三》中指出这种观点存在认识误区,并进行了剖析。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如火如荼地进行,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产业集中度、安全生产系数、资源回采率等方面都比以前明显提高。然而,在煤炭资源整合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深省的问题:一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民生问题,需要将煤炭资源及其整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煤炭资源整合目标需要重新定位,由“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二元层面向“经济效率优先、社会公平与自然和谐兼顾”的三元层面转变;三是煤炭资源整合方向或趋势由传统的生产和销售原煤向现代的“以煤炭为主要原料或主要燃料的产业链”煤电、煤化工方向发展;四是煤炭资源整合原则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市场规范运作为手段,而不是政府的直接干预;五是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国进民退”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吴迪 《IT经理世界》2012,(20):118-119
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永远的痛。为什么中国经济多年高速飞奔,股市却如同瘸子走路般一瘸一拐? 在国进民退和投资主导消费居次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利润前景和生存空间却越来越被压缩。中国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出中国的制造业增长正在逐渐萎缩,祸不单行的是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又纷纷爆出审计作假的丑闻。中国股市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投资价值陷阱。  相似文献   

17.
郑志刚 《董事会》2023,(5):66-78
<正>在最近引起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欧美系列银行倒闭接管、并购重组事件中,掀起大西洋风暴的是一只名叫“硅谷银行”的“蝴蝶”。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于1983年在美国硅谷成立。这家连续5年蝉联《福布斯》杂志“美国最佳银行”的美国第16大银行,在遭到储户挤提48小时内宣布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次贷危机期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后的第二大银行倒闭案。那么,硅谷银行究竟是一家怎样的银行?  相似文献   

18.
商业焦点     
《董事会》2009,(11)
鹰联航空国进民退收官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商鹰联航空 10月 15 日宣布彻底转变为国有控股。中国商飞、川航集团、成都交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对鹰联航空进行重组,订购 30 架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700 型飞机。中国商飞、成都交投集团将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鹰联。重组后,鹰联股本金由 3 亿元增加至 6.8 亿元,各方持股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19.
过去几十年里,国有企业的命运如坐过山车.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主政的英国为代表,西方主流经济体发起了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围剿",铁路、电讯、银行、自来水等传统的国有企业一夜之间被私有化了.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端陷入全线亏损,看上去已是日暮连穷、奄奄一息,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声泪俱下地痛斥:绝不能让这些无底洞拖垮财政,必须尽快让他们淘汰出局.那时候的国有企业和亏损、下岗、破产等名词每天都肩并肩地出现在媒体报端. 十几年过去,风水轮流转,国企忽然"发达"了,荷包一天天鼓起来了.财大自然气粗,国企开始攻城略地,兴奋地瞄着国内外的商机,雄心勃勃地巩固和扩大着自己的市场份额.此情此景之下,又有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指责说:国企凶猛,国进民退的结果会让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毁于一旦,是改革的倒退! 争议声鼎沸,终于惊动了政府.于是国企的缰绳被匆匆勒住,从房地产等行业中退出来,同时国企员工的薪资水平被严格控制,以尽快平息"民怨".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发展较为关注,争论持续不断,观点众说纷纭。国外一些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标准,攻击我国国有企业,鼓吹私有化,指责我们搞国家资本主义;国内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也大肆攻击国有企业,提出所谓的“国进民退”等论调,认为国有企业是未来中国成长的障碍,只有国企私有化,中国的经济才能搞好。国内外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来势汹汹的“倒国企”、“反国企”浪潮。我们要正确认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更加认清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切实履行好我们作为国有骨干企业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