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的事件,基于经济后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股权层级的变化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随着控股股东与其他小股东间代理冲突的减轻,公司股权层级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代理成本的下降及对管理层监督的加强,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业绩因股权层级的降低而上升。最后,我们的考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权层级及经营绩效的影响在非国有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是指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之间的分置,表现为占总股本三分之二的国有股、法人股不可流通,占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流通,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现象。股权分置  相似文献   

4.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从2005年股改正式启动至今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2006年是股改的关键年,一些经营绩效较差的上市公司也将在年内完成股改。有效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是迄今为止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重大事件之一.论文首先从分析了股权分置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庞记明 《会计师》2008,(5):40-42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建康地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分置的由来并且分析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介绍了几种股权分置的对价方案,最后重点论述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激励能在境内上市公司大规模推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经生 《中国金融》2005,(20):49-50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首席财务官》2008,(5):46-54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舆情沸扬中正式启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4月30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40天后召开的三一重工临时股东大会上。到会流通股股东的99.99%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了赞成票。结合网上投票的结果。流通股股东对于三一重工方案的总支持率为93.44%。这也意味着。有幸成为第一家试点的三一重工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绝对高票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9.
《深交所》2005,(12):79-80
京新药业于9月12日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并于10月17日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上高票通过了公司股改方案,公司股票于11月10日复牌,历时两个月的股改工作顺利结束。在公司股改过程中,除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对公司股改工作的支持之外,更得到了深交所和浙江证监局的大力支持。主要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杨帅 《金融会计》2006,(2):26-2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国提出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可以理解为非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它打开了桎梏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枷锁,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由来,之后重点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在2005年得到顺利推行,近几年股权分置改革随着牛市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不断优化,还要看到我国这几年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挑战。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都有很大变化,其并购方式、融资模式、支付手段及定价机制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其历史地位和缺陷性;其次,分析了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实施并购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在新《公司法》、《证券法》实施的环境下,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在2005年得到顺利推行,近几年股权分置改革随着牛市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不断优化,还要看到我国这几年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挑战。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2005年启动的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本文选择12个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剔除宏观经济周期对业绩影响,以2006年6月30目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70家和当时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5家公司为对比样本,运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指标分别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比较,从上市公司绩效视角对股改的效率进行统计与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竞争性行业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呈现"靓女先嫁"特征,迄今为止股权分置改革尚没有凸现直接的公司绩效差异;二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伴生,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提升,绩效的所有制差异已基本消失;此外,上市公司与行业总体的绩效差距在逐渐变小.由此可见,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从总体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股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尤其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成效显著,体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所有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近期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其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18.
亲历股改     
廖健 《深交所》2005,(12):74-75
2005年4月29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如一声春雷打破了中国股市15年来股权分置的坚冰。2005年10月26日,七喜控股股改方案获得相关股东会议通过,揭开了公司发展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深交所》2005,(12):59-60
历50余天艰辛股改路,2005年10月21日。科华生物管理层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公司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在当天的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上,科华生物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全体股东99%和流通股股东92%的表决结果获得高票通过。而这次股东会议也将被永远载入公司发展史册,科华生物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T和Wilcoxon检验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