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世界》2000,(5):87-8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党科学地总结正反面方面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天津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开放不放松、不动摇。二十年来,天津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正在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对外开放的突破性进展,成为天津巾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换代的强大…  相似文献   

2.
吴宏放 《经济师》1998,(10):9-11,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新的思想内容。总结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3.
王书文 《经济论坛》2002,(5):23-23,28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定进程即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更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既继承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又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九五”时期,中国提出要“有计划地发展境外投资”,到了“十五”时期,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遣无疑为中国现阶段及今后的对外开放工作确立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刊》1994,(5):52-53,72
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是在国家对外开放起步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前董事长荣毅仁同志的倡导下,于1981年10月成立的。13年来,公司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业务,为我国的经济咨询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走向21世纪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16年了。16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考方向东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动因我国15年来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建国初期我们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农业占国民经济很大比重和闭关自守的环境下,强行启动工业化进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当时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立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核心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三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也是新世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在欢庆建党8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赞颂党的丰功伟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不能忘记这样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强大的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总能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85年,就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85年,而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