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法律对之仍采取限制甚至禁止的措施,改革并构建新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成为必然。本文指出应按照“同地、同价、同权”原则,赋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流转集体土地的权利。同时,在区分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对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流转,建立有偿、有期限、有流动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一、几种情况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从土地所有权这一完全的物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组权利,但它不同于所有权中的“使用”权能(“使用权”这一概念常常带来表述上的困难和混乱)。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存在多种情况,它们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不尽相同。1.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出让的土地使用权。这是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利,是一种较完全的物权。土地使用权人享有的权利有:(1)占有权,即实际控制土地的权利,土地所有者及原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租赁日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明确界定城市土地租赁的内涵,使其区分于极易混淆的土地使用权租赁,明晰城市土地租赁中的权利构造,另一方面,合理地确定租金数额,使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在顾及到土地使用者承受能力的同时实现国家利用租金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国有土地租赁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土地租赁办法”),已于同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继《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管理办法》以后,又一部促进上海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政府规章.认真学习“土地租赁办法”,了解其立法宗旨和具体内容,对系统理解和掌握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必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和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平等的用途管制政策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在土地制度中,之所以规定任何单位搞建设必须申请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只有通过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才能出让,根本原因在于宪法中存在着城市土地国有制和公益性征地原则的二律背反。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问题,应适时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实现经营性建设用地动态管理,使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于符合享受公租房条件的农民工,不能强迫无偿放弃原宅基地使用权。建议改变以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构想,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民(集体)之间流转。另外,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明显存在着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歧视,相关条款应修改。  相似文献   

6.
律师信箱     
《大众商务》2003,(11):55-55
土地使用权出让有何规定周律师: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欲以出让方式取得市政府所有的一块地的使用权从事开发建设,但又不太了解我国法律对土地出让的相关规定。请就土地出让方面的有关规定予以解答。江西吉安李建国  相似文献   

7.
招标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些外地已成为投资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主要途径。在杭州参与竟拍的还有杭州市经济适用房公司。有的市领导认为:城市建设靠土地,一个市长不会经营土地,就不会经营城市。他们的基本经验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所有征地和收购土地都是土地管理部门所辖的土地备中心承办,任何单位不得直接参与。以招标拍卖的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有利于土地管理上有兴利除弊。一是克服了土地部门随项目被动供地的局面,形成了以供地条件引导项目需求的主动式供地和集约供地;二是克服了用地上的不正之风和土地资源浪费;三是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真正保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土地资产的量化和增值;四是减轻了土地管理部门的压力,使复杂的问题得到了简单化的解决,提高了土地管理执法的质量;五是从机制上堵住了暗箱操作的黑洞,有利于清正廉洁和保护干部。我省招标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已开始启动,但多是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其盲目性、随意性非常大。因此,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推动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工作的责任感,大力推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工作。  相似文献   

8.
完善和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是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问题的关键。研究显示:我国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利用中存在供不应求、紧缺与浪费并存、供地方式与用地属性不符、批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应从多方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体系完善农地保护的制度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有效地保护农地资源的目的出发,探讨构建和完善我国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体系。现行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特定导致隐形市场的存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有物权化的趋势,但还附带诸多的非物权的特性。因此,应建立用益物权性质的农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赋予物权意义上的权能,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的土地登记、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用制度,使得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主体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有效地保护农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基准地价是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让的实际需求上发展起来的,是土地使用权区域的平均价格;合理有效的城镇基准地价可以为城镇土地评估做出有效的参考,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针对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内涵、用途、评估方法模型、更新动态变化以及平衡研究进行整理,以便了解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30个城市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8.31土地大限"前后房价与地价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比较,分析土地供给方式对房价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结论是:(1)房价的历史信息(1年内)对土地价格影响显著,开发商依据房价预期进行土地价值估值的预期效应显著存在;(2)长期来看,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施使得住房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联动性加强,房价上涨拉高了地价,但房价上涨却不能由地价上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1-2013年的28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空间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来看,房价对土地供给的总弹性为-0.0532,说明土地供给减少推高房价;土地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其次,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还存在时空差异,2003年后东部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土地供给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导致东部地区房价进一步上涨。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对房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需要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增加东部土地供给总量,并调整土地供给结构,防止工业用地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新一轮制度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立法方案;研究方法是运用物权法理论,梳理现存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对未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作出设计。研究发现,《物权法》并没有与现行法相互衔接,建立统一的、体系化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正在修订的《房地产法》和《土地管理法》也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研究建议修订《暂行条例》并将之上升为法律来实现这一目标,其核心思路是在建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分类体系基础上,落实和细化《物权法》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律地位、设定、流转、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后农业新的经营方式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改革与深化的进程中,自身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障碍,难以适应需求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在农村金融竞争体系、监管机制、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由土地资源属性和制度决定,国有土地供应出让中形成了受到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上级政府管制,由数百个城市寡头厂商组成的土地一级供应市场,并产生了诸多策略行为和机会主义做法。本文运用2003-2008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单方程和联立方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城市政府围绕土地供应市场份额的策略互动影响、土地信贷融资和土地出让垄断利润的数量关系,并据此构造目标供应量、实际收益和惩罚三者相结合博弈策略选择空间,以形成激励地方政府改善土地供应的财政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都不可能不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起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聚焦于广袤辽阔的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钢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核心应是重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重点应是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使用权改革,突破口应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要保障依上述思路进行的这轮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必须构建起和谐统一的集体土地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弱化土地征用制度的同时,加强政府对集体土地的监管和调控等。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日益凸显,流转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律却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导致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失序与混乱。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一种制度创新,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美房地产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兼具市场属性和福利属性。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市场性住宅供给和福利性住宅供给并举的模式。1998年以前,中国主要提供纯福利性住宅,而1998年以后则完全是市场化住宅供给。比较美国和中国土地制度、供给模式发现,中国城市住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打压房地产,而是增加保障性住宅供给。土地的限价供给和住宅产业化是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两个根本因素,它们共同决定着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我国农村的土地集体产权制度体现着一种不清晰、不平等、不完整的法权关系。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是以传统的计划经济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仍然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色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