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失信现象经常发生,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信用中介服务落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政绩意识不正确是引起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信用缺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破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软环境,使企业运行处于无序状态。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法律上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2.
李蓉 《商业研究》2003,(11):37-38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获取资金的前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信用缺失。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对融资影响的分折,探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经济运行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莆田市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存在着不少信用缺失问题。如企业造假现象仍然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依然存在,劳资关系依然紧张,合同履约率依然较低。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众多,中小企业自身财务信用的缺失是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以广东省的相关调研结果为基础,深入分析财务信用缺失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为改善融资环境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动因,最后就如何建立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履行承诺而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信用既是个道德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而信用的缺失必将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必须重塑信誉,建立信用制度。日前,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等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社会信用工程,是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发布、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本文主要对工商部门在建立企业信用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很多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分析,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法律政策、信用担保及银行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7.
陈恩才 《江苏商论》2006,(11):153-15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是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伴生现象,转型经济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制度性因素对中小企业失信有着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制度性因素对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对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学者大多是在财政、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行业管理、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政策建议型研究.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中失信者与诚信者并存,银行或企业应加以区别对待;负偾经营、资本市场优先、低成本扩张等理论导致中小企业信用行为扭曲,从而引起整个社会信用关系的恶化;要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规范政府行为,制定连续稳定的政策来改善信用缺失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中小企业信用市场的透明度,为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载体等等.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等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在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法律政策、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及银行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在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在思想观念、立法、政策建设、信息担保体系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奖惩制度建设,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的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现象却日益严重。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失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快建立信用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道德教育,营造全社会信用意识;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的伦理观,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信用评估机构,提出企业信用建设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财务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小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使之如何更好地解决财务困境问题,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存在诸多困难,中美相关资料的比较说明了两国不同的处理方法。借鉴美国的经验,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困境问题,应从扩充企业筹资、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以及国家政府必要的支持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化经济时代,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加强国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愈演愈烈,这些企业在本地区或本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处于领导者地位并极具发展潜力,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会对其他中小企业起到示范作用,从而间接作用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海外上市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出发,着重对中国海外上市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借此提出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靖  蔡翔 《商业研究》2005,(14):105-107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政府的指导与调控可以避免出现过度竞争、提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必需的公共产品以及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当然,政府在进行指导与调控时,须注意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及相应的政策。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包括宏观、中观环境两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或者不正常都将影响集群的正常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个人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个人信用是如何通过交易者双方一次性博弈、重复博弈和信号传递而形成的。基于此,在交易者双方中引入政府个人信用监督机关,构建出有个人信用监督机关的博弈模型。基于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严重制约其发展。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企业税费负担加重、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等。现行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存在财政扶持机制运作不畅、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政府采购倾斜力度小及税收政策激励性不足等约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政府应发挥采购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扶持投入和结构性减税力度,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整个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础,重建消费品市场诚信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当务之急.信用是博弈的结果,从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可以找到消费品市场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进行治理: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高额赔偿金制度,让造假者付出高昂的成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所有者具有进行重复博弈的动力,而着眼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7.
郭丽虹 《财经论丛》2011,(2):98-104
本文利用11723家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反映企业特征的因素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体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对长期负债率和总负债率产生正的影响,盈利性对长期负债率和总负债率产生负的影响,资产的有形性对长期负债率具有正的影响,而与总负债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成长性仅对全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非债务税盾的影响较弱。企业规模、盈利性和资产的有形性是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基本上支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public institutions, the market, the financial community and non governmental associations have explicitly demanded that firms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However, in spite of the strong pressure from external stakeholders, recent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fact that only large corporations adopt a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whereas SMEs tend to comply with external pressures, thus adopting a re-active strategy. In the light of these issu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akeholders' role in supporting SMEs' shift from a reactive to a proactive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seeks to: design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describes stakeholders' "direct role", i.e. providing SMEs with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ir "indirect role", i.e. encouraging SMEs to develop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and creating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ollaboration in improving thei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verify empirically stakeholders' actual role in supporting SMEs'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a crucial driving force for innovatio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ngines of growth in an economy. But as the sector is characterized by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nd high processing costs, banks are reluctant to lend to SMEs, which have long faced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Amid capital depletion, risk aversion and credit contraction in the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 issue of financing for SMEs isa pressing issue for all nations, which isnot exceptional to China.  相似文献   

20.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decades, having caused concern among scholars of various areas. Our line of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SMEs' market sha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opic base on Taiwan's manufacturers' data collected in 1991. Our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iwan has witnessed SMEs becoming prosperou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higher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low entry barriers, prosperous subcontracting activities, and young ag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transitory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iwan's SMEs no longer can afford high wage payments when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labor does not increase accordingly. As Taiwan approaches the status of a developed economy, the beneficiaries of export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Unlike 1986, in 1991 there was a smaller share of SMEs in Taiwan's export oriented industries. Furthermore, SMEs benefited from their efforts to increase their automation status. The emphasis on issue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ved to be another source of entry barrier that kept SMEs from prospering. Certain similarities arise when comparing our conclusions with those of the U.S., Canada, Germany, and Japan, all of whom represen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We can conclude that as Taiwan matures in 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cess, SMEs also struggle to a certain maturity in thei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