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2,(5):28-29
近年来,浙江省人社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主线,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以基层人力社保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为抓手,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基层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99%的社区和97%的行政村建立了基层服务平台,80%的社区、50%的村已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村)标准,为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09,(10):4-5
近年来,南通市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广泛开展人本服务,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截至目前,该市137个街道(乡镇)和316个社区(村)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覆盖市、区、街、居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逐步得到完善。该市依托基层平台,以“人本化就业服务”品牌叫响全国,原劳动保障部把南通就业服务人本化的经验事迹制成了光盘,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0,(7):41-43
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起步于2005年,当年成功创建百家充分就业社区,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2006年以来,苏州市坚持开拓创新、滚动发展的思路,注重工作总结和政策研究、加快工作平台建设、增加就业服务内容、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向县市及农村推进,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的活动全面推开,实现城乡全覆盖。2008年迄今,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行政村的活动连续三年被苏州市委、市政府列为实事项目。  相似文献   

4.
赵娜 《中国就业》2010,(3):46-47
徐州市在2003年农村机构改革工作中,所有乡镇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目前全市共有114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288名专兼职工作人员;2250个行政村,每村均配备了至少1名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为进一步提高镇(村)平台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自2007年4月起,我市大力开展星级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创建工作;2008年7月,我市又开展了标准化的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创建工作。到2009年7月底,  相似文献   

5.
张鑫印 《中国就业》2007,(11):33-34
近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在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位置的同时,把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促进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加以规划和推进,通过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广大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今年来莱阳市在13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与18个社区共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36个,配备16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每个镇(街)与社区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每个所与站根据辖区人口数量不同分别配备5名以上和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确定一名村委成员负责劳动保障联系工作,全市784个行政村中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共计784人。  相似文献   

7.
湄宣 《乡镇论坛》2014,(29):8-8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自2011年开展农村社区实验全覆盖创建工作以来,采用“一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有序推动了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社区规划得好 全县社区定位为四大类:即县城中心社区、镇(乡)驻地社区、城郊农村社区、边远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8.
何建设 《中国就业》2012,(11):60-60
为进一步推进充分就业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促进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吴兴区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四项措施”,促进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9.
李德志  王恺 《中国就业》2008,(12):46-47
安徽省怀宁县20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于2003年8月成立,现有工作人员44人,辖区内37个居委会、204个行政村均明确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有2778个村民组明确了信息员,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县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了四级联动的服务网络。五年来,在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怀宁县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在整体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董秀银  路焕 《中国就业》2009,(10):46-48
南宁市根据统筹城乡就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2008年底,全市139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在全市构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服务“一杆子”插到了农村,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成为了南宁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最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扬中市以基层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提高效能、规范服务、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双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城乡无缝隙覆盖和功能更完善两项工作,使全市城乡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全市市民提供了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内容基本一致、规格相似、质量相等的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所有镇(区)以及城关镇所有社区全部通过了江苏省创建"充分就业镇、社区"工作验收,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全部达到了"六到位"的标准,实现了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和功能的全覆盖,完善了"就业在门口、保障在社区、培训在身边、维权在基层"的便民式工作格局,多次获得省市上级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阳谷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努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切实抓好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县乡镇、办事处全部设置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和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86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设置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完善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东阳市加快劳动保障队伍和组织机构建设,尤其是镇乡(街道)社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利民、便民、为民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政府深入基层、联系民众的纽带和桥梁,在促进就业、服务创业、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东阳市真正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全覆盖。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现状东阳市管辖19个乡镇(街道),共389个行政村(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4个,农村社区29个,行政村346个。2005年,东阳市政  相似文献   

14.
金潇 《中国就业》2012,(11):42-43
2003年,葫芦岛市启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要求,以“规范基层服务创建优质平台”为目标努力搭建优质高效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促进社区充分就业。通过“1234”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即“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途径、四个落实”: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个性化指导和人性化服务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一、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的作用与要求 街道(乡镇)、礼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是整个劳动保障工作向基层延伸的一个平台,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的新生事物,是我国劳动保障工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劳动保障协理员是继职业指导员之后,由国家在社区建立的一支新的劳动保障专业化服务队伍,是我国劳动保障工作网络体系中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通过礼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直接面向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提供周到、细致、直接的服务。在推进就业再就业,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从最基层保证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整个劳动保障任务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徐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化压力为动力,不断优化基础就业平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就业形式、挖掘就业潜力,一方面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并不断创新形式、做大做实。随着近三年来创建工作的开展,创建成果显著,不仪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得到了优化、社区就业服务形式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7.
"如果谁想找工作只要到村劳动保障站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很快查询到岗位信息,真是方便极了。"家住江苏省建湖县沿河镇沿东村的江朝阳向同村的村民介绍说。现在,在建湖县城乡居民就业十分便捷,服务平台已经延伸到社区、村居。到2012年底,该县已经顺利实现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村村通",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覆盖全县,农民求职不用出村。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浙江省桐乡市加大对欠薪逃逸案件的处理力度,截至7月欠薪逃逸案件同比下降了44.4%。其主要做法是: 网格+队伍,夯实基础。健全基层人社组织体系,实现基层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按类设置一级、二级网格,配备劳动监察员兼调解员,在村(社区)配置兼职劳动保障协管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紧紧围绕构建劳动保障和谐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区2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其经验被国家劳动部和省市推广;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劳动维权中心,开辟了优质高效维权通道,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监察工作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先进单位,劳动仲裁工作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全市率先推出“创业在市南,成功做老板”创业品牌,建立健全了创业“八跟进八帮扶”机制,相继打造出田家花园创业园、漳浦路创业街、新贵都创业市场等一批具有市南特色的创业基地,被青岛市授予的3个“全市创业示范基地”中,市南区就有两个;在全市率先创新就业服务全面向社区延伸机制,第一个推行劳动保障一卡通,社区平台建设被省市评为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被省市评为先进。  相似文献   

20.
在创建最充分就业社区的过程中,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创造了一个“最早”、一个“最多”。2003年1月,天心区八角亭社区被评为“湖南省首家最充分就业社区”;到目前为止,该区最充分就业社区达到40多家,是全省最充分就业社区数量最多的城区。湖南省劳动保障厅赵湘平厅长说:“天心区最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创建活动已成为全省社区就业的一面旗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