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铁军 《数据》2002,(6):21
规模庞大,数量逐年增加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外来流动人口已达308.4万人,与上海市的387.1万人相比,少78.7万人,但比1997年的229.9万人,增加78.5万人,增长34.1%.其中2000年来京的外来流动人口最多,可见,近几年我市外来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浅谈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王燕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概述“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顺德、南海、惠州及肇庆。区内总面积为4.74万平方公里,人口2千多万,分别占广东全省的26.6%和33....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到城市务工,成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的群体。流动少数民族进入城市有其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性流动人口的特点。他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生活也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确对待城市流动少数民族问题,是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中外城市化进程发现 :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对于进城的农村人口顺利城市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的中心规律是就业支柱产业工资与城市物价的均衡 ,其正常运转的充要条件是产业增加值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同步转换 ;就业支柱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体系中上游 ;人口规模适中 ;有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 ,经过量化处理 ,建立了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7.
8.
《价值工程》2016,(35):86-8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本文以东莞市为例,详细考察在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适应的过程,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并积极探索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生活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科学认识城市概念、城市化基本内涵与理论及其相关性,准确把握其动力机制,是加快城市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城市化的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阐述了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的逐渐重视和城市化潮流的滚滚而来,使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新的主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内容及两者的关系,然后针对福建省信息化与城市化的现状,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信息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彤 《上海企业》2011,(1):75-77
城市化及其规律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市化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最近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了“当前城市发展与对策”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很有参考价值。本刊现整理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走完一半历程,正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今后15年是完成城镇化的关键期,2025年城镇化率可能达到65%。在新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应秉承"多元、集约、渐进、和谐与可持续"的新理念,实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转型。为此,应尽快落实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内的行政单元采取差异性考核标准,促进大都市群发展和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要高度重视经济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均等、人文素质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大、增速快,以中青年为主体、男性比重较大,空间分布以东部为主、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迁移距离由近邻流动为主转变为近邻流动、中程流动、远程流动并重,人口净流入、净流出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务工经商作为导致人口流动的首要因素作用更加突出,向城市集中趋势更加明显。定量分析表明,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地区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但大量流动人口也带来了治安、住房、教育和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等问题,需要政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移民时期"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陈伟 《价值工程》2014,(18):193-194
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深入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别阐述了不同阶段管理模式的特点与作用,并对未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大胆假设,构建了一幅蓝图,希望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6.
积极扩大就业与推进城市化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从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促进人口就业关联的角度出发,研究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的人口就业"纳收"效应。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适应了劳动力技术替代趋势,有利于实现缴费适度与就业拉动的良性循环。养老保险"产出"缴费模式,较之"工资"缴费模式,可纳收人口就业8.4百万人/年,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纳收流动人口就业2.7百万人/年。推及社会保障总体,可以纳收人口就业12.4百万人/年,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纳收流动人口就业4.1百万人/年。与此同时,通过养老保险缴费模式变革的纳收人口就业效应,可以推进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0.22%;推及社会保障总体,可以推进城市化提高0.33%。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张元林教授《让村庄成为历史——中国城镇化之路的最佳选择》,总体感觉有很多新意。按照一般理解,新农村建设重点应该把村庄建设好,但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村庄早晚都要成为历史,与其建设新村  相似文献   

18.
19.
论四川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论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以产业演进为前提和基础的,本文认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仍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与服务业的演进过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城市化出现偏差,所以,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进行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就成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