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政 《安徽工商》2001,(4A):20-22
曾几何时,在国人心目中,东芝,三菱,松下,索尼等品牌的“日本制造”一直是高质量,高技术的同义词。如今,“日本制造”世界一流的神话正在破灭,而这个神话的掘墓人正是日本厂商自己。  相似文献   

2.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在全球风头正劲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国内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些商业丑闻却凸显出某些“中国制造”的一大“软肋”问题——质量。无论是哪个本土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都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抹黑,而事实上,把控质量管理、制造质量上乘的精品将是“中国制造”保持荣耀的关键,因此,2011年,提升产品质量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浦阳江畔有个名声很大的小镇——人称“南方五金城”的店口镇,中国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万安集团有限公司就座落在这里。在被人们称为“利祥师傅”的万安董事长陈利祥的带领下,万安集团依靠自主研发汽车零部件新产品,成长壮大起来,并培育了几代技术工人,带动了一方经济。  相似文献   

5.
“马日达”防水材料是韩国国际防水制造院的产品,主要有砂浆防水剂、溶水性防水液等6大系列品种。韩国国际防水制造院是韩国汉城最大的防水材料制造商,注册资金为1000万美元,其生产的防水材料广泛应用于韩国国内民用基础建设,例如韩国三星公司办公大楼,韩国大宇大厦以及韩国“故宫”——景福宫的维修工程等都采用了“马日达”防水材料。“马日达”防水材料已通过ISO9001:  相似文献   

6.
自11月23日起,一则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商业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为期6周,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并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邢和平 《现代商业》2012,(29):49-50
自2000年开始的十年发展,“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国制造”内部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困局,正是转型期必然的乱象和必经的磨炼。“中国制造”还能继续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优势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失利的消息,从纺织品、打火机和鞋,到电池、DVD、路由器……总括起来大概以两种方式失利:先是反倾销,接着就是专利战。“中国制造”肥了,令世界瞩目,这是好事;但我记得鲁迅先生讲过:“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口猪或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坦率地说,“中国制造”现在就是那只肥大的绵羊,而屠夫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专利战”。反倾销针对的还只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专利战针对的却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也就是中国人对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木然。  相似文献   

9.
华仔 《现代商贸工业》2004,16(10):31-33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过一句震惊世人的话:海尔的最大对手不是跨国制造企业,而是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商业巨头。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零售商业未充分开放之前,制造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市场的地位,零售商业处于被制造企业整合的地位。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今年年底零售商业将全面开放,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超级终端的出现,传统的零售商业被制造  相似文献   

10.
1993年,韩国三星公司主席李昆喜赴洛杉矶访问,谈判之余,顺便去当地的商场闲逛,看到“索尼”等日本商标大行其市,三星却只有躲在角落里的命。走出商场的那刻,李的内心备受打击,好在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洗心革面,决心改造24年来三星只会模仿日本货的宿命——逐步放弃低价产品的制造,专著于“独特”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1.
“×国制造”的法律意义薛虹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的标签越来越复杂:商标、出厂日期、保质期、成份、使用说明,等等……。产品制造国标志“×国制造”常常列于其中。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商品上“中国制造”或“MadeinChina”的字样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近一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小红 《商场现代化》2006,(7Z):113-113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凸显三大软肋。以企业为主体,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路弪依赖。  相似文献   

13.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14.
郑宗 《商界领袖》2001,(9):52-54
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标志,曾经长期代表着值得信赖的、微型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形象。但是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接连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笔记本事件,到三菱汽车存有严重安全隐患,再到松下GD92型手机大规模返修,使得“日本制造”形象迅速在中国消费心目中瓦解。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然而,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制造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制造大国,仅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在低端产品上占有世界一席之地。中国的服务业仍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仍在从事“微笑曲线”里附加值最低端的生产,中国人干的大多是“卖苦力活”。  相似文献   

16.
司丽 《中国品牌》2010,(1):50-51
近日,由政府部门推出的主题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引起人们议论,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在推广一个国家的品牌时,这个国家的重要机构或者说是强势部门一包括政府、国有超大型企业、国有科研单位和大学等,应该担任重要使命。它们不但要为创造好产品好品牌而做贡献,更要为传播这些好产品好品牌而努力,它们是传播“中国制造”的种子选手。  相似文献   

17.
桑椿湘 《大经贸》2008,(5):87-89
进入2008年,当一些人在议论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时,“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其工业基础就是“制造科技”,是“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  相似文献   

18.
徐苏  鲁统磊摄 《浙商》2010,(24):78-81
天鸿的发展模式就是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跟业内基他企业一样,承接项目;另一方面,单纯做制造,卖的是钢结构构件等产品。在甘明根看来,“这种模式比较稳健”.  相似文献   

19.
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报道:部分广东童装上鲜艳动人的图案,是用含有毒芳香胺成分的涂料加工而成。这是继金丝美容骗局、假冒“优之良品”、汞含量超标祛斑美容霜、“波丽宝”丰胸产品之后,又一起“广东制造”被央视揭曝“黑幕”事件!对此,有广东媒体发出不满的呼声:央视为什么死瞌“广东制造”?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所谓“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指的就是卖“让企业更赚钱的方法”——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标准化的计算机处理服务,从而完成对商务领域.不管从制药还是到汽车制造等等的全面“统治”。IBM投入20亿美元研发“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是一个令微软、惠普、太阳等信息产业巨头们感到不安和威慑的战略,因为IBM将再度统治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