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萌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5,39(5):35-36
有人说他是手机界的传奇人物,背负着“数字袍哥”、“手机狂人”的绰号。他曾经被媒体的溢美之词包围,从“国产手机领路人”到“电信业的传奇人物”,他身上被贴满了金子。  相似文献   

2.
周锋 《中国广告》2010,(8):148-149
他只有中学学历,却在广告界叱咤风云三十余年;他桀骜不驯,面对“世俗”毅然隐退;他幽默、智慧,俨已成为广告界的“周杰伦”;他转从“授业解惑”,为未来中国广告事业“搭桥架梁”;他天性好玩,无数收藏如数家珍。他笑称自己是广告界的“魔教”,事实,他是“圣者”。  相似文献   

3.
他首先是著名作家。正是因为“著名”,尽管文人经商他非唯一亦非第一,但他的“下海”还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当年热捧他的作品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由于“呛水”归来。  相似文献   

4.
雨桐 《商界名家》2003,(6):61-63
他无疑是千千万万中国商人中的一个“另类”——自去年底以来的一片地产“泡沫”声中,无数房地产商为高居的房产空置率伤透了脑筋,身为地产商的他却在天津偷着乐——当年他投资开发工业房地产的时候,许多人骂他“神经病”,而今,他不但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根本不用当心“泡沫”卷到自己头上。  相似文献   

5.
丑丁 《中国市场》2006,(7):48-51
他身上集合了很多“矛盾”——“胆小鬼”和“当厂长”;“泥腿子”和“大家业”;“没学历”和“搞科研”;“小地方”和“出国门”;“接待员”和“董事长”……正是这些貌似巨大的个性和经历的反差,“阴差阳错”的轨迹了一个创业者的成功,也“鬼使神差”的成就了一个中国式的民营企业家。 他叫陈火庆。领导着一家年产值15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他说他没有城镇户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学者,因为他学有所攻。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外交家,因为他有高超的谈判艺术。还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卖国贼”,因为他曾在入关谈判的承诺上作了“不应该的”让步。也有人说,龙永图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以自信、果敢、从容与才华见证了中国入世谈判所经历的艰苦与成功,通过他国人熟悉了来自中国的强硬声音与来自世界的一片掌声。而龙永图承认自己是个“洋务派”,并自言自己是“技术官僚”。不论世人如何评说,这位当年“叩关”的龙永图今天仍在“闯关”,不论他作为当年的中国人世首席谈判官,还是今天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他的形象与睿智已深深嵌镶在了更多的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7.
宁伟 《连锁与特许》2008,(10):96-98
他是中国第一商业主持人,他在国内首创了“商业财经主持”概念,由于身材高大魁梧,经常自嘲为“重量级主持人”。因为非典,他滞留北京,从一个行李箱开始,短短5年时间,成就了他今灭在北京“有房有车有事业”的辉煌。他就是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张会亭。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12,(2):72-75
张恒嘉,1990年出生于重庆万州,现居成都武侯区。巴山蜀水的灵气给了他清秀的面容,似乎也给了他魔力,让他在魔幻的世界里所向披靡,自由驰骋。一篇《洗冤》让他在本次90后“星生代”文学大赛荣登“人气王”宝座,也带领我们进入到了由他——“王子夜”主宰的魔幻世界。  相似文献   

9.
给“仲永之父”提个醒相传,宋朝金溪地方出了个神童名叫仲永,五岁就能做诗,“文理可观,邑人奇之”,有人甚至出钱求他写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是生财之道,成天让他作诗卖钱,拉他到处卖弄才能,因而失之深造,昔时的“佼佼者”,竟渐渐“泯然众人矣”。王安石曾因此作《...  相似文献   

10.
—个过了知天命之年、头发不多的男人,却制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梳子”。 谭传华,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经商风格曾被朋友们判过“死刑”,因为他太过“老实”,可就是因为他的安分、务实、不浮躁,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梁秋 《商界领袖》2004,(7):136-137
提起李书福相信喜爱汽车的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曾被媒体称为“汽车狂人”,被业内人士称为“汽车疯子”,可更多的汽车消费者喜欢称他为“平民汽车之父”。因为他一直致力于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这种经营理念成就了他当前如日中天的事业。可是透过他事业的背后,李书福竟然过着一种“抠门”生活。  相似文献   

12.
45岁的老板宋守根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宋博士”或“宋老师”。2002年,宋守根用他在加拿大留学时赚回的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海淀区创业园创立了加西科瑞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始了他所说的“给地球做CT,为国家找油”的“大事业”。三年来,这家公司已经名气在外。但是宋守根依然不习惯别人称他为“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当命运安排他做广告时,他没想到,不到十年,自己就成了中国广告界的“标本”。“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这些由他笄的广告词已经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4.
EC幽默     
应用软件 一个中年男子刚装了一套“自动清除脏话”软件。这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朋友的E-MAIL,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孩子病无大碍,医生说是到了更年期。他觉得十分奇怪,就打电话询问。原来原信写的是:孩子他妈的病无大碍,医生说是到了更年期。 电脑迷变招 他:“你又收情书了?” 我:“是啊,真是很烦呢。” 他:“没有男朋友是你最大的系统漏洞。” 我:“怎么办呢?” 他:“赶快把你的一个好朋友8.0版升级为男朋友1.0版。” 我:“我没有好朋友8.0版。” 他:“那就直接下载男朋友吧。” 超级游戏 小米是个游戏发烧友…  相似文献   

15.
刘沁 《华商》2013,(12):30-32
邱清汉的名片,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色调,橙色的LOGO里带有“Q.H.Q”的英文字母,是他名字的大写字母缩写,整体看来富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姓名的旁边附有“阿电”二:字,一问才知这是他的乳名,刚到巴西时,他的中文名字不好记也不好说,和客户洽谈都尉‘阿电’这个乳名,后来客户们都只知“阿电”,不识“邱清汉”了,于是他把“阿电”也印在了名片上。  相似文献   

16.
刘飞  贺为民 《华商》2013,(1):30-38
他是一个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极度狂热的人。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只做了“开发新能源汽车”这一件事,所以,圈内的很多朋友把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称为“大疯子”,把他叫做“小疯子”。  相似文献   

17.
“老酒”本姓陈,人称“老酒”是因为他嗜酒如命,人们渐渐地忘了他的姓名。他也乐意答应,还自嘲说:“一生无大志,但求酒一杯。”每天两顿酒,风雨无阻。而且只喝“二锅头”,一来这酒便宜,二来度数高,既省钱又过瘾。“老酒”的邻居大牛开了个烟酒门市部,“老酒”喝的二锅头都是从大牛那里买的,他说大牛卖的二锅头是真的。“老酒”因常喝二锅头,自认对二锅头认得奇准,不要说品尝一口,就是打开瓶盖闻一闻,就知真假。这天中午,“老酒”和往常一样让老伴炒了两盘小菜下酒。菜端上来了,他拿起酒瓶一看,酒瓶空了,就起身到大牛的门…  相似文献   

18.
《创业家》2003,(10):70-70
梁伯强如今是“全球指甲钳大王”,他的“非常小器”牌指甲钳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想当年,当他的圣雅伦公司还是一家真正“非常小器”的小企业之时,他是如何用低成本触网世界的呢?  相似文献   

19.
笑一笑     
《光彩》2001,(6)
选职业雷曼想知道他儿子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于是问道:“我想知道你喜欢干什么,现在是你选择的时候了。”“我所喜欢干的?这很简单,”年轻人说道:“我想整天坐着汽车兜风而且口袋里装着不少钱。”“你的工作算是找到了,”雷曼对儿子说:“你将是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饭后一支烟约翰患有心脏病,他去看医生,医生劝他别抽烟了,最多只能饭后抽一支。约翰答应了。两个月后,医生在街上遇到约翰。见他精神仍然不佳,便问:“您按我说的做了吗?”“做了。”约翰回答,“您要我饭后抽一支烟,搞得我每天吃十几顿饭,真是撑死了!”不得安…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宜宾,提起罗正大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红双喜”窗帘,他的景盛大茶坊,他的“一德胜”酒厂,他的景盛住宅小区……罗正大做生意,关注的是宜宾人的衣、食、住、行、用、乐。他的产业已经做得很大,每年交税200多万。罗正大能将企业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靠的是他过人的“品牌”意识。“第一”品牌说起罗正大,宜宾的老百姓有一个评价:他的胆子大。所谓胆子大,就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1984年,罗正大离开当时效益很好的汽车运输公司,“下海”经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曾经被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