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资本市场深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国内国外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顺势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深化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还就上海如何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离岸金融市场的性质、地位与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世纪之交的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酝酿着一些深层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下降,并由此带来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减慢.最近"9·11"事件的阴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虽然亦受到美国及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下降的影响,但仍呈现出基本稳定和较高速发展的风貌,并正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坚定的步伐融入到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潮流之中.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APEC会议的顺利举办等一系列进程,显示了中国这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所具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中国与上海经济及金融在新世纪的腾飞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与上海的开放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及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压力.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与枢纽,产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板块,具有带动资本链的“龙头”功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产权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Brock and Hommes(1997,1998)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异质信念模型对资产市场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异质信念之间的竞争演化决定了资产价格的动态波动,并导致系统呈现混沌动态。进一步,本文利用上海证券市场1991年9月至2010年7月的相关月度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真实市场存在显著的异质信念,基于异质信念模型的平均市场情绪和冲击反应函数能够系统地解释资产市场的波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国际债券市场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金融理论界早已证明,金融对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是中国股票市场迅猛发展的一年,给中国企业融资带来了巨大契机。但这个契机并不是均等的,需要各地区各企业之间激烈争夺而来。2006年全年共发行新股70只,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则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主要从赣州市的角度出发,阐释其股票发行市场现状,并指出政府如何服务企业上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动力何在 金融中心分类一般而言,金融中心是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高度集中的城市,它为超出本城市范围的包括多个城市在内的某个区域提供服务。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中心可以有多种划分。 相似文献
9.
全球制造中心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英国、美国、日本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过或正在扮演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也都扮演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全球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如果有这种联系,那么,下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哪儿?在全球经济中能否同样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呢?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实施已久,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然而,上海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然一段距离。自身金融业的核心实力依然无法与纽约等发达城市相比,也没有产生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辐射与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以来,美国的次级债风波愈演愈烈。这场风波首先发端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犬规模违约,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收益大幅下降,价格急剧下滑,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超出了市场预期,恐慌的情绪逐渐在资本市场蔓延,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抛压沉重,流动性迅速紧缩。整个资本市场呈现动荡不安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文章对这场风波产生的根源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流动性紧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国际金融界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新机遇,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应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Open Economies Review - How do cryptocurrency prices evolve? Is there any interdependence among cryptocurrency returns and/or volatilities? Are there any return spillovers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相似文献
13.
Open Economies Review - Using generalised variance decompositions from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e analyse cross-country, cross-category spillovers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EPU) and financial... 相似文献
14.
我这里面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债务市场如何发展,以前大家讨论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时候比较关注的是股市,中国的股市也确实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我相信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余地的,除了股市进一步发展之外,我想很多其它深层次的金融市场也要得到大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是中国的债市,在国外发达国家中债市比股市大得多,当然更大的是外汇和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眼光、国际标准与世界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以来,“构建”金融中心成为中国大都市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中国大都市竞争的焦点。但对于一个城市能否“构建”金融中心,“构建”什么样的金融中心,怎样“构建”金融中心,目前国内还缺乏相当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对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历史观察和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献消化的基础上,本试图以全球眼光,审视金融中心的竞争和发展格局;提炼国际标准,比较名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不足;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解释框架,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竞争的基本经验。这对于试图“构建”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把握趋势,瞄准定位,借鉴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路径需要讲究.“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上海和香港的结合。香港能为上海提供基于同文同根背景之下的经验,香港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的经验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兼顾到中国的境内的和境外的金融中心建设。这不仅是经济学的范畴,更是一个政治学的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双赢”值得思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沪经营的26家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在金融机构眼中,上海作为成长中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包括了未来长三角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绝对优势,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素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相对优势,以及商务成本、金融监管方面的劣势。这一结果为下一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鉴Rajan and Zingales(1998)的交互作用模型,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对行业产出波动的影响。初步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对省区行业产出波动具有显著平抑作用,且对于有较高流动性需求的行业,金融市场发展抑制行业产出波动的效果更为明显。稳健性检验显示上文结论不受变量选取的影响,且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可以通过降低单位企业产出波动性、企业数量波动性和以上两者的相关性三个方面有效降低省区行业产出波动性。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波动关系问题提供了行业层面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诸多不确定性下的国际金融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到2003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强劲到吸引足够的国际资本流入,以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二是国际投资者对风险的过度规避。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突出表现为美元弱势、国际负债证券融资低迷,以及美国资本流入减缓...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几个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接着,在探讨了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几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践状况,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