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会计之友》2008,(26):70-71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都是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在取得资产和偿还负债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给予扣除的部分即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比较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本文就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确认与计量的难点问题,通过相关项目的例证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
李艳平 《财会月刊》2011,(12):61-62
【摘要】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核算中几个关键点——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初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本文从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及区别探讨了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引入暂时性差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计税基础的定义含混不清,导致对计税基础概念理解的困难,并增加了相关的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概念的理解难度。本文从所得税会计的原理出发来讨论计税基础的定义,并给出一种便于理解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艳平 《财会月刊》2011,(34):61-62
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核算中几个关键点——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初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产负债观的会计与税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理念,会计收益(即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即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本文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环节对暂时性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归纳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暂时性差异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会月刊》2007,(1):21-22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并新增了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一系列名词概念,本文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温玉彪 《会计之友》2008,(22):91-92
当会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相等,进而产生暂时性差异。本文主要围绕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帮助注会考生更好地把握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0.
按照“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理念,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表现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本文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环节对暂时性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归纳了“资产/负债观”下的暂时性差异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谢菲 《财会月刊》2007,(6):64-65
如何理解和确认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暂时性差异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其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2.
谢菲 《财会月刊》2007,(18):64-65
如何理解和确认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暂时性差异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其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在未来收同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将产生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在数量上等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不同,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郭学新 《会计之友》2007,(5S):15-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所得税在核算方法、科目的设置和账务处理方面发生了较大改变,并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同时还新增了计税基础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例解的方式,诠释所得税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具体实践,分析研究负债计税基础的一般原理,普通债务、预提费用、预收款项和计提罚金、罚款等交易或事项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其二是非资产负债表项目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影响。本文仅对非资产负债表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骆国城 《财会月刊》2012,(12):29-30
【摘要】对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可专设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计算表,该表内的资产负债项目账面价值结余额加减有关暂时性差异账户余额后调整为计税基础,由此计算确定应纳税差异及可抵扣差异的本期结余额,并通过与期初结余额相比较以确定本期发生额。  相似文献   

19.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将产生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在数量上等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  相似文献   

20.
骆国城 《财会月刊》2012,(34):29-30
对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可专设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计算表,该表内的资产负债项目账面价值结余额加减有关暂时性差异账户余额后调整为计税基础,由此计算确定应纳税差异及可抵扣差异的本期结余额,并通过与期初结余额相比较以确定本期发生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