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农户消费积累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1、农村消费积累机制转换,农户由长期以来单纯的消费单位转变为生产和消费融为一体的双重结构,农业生产力发展后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农户积累成为现实。山西500多万农户的经济运行显示出了容纳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宿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特点,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关联性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999—2008年宿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宿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间相互影响微弱,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全国与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对比分析 运用Eviews软件,1978~2006年之间,对河北省与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这2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对比分析,进而得出河北省收入对消费的拉动程度。(一)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相似文献   

5.
由于改革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居民消费低靡,经济增长变慢。本根据预期理论,就新疆城镇居民的预期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描绘了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宁德市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利用计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宁德城乡居民从1990年至2008年的年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进行回归分析,求证居民年实际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存在的线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证分析的结果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善清 《时代经贸》2011,(22):17-2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针对当时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笔者认为,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而增加农民收入,首要问题就是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主体出发,促进农户的分化,把更多的农民从对土地的单一依赖中解放出来,发展多元化经营,培养、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本文以学者对农户分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诸城市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为分析的切入点,归纳出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规律,进而探求当前制约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影响的因素。最终目的是探索在当前农户分化的背景下,稳定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包括六个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论文选题的相关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农户行为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阐明了论文遵循的研究方法及探索创新之处。第二章,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及特征。本章着重分析了百尺河镇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民收入结构的总体状况,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变化所起的作用。本章着重分析了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四章,百尺河镇农户分化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农户分化背景促进农民增牧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全文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通过对甘肃省城镇消费总量以及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从收入分配总量及公平程度(基尼系数)等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说明收入分配对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解释甘肃省当前的消费不振现象.  相似文献   

9.
曹倩 《时代经贸》2011,(10):30-31
本文将通过对甘肃省城镇消费总量以及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从收入分配总量及公平程度(基尼系数)等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说明收入分配对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解释甘肃省当前的消费不振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了江西省1993年到2009年的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93年到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着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聂鹏  李世平  鲍巍 《当代经济》2010,(12):30-31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乡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城乡收入不平等加剧了消费不平等.研究结论表明,要缩小城乡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适度引导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卢存焦 《时代经贸》2010,(22):52-52
本文应用了江西省1993年到2009年的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93年到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存在着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在全国及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各异.为寻求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笔者依据1989年~200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基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找出存在于其间的数量关系及基本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笔者据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融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高度正相关;山西省的信贷结构一直与经济结构相吻合,新增的信贷资金在投向优势产品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存在着贷款较集中、大量资金沉淀于成长性较低行业的问题;资金分布的不平衡,不仅使山西省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也使省内各地市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辛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5,(6):25-28,36
运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78—2011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其信息消费的增长,同时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地区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扩大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这对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表现在收入和消费的改善上。但是城镇和乡村的居民收支状况不尽相同,需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江苏城市居民收入差异程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收入差异的扩大也日益突出。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描述了江苏城市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分析了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控制收入差异扩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能源建设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沼气建设是西部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文章在介绍西部地区农村能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农户收入水平对沼气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实证分析,得出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量的影响是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提出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首次采用大型微观家庭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耐用品消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改革进程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转制和员工下岗等就业体制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居民"收入风险"显著上升,进而明显抑制了城乡家庭的耐用品消费。(2)城乡对比方面,农村家庭面临更高的收入风险,其消费决策对风险因素也更为敏感,因此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农民消费和福利水平意义重大。(3)本文的研究结果完全支持(S,s)理论模型;同时在收入风险的度量和代理变量选取方面,文章中的一些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汽车、住房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