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时下。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影视、体育明星都在广告中粉墨登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广告主说好话。广告中"明星热"很火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容易为产品建立熟悉感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曾指出:广告发挥作用的首要原则是广告要"为产品建立熟悉感"。人们总是  相似文献   

2.
周骏宇 《商场现代化》2006,(26):192-193
以爱国感作为诉求点的广告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流行。本文分析了爱国诉求广告的四种表现形式——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广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类广告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在爱国诉求广告创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李思雨  潘民列 《中国市场》2022,(10):129-132
微信作为现下最为热门的移动社交软件之一,由其巨大存量用户生产出巨额流量已经成为各大广告主争抢的新资源。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时的一种主要社交功能,在其中投放原生广告已然成为当今广告投放的一种潮流。微信朋友圈的原生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其极大地减小了用户对于植入广告的负面体验感。而心流体验理论作为研究用户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体验感的重要理论,把它用于研究微信朋友圈原生广告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感从而达到广告商所期望的广告效果是十分合适的。文章对于期望在微信朋友圈使用原生广告达到理想营销效果的广告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光彩》2016,(11)
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同仁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是推动个私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渠道.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和创意感的广告是宣传企业产品、传播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严格遵守《广告法》,拒绝虚假违法广告,有助于规范企业自身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96年6月中国广告界首次赴法参加国际戛纳广告展.乘兴而去,铩羽而归.无一作品^围。灌垢易,涤耻难。巨大的震撼、冲击乃至自愧弗如的羞惭感.使中国广告人汗颜.但国际广告水平还是无情地将中国广告远远地甩在身后。  相似文献   

6.
吴江 《市场研究》2007,(5):41-44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电视频道和栏目的评价指标中,大多数为相对指标,如收视比例(又称收看比例、观众规模)、期待度(又称满意比例、喜爱度)以及频道评价的指标,如频道包装形象、频道权威感、频道创新、大型活动、品牌栏目、节目品味格调、贴近性、广告可信度、广告实力感等等,它们的相对指标均剔出了覆盖入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4,(4):143-143
房地产广告已经占许多报纸广告收入的50%以上,成为报纸广告的当家花旦:在众多广告奖中,房地产类成为送展作品的最大的类别:没有参与房地产广告的广告公司十分罕见;房地产广告是发展商与销售代理公司费神甚多的事项。我是在1998年,从参与丽江花园康域居的广告策划与创意开始,涉足房地产广告的领域的.对房地产广告的感受有三感:质感、性感,情感。  相似文献   

8.
我是那个独自站着喝酒吃茴香豆的广告人,生存在广告落后地带的河北石家庄,现在当地传煤做媒体企划,总感大志难成。 "创造不同、科学的广告和赢在简单"都是我的坚信。入道五载有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自我形象广告,是指报纸通过一定的媒介(本报或其他),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品牌、理念、产品和服务等内容,使他们得以形成、维持和强化对报纸形象的认知感和忠诚度。自我形象广告是报纸实施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报纸传媒自身性质定位调整、报业市场渐趋细分和传媒生态环境变幻所导致的报业竞争格局。当前,报纸自我形象广告已成为报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报纸的广告时代正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10.
王果 《广告大观》2004,(2):132-133
当前,在信息传播竞争加剧和杂志个性的影响下,国内杂志广告的创作已不仅限用得图形、文案和印刷工艺,还拓展到装订方式、纸张处理、阅读动作等相关手段的组合运用上,杂志广告开始摆脱千篇一律的固有模式,渐予人匠心独运之感。  相似文献   

11.
视频播放页面中,关联广告的不恰当出现会干扰消费者正常观看视频,限制其自由,进而使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采取关闭广告的躲避行为。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网络视频关联广告的接受意愿,造成商家大量广告费用的浪费。本研究针对超限逆反和评定逆反两种逆反心理构建消费者对网络视频关联广告躲避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躲避行为主要来源于超限逆反与评定逆反。信息暴露程度、恼怒感对超限逆反产生正效应,认知评价对其产生负效应;恼怒感、感知风险对评定逆反产生正效应,网络广告激励、关联程度则对其产生负效应,信息暴露程度对评定逆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自我形象广告,是指报纸通过一定的媒介(本报或其他),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品牌、理念、产品和服务等内容,使他们得以形成、维持和强化对报纸形象的认知感和忠诚度。自我形象广告是报纸实施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报纸传媒自身性质定位调整、报业市场渐趋细分和传媒生态环境变幻所导致的报业竞争格局。当前,报纸自我形象广告已成为报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报纸的广告时代正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13.
何平华 《中国广告》2008,(10):115-117
尽管影视广告和电影作为影像艺术有其共同点,但影像风格却存在明显差别。电影影像的现实感主要来自电影影像的纪实主义美学;广告影像的形式感则与其语言的动力学基础、语言本体特点以及传播环境密切相关;广告影像的形式主义风格体现于其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章俊 《中国广告》2002,(3):52-53
越来越多的女人抱怨广告经常让她们感到尴尬,这主要是指女性卫生用品广告,其中卫生巾广告又占了大头。很多女人都诉苦说每当电视上播放各种品牌卫生巾广告的时候,总是她们最忙的时候,拼命地翻找遥控器。如果身边坐的是老公或老爸,倒也还好。要是碰巧有其他男士在场的话,简直是浑身不自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女人有很强的隐私感,卫生巾广告破坏了这份隐私感,使女人下意识中受伤,尤其是在有男性在场的公共场合。另一方面,广告主也觉得十分委屈和无奈,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是很正常也很必要的一种营销手段,广告的内容也合情合法,却竟然沦落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对象。于是,卫生巾广告自身也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对于给女人带来种种尴尬的卫生巾广告,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厌恶,是无济于事的。而让卫生巾广告主主动放弃广告这种营销手段,完全不做卫生巾广告,这又是不现实且也是不合情理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两个方面动脑筋,即从卫生巾  相似文献   

15.
哲宇 《销售与管理》2005,(10):112-113
有感于广大消费者的视、听觉疲劳,很多企业越来越倚重于重量级广告片的威力。为了强力吸引和争夺消费者,不仅广告的创意与制作花样百出,而且,广告片的惟美倾向似乎已渐成一种时尚:画面越来越美、广告的时代感、艺术感与日俱增,无论视觉冲击力,还是听觉震撼力,都显示出空前的水平。然而类似的许多好看的产品销售广告打出去之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却并不见起色。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为了强力吸引和争夺消费者,不少酒类广告的创意与制作不仅花样百出,而且,广告片的唯美倾向已渐成一种时尚:画面越来越美、广告的时代感、艺术感与日俱增,无论视觉冲击力,还是听觉震撼力,都显示出空前的水平。然而企业自认为叫好的产品销售广告打出去之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却并不见起色,出现了“广而不销,告而不动”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的洪流中,杂志媒体的处境有些尴尬:广告效果如何衡量、究竟有多少人阅读了广告等问题,可以说是杂志媒体的死穴。阅读杂志时带来的深度卷入感,一直是业界反复强调的一根救命稻草,但缺乏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智能广告作为广告行业广泛应用的新模式,在视觉上也呈现出了新的交互特征。这种交互以用户、产品和社会为主体,并相比于传统的视觉交互产生了新的赋能效应。在用户层面,智能广告的深度协同和具身性特征赋能用户以创造性、临场感;在产品层面,智能广告的虚实呈现赋能产品以场景价值,并且通过智能创作的方式赋能产品艺术价值;社会层面,智能广告所带来的多感响应在赋能社会凝聚力的同时也通过技术整合赋能社会商业新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就有人说过,谈恋爱的时候,应该给对方一种朦胧感,做一夺厚厚的、难懂的书,不要让人家第一眼就把你看穿,这样才能促使埘方生出进一步与你交往的冲动。如今,这一“理论”似乎也应该被广告主借鉴一下了。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请A、B两组实验者看一则巧克力广告,C、D两组看一则慈善捐款广告,只不过,A组和C组所看的广告中巧克力和捐款信息表达得非常清楚,B组和D组看的则是表达含糊的广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催眠的深入认识和实践,催眠渐渐从心理治疗手段走上广告表现之路。在广告中的文字组织上,体现出催眠语法的运用;而在画面和声音上,有次感元的理论做指引。最终都为达到设定心锚的效果,在商品和受众的情绪之间建立神经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