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老子主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在 《道德经》 中,主要阐发了"无为"的政治观点,主张经过"无为"来完成"有为"的目标.通过对圣人,平民的无为教化,使他们能够体会无为的真正内涵,进而实现各自的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无为思想内涵的解读,探索在"无为"思想指导下国家,个体的发展,以及无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老子思想中"无为"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涵盖老子思想的实质和精华。在很多人眼里,无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词。一提到老子,人们都会很快地想起"无为"这两个字。老子的无为之论,可以讲是对人类所有想象和行为以及一切有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这一点,无为之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是一种在何时"有为"、在何时"无为"以及在哪些方面"有为"、在哪些方面"无为"的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它以"道"和"德"为核心,以"法自然"为基本准则,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道"是事物的本源,"德"是具体事物的特性,顺应"道"的要求行事称之"无为",违背"道"的要求去行事称之"有为",贯穿于《老子》的思想便是提倡"无为",反对"有为"。表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既反对统治者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国,也反对用道德仁义等外在力量去强行改变、规范民众的行为。表现在社会竞争领域,就是主张"示弱"、"守拙",提倡"居后"、"处下",要求后发制人,反对盲目自大。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老子管理的具体措施.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德经>一书以"自然无为"的中心思想,主张顺任事物自身状况自由发展,不以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而当代社会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走向误区,陷入了精神"围城".将探讨老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引导当代人类从个体自身、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寻求自我价值的正确取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为"思想是<道德经>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而蒙牛无疑用自己的发展证明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老子管理的具体措施。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然 《经济纵横》2005,(8):93-93
《老子》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中国,更是对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就是深受其思想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哈耶克非常崇拜老子,而且他的众多思想与老子的思想都有着共通之处。本文试图从道与一般性规则、自然与自发秩序、无为与自由三个方面阐述二人思想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傅允生 《现代财经》2000,20(10):61-64
本文从孔子与老子的消费思想入手,对中国传统消费观作了考察。认为:孔子及儒家主张等级消费,体现了封建级统治的要求;老子及道家提出无为消费,在下层民众中较有影响。同时,两者都倾向于黜奢崇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消费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宋丹妮 《经济师》2004,(4):168-168,170
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不应强为、妄为 ,要顺其自然而为 ,其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文章基于对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比较 ,并加以现代诠释 ,阐述了“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律师事务所管理、生存、发展之道及律师事务所领导者素质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哲学理论和道家思想与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关系.尝试将东方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文明相融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轶 《经济师》2011,(9):25-26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年后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精神"的理论为哲学展开了新的篇章。那么老子提出的"道"和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绝对精神"又有何异同呢?文章站在存在论的角度,分别谈了老子和黑格尔思想中关于"混沌"问题的理解。老子认为的"混沌"就是"道"是万物的母体,万物的本源;是没有形体,永恒的抽象存在;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黑格尔认为"混沌"就是"绝对精神"。老子和黑格尔的这些不同,从而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保障政府切实"有为"而不"乱为"呢?这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及其产业政策主张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思辨逻辑系统地考察了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基础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决策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但这是根植于责任伦理的公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根植于信念伦理的私人企业家精神;(2)责任伦理充分嵌入在儒家社会中,体现在"尽其在我"的责任文化之中;(3)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智慧来培育和壮大责任伦理以及相应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就可以保障有为政府的切实"有为".总之,根植于责任伦理,有为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就能形成互补共进关系,进而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而促进产业升级.文章为新结构经济学及其"有为政府论"夯实了理论和社会基础,是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为政府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在老子的哲学中,美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与作为最高实体的"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道美合一"。老子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论述了虚实观、美丑观、形神观等美学范畴,并对构成审美范畴,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等辩证思想进行完整的阐述。因此,老子的辩证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辩性和完整性,这对以后美学的发展及现代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哲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虽朴素简约却意境高远,其中蕴含的经济无为主义理念、天人合一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和为而不争理念,不但有助于解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困惑,更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7.
陈晓东  隆敏 《经济前沿》2003,(2):114-116
薛永新,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是个极为响亮和显赫的名字.随着"98恩威税案"的发生,薛永新几乎是在公众与媒介的视线中失了踪影……许多人都断言:恩威从此将一蹶不振,甚至就此破产消亡.然而,数年过去了,人们却惊讶地发觉:恩威仍傲然屹立,恩威的掌舵人薛永新依然叱咤医药业,有的是多了几分稳健与泰然.恩威正逐步走出阴霾,迎来了重新为大众所认知和理解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泉州人,以超前思维,超越行为,开局有为,志在必得,刻苦攻关,持之以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9.
在“为”与“位”的关系问题上,通常的说法是:“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有为”。但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有为”的不见得“有位”,“有位”的未必一定“有为”。毋宁说,“有为”者无位,“有位”者无为,是我们常见的情形。“为”者何“为”?“位”者何“位”?是有必要具体辨析的问题。一般说来,“为”是有所作为之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为,是为人民服务之为,而不是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为虎作伥之为;“位”既是作为“有为”条件的职位之位,更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崇高社会地位之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多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一、 平淡天真中看清静无为 道家的哲学思想, 即顺应自然变化之意.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无为", 要人从纷乱的世事中退出, 进入一个无为无思的自由境界.道家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包括各种对传统习俗的反抗, 个人从社会上退隐, 爱好并研究自然, 拒绝出任官职??在政治生活中, 道家思想并不因为主张 "无为" 而对于政治退避三舍, 他们抨击现实的混乱和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