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一书以"自然无为"的中心思想,主张顺任事物自身状况自由发展,不以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而当代社会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走向误区,陷入了精神"围城".将探讨老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引导当代人类从个体自身、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寻求自我价值的正确取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律师事务所管理、生存、发展之道及律师事务所领导者素质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分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哲学理论和道家思想与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关系.尝试将东方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文明相融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彤清 《经济论坛》2004,(6):154-156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道德经》以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思想的简约和含蓄,体现了老子语言的浓缩性和思想的宏大性,给了我们足够的思想空间和观念空间。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现代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可以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表述和现代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它以"道"和"德"为核心,以"法自然"为基本准则,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道"是事物的本源,"德"是具体事物的特性,顺应"道"的要求行事称之"无为",违背"道"的要求去行事称之"有为",贯穿于《老子》的思想便是提倡"无为",反对"有为"。表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既反对统治者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国,也反对用道德仁义等外在力量去强行改变、规范民众的行为。表现在社会竞争领域,就是主张"示弱"、"守拙",提倡"居后"、"处下",要求后发制人,反对盲目自大。  相似文献   

5.
宋丹妮 《经济师》2004,(4):168-168,170
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不应强为、妄为 ,要顺其自然而为 ,其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文章基于对中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比较 ,并加以现代诠释 ,阐述了“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尹慧颖 《新经济》2021,(4):51-5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亚文化.面对社会转型期企业发展的诸多挑战与问题,有必要以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指引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获得滋养.老子的“水”思想阐释了“水”的至善不争、至柔攻坚、善下包容等特性,启示着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注重利他责任、变通创新与尊重员工等方面,以...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老子杂谈     
南怀瑾 《商周刊》2014,(1):90-91
在秦汉以前。所谓的“道家”与孔孟之学的所谓“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一个“遒”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宇中。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中国,更是对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就是深受其思想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哈耶克非常崇拜老子,而且他的众多思想与老子的思想都有着共通之处。本文试图从道与一般性规则、自然与自发秩序、无为与自由三个方面阐述二人思想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缪荣书 《江南论坛》2001,(10):17-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上 这是由“党的领导”的科学涵义所规定了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都要实施全面的领导。依照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里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即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领导。要从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提供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领导和指导,并通过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积极贯彻保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在老子思想中"无为"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涵盖老子思想的实质和精华。在很多人眼里,无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词。一提到老子,人们都会很快地想起"无为"这两个字。老子的无为之论,可以讲是对人类所有想象和行为以及一切有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这一点,无为之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是一种在何时"有为"、在何时"无为"以及在哪些方面"有为"、在哪些方面"无为"的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无为到有为?--对高校贷款实施控制政策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大学的银行贷款规模越来越大,个别高校甚至因为贷款过多而出现了债务危机,其他一些学校也出现了不顾自身承受能力而相互攀比的现象。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我国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的软预算约束关系,如果不及时回应,将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政府政策的控制点应该在于用实际行动承诺政府不进行拯救和资源投入,否则,其他管理措施从长远看都是无法奏效的。  相似文献   

13.
老子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论,认为天、地、人是相互依赖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共同适用的原则。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既是客观规律,又是人类的至德,既合乎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又合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主义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企业理论是关于企业为什么会在市场中存在,以及企业的边界应该怎样确定的经济理论,自科斯对新古典的企业理论提出诘难并提出了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这一企业的契约理论以来,经济学家沿着交易费用的主线探究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又沿着产权的主线探讨了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随着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企业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珊 《当代经济》2005,(8):60-61
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20年把我国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进一步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近来,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而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中农民占了大多数,并且是生活水平较低的部分,这自然就使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解决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17.
老子“守柔”思想与现代柔性化管理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沁悦 《经济师》2006,(7):19-20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守柔”思想与现代柔性化管理思想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古代的智慧在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因、目标、方式、准则和要求方面得到了一一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农业产业化热潮中,“公司 农户”。模式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认同和采纳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再造农村微现经济组织,逐步用“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替代“公司 农户”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翟刚 《城市建设》2010,(4):379-379
模糊空间是平衡中的灵活(随意)过度空间,空间的实质是功能复合,精髓就是“无为”。模糊空间形成的主要位置在空间流上很容易找到,即是空间的过度之处、起始之处、转折之处。  相似文献   

20.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