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金融监管部门逐渐意识到传统微观监管的局限性,宏观审慎监管问题得到各界重视。本文首先阐释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随后总结了测量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方法,最后从国内与国外、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单一银行稳健经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抵御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风险,于是通过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来克服这一弊端成为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共识.文章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为切入点,结合立足于中长期规划的跨周期调节,深入剖析建立跨周期资本预警机制对防范和化解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理.从信贷增长、房地产价格高估、民营企业债务负担、外部失衡、潜在的错误定价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强度六大类风险中寻找可用于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周期性的指标数据,并进行跨周期调节背景下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应用机制分析,旨在为金融监管机构有效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跨市交易中,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价格发现功能以及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两市的联动关系等因素加剧了风险的传导,极易形成跨市系统性风险,传统的分市监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跨市系统性风险,美国、欧盟等国纷纷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我国在跨市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构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缺失、跨市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跨市监管协作协议效力不强、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要防范跨市系统性风险,我国应当明确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完善跨市监管法律体系,强化跨市监管协作协议的效力,健全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以此推动我国跨市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深远,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难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受到关注.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以及如何协调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金融稳定目标?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宏观审慎监管方式改进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最主要的承担者,观测期内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系统性风险应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隔离机制、资本与杠杆率监管、信息透明度、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6.
潘成舰 《企业导报》2012,(15):134-135
宏观审慎监管是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入手,从金融系统整体角度来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与治理的,本文认为鉴于央行的地位和诸多先天优势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应该由央行来主导和承担。央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实施货币政策;央行通过部门和政策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国际监管合作机制等方面在宏观审慎监管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宏观审慎政策弥补货币政策缺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宏观审慎工具箱,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工具,提高工具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协调作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的逻辑机制,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是未来监管政策的发展方向,央行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在"去杠杆"的任务下,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构建值得我们探讨.因此,本文解释了杠杆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并且结合国外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本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构建做出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68家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破产风险z值衡量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并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探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设立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随着银行风险水平的不断增加,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效应呈倒U型结构;从作用机制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同业负债、净息差和贷款增速的中介效应。鉴于此,应加快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适度控制同业负债业务规模,提高利率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及其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效应是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下,从规模、可替代性、关联度、复杂性和全球化参与度等方面研究SIFIs的评价标准,系统梳理了SIFIs监管动因及措施。研究认为:针对SIFIs设定系统性资本要求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的情况,政府已针对一些重要银行提出了特殊的监管要求,如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比其它银行多计提1个百分点的资本,银监会也开始从时间和机构两个维度对银行实施系统性资本要求。但我国针对SIEIs提出的1%的系统性资本要求,并不意味着达成了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本文运用内生性网络模型和仿真模拟技术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变。研究发现,短期中当向市场释放或者收缩大致相同的流动性时,利率工具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更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目标利率的调整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异质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融稳定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实施可通过对银行的差别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工具的搭配使用来降低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关注个别机构稳健运营的微观审慎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从而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依据,对于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具有重要作用,应深入研究宏观审慎监管与会计问题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并不能够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国在纷纷开展了以强化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注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为核心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和监管实践,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巴塞尔协议Ⅲ、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方案的正式推出,标志着"宏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由于金融业发展的不同轨迹,中国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与西方国家并不完全相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和工具必须适合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成为经济和金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金融审计维护金融稳定作用亦得到普遍关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能够对金融审计发展产生影响,促进其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及技术模式发生变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对金融审计的影响还可从近四年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中找到证据。从促进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视角看,金融审计需要引进外部力量以扩展审计范围,需要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和审计,需要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治理机制以及创新政府审计与监管机构协调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而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幅度上升,表现形式日益复杂,破坏性越来越大.金融系统性风险有可能会在表面平静的经济体内部累积,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化解系统性风险是所有经济金融政策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国和国际都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监管重点并加以强化,以防止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议各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集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国外金融危机起到良好预警作用的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经济体系中反映银行业内部、外部各方面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集,建立线性概率模型,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集中的指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监管当局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模型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广泛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Avinash Persa(2009)认为解决此次危机的办法不是更多的监管,而是更好的监管,特别是宏观审慎监管。虽然我国在此次金融海啸中相对来说受的影响较小,但从发达国家吸取经验教训,维护我国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住房租赁行业快速发展,出现了自营、包租、代管三种经营模式,也出现了混业经营、企业暴雷、高价抢房等乱象,给监管带来难题。住房租赁行业和银行业在行业特征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借鉴银行业的监管经验,完善监管体系:坚持分类监管,对采用包租、自营和代管模式的企业运用不同的监管方式;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并重,丰富监管手段,加强逆周期调控;对采用包租模式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全面推广租赁保证保险,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影子银行的讨论和研究愈加深入,影子银行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蕴藏风险的同时也有益处。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若对影子银行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进而取缔以规避风险,会严重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分析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使影子银行阳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