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邮政部门的信函业务量迅速增加,给邮政部门的内部分拣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保证邮政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信函分拣的准确性和传递时限,邮政部门深感必须改变落后的人工操作方式和作业手段,在信函分拣作业领域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20世纪20年代,荷兰的唐索尔玛公司首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信函分拣设备。这是一种简单的人工按键式分拣设备,但它却为信函分拣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带来了希望。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2.
美国邮政总局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实施信函分拣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迄今为止,邮政包裹的分拣却仍处于手工作业状态。随着包裹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这种低效率笨重的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包裹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国外邮政部门在信函机械化、自动化分拣处理设备的研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就开始了实行信函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总体规划和作业流程组织的研究。各国邮政部门根据各自的国情和信函业务作业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国的信函内部作业处理流水线,组成信函自动分拣处理系统,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
宗言 《中国邮政》1996,(3):17-18
我国信函分拣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宗言在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0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我国信函分拣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信函收投历来是邮政的主要业务,而信函分拣机械化的水平则是一个国家邮政现代化的标志。我国邮政确定实行信函分拣机械化是在本世纪的7...  相似文献   

5.
三、信函分拣工艺流程优化的配套改革随着我国信函分拣系统的大量引进并投产使用,机器上机率不高已引起了人们关注,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信函分拣机上机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当前影响信函分拣机有效上机率的主要因素(1)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我国现有邮政通信生产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大部分是基于生产作业方式以手工为主而制订的。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实施,邮政通信的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邮政的主营业务信函分拣处理的机械化使得邮政原有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新的生产力方式之间产生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北京邮政枢纽信函分拣部门进口的信函自动分拣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开始进行试生产。该系统是我国邮政部门进口的第一套设备数量最多,处理能力最大,功能最完备,技术最先进的信函自动分拣系统。该系统选用了自动标码和人工标码相结合的标识码技术体制。  相似文献   

7.
与信函分拣机配套的信把处理设备沈阳邮政通信科学研究所郭志强郭宇东一、概述在邮电部的统一规划下,我国邮政部门引进信函分拣机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信函分拣机的引进与应用,标志着我国邮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达到了新水平。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引进的信函分拣设备主要...  相似文献   

8.
日本将推行新的邮政编码制度自1968年推行邮政编码制度以来,日本邮政部门已经实现了信函分拣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此外,日本邮政部门还自1988年开始配备“自动识别信函寄达地址分拣机”,在一些邮局中,已经能够利用该分拣机完成投递排道作业。但是,由于邮政...  相似文献   

9.
余其铭 《中国邮政》1994,(11):10-12
我国信函分拣设备引进工作综述余其铭一、概况70年代末、80年代初,部领导就开始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信函分拣设备,首先准备在我国最大的邮政枢纽─—北京邮政枢纽用国外先进的信函处理设备,装备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信函处理车间。经过数年的准备、技术咨询、交流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邮政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邮政界应采取什么对策,来加快我国邮政网路技术的发展,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邮政网路技术的发展,也曾经历过漫长的道路。早在1857年,英国邮政当局在分拣封发处理中,实行了邮区代码,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世界发达国家中逐步推广,从1900年英国提出信函分拣处理机械化建议、1937年完成实验样机,到1947年荷兰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信函分拣处理设  相似文献   

11.
世界邮政通信发展趋势(四)(二)分拣技术发展趋势在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邮政部门普遍实现了信函、包裹和扁平函件自动分拣,有的国家还采用了有奖贺卡自动分拣技术。目前,分拣技术涉及到单件分离、物料传输、地址识别、喷墨打印条形码、分拣入格等,其总的趋势是...  相似文献   

12.
甄颖 《中国邮政》2010,(2):54-55
北京邮区中心局的“挂号信函分拣系统”自去年9月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并投入使用以来,挂号信函的网络化自动化分拣已开始进入全国邮政的视线。这套功能强大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邮件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在邮件自动分拣中的应用——邮件自动化分拣技术发展的新走向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丘镜晃一、邮件自动分拣发展概况高速、高效地进行邮件分拣,一直是邮政部门追求的目标。与包裹、片刷相比,信函因易于实现标准化和规格化,因此,率先在70年代就用上了高速...  相似文献   

14.
建立信函分拣设备维护体系的构想周焕德,陈德 ,王之雄近几年,我国邮政部门先后从日本、德国、比利时引进了60多套信函分拣设备。大量的信函分拣设备投入实际生产后,设备的维护就成了头等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全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维护体系谈些认识。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皇家邮政是怎样提高邮政编码准确性的魏慧军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了信函分拣设备。机械化分拣离不开邮政编码,邮政编码书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拣质量。因邮政编码书写错误而导致错分,不但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和损失,同时也会给邮政部门增加成本,这个问题正...  相似文献   

16.
白屏 《中国邮政》1995,(9):18-19
信函分拣设备引进工作的回顾及今后工作的几点想法白屏一、引进工作的回顾“八五”期间,我国邮政部门先后从德国AEG公司、日本NEC公司和比利时BELL公司引进了大量的信函分拣设备。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引进了42套OVCS、ll套OCR、2套VCS、10套O...  相似文献   

17.
(一)早在70年代,我国信函分拣机械化作业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邮电部第三研究所;着手研究信函分拣机械化作业的体制、实施方案;研制信函分拣机及其配套设备;根据全国邮政网的组织划分邮区,着手编制全国邮政编码;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协作  相似文献   

18.
1988年4月16日,湖北省邮电管理局和宜昌市有关部门,对宜昌市邮政枢纽大楼工程进行了全面验收。已于1988年4月21日正式投产,交付使用。宜昌市邮政枢纽大楼主楼有四层,建筑面积为4580平方米,主楼内一层为邮件转运车间,二层为包裹分拣车间,三层为信函和刷印分拣车间,四层为教育基地、物资仓库和大礼堂。  相似文献   

19.
提高信函分拣机全网处理能力的构想邮电部第三研究所颜立锋进入90年代,我国邮政部门开始大规模引进信函分拣设备。如何提高信函分拣设备的利用率,从而形成全网的高效处理能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提高信函分拣机全网处理能力涉及面较广,笔者认为,其关键所在是...  相似文献   

20.
OVCS信函分拣系统维护经验哈尔滨市邮政局于新华OVCS信函分拣系统是高科技设备,是邮政现代化的一面旗帜,它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信函分拣人工作业的落后面貌。信函分拣机的引进,减轻了分拣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信函的传递速度,缩短了时限。作为设备的维护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