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粮食是粮农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流通部门作为涉农部门,应当把促进和引导粮食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面对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形势,粮食流通部门就是要创新、搞活粮食流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以此发挥粮食流通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一,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近年来,不少地方粮食部门积极探索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订单粮食”“、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了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种粮信心、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提…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我国始终把粮食问题视为重中之重,须叟不敢懈怠。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由国有粮食企业独家经营,肩负保障军需民食重任。现今,在构筑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是粮食经营的主心骨,仍应继续把它搞好。国有粮食企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粮油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稳定粮食局势的重要支柱,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石。建国四十多年来,国有粮食企业以其较强的实力和设施,组织粮油商品流通,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和“分流”作用,对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德阳市粮食部门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首先在广汉市进行“订单农业”的试点,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生产的粮食逐年增多,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实践,广汉的“订单农业”在“龙头企业+收储企业+农户”的基础上,逐步延伸为“龙头企业+收储企业+优质稻协会+农户”并实行二次分配的模式。什邡市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中探索出了“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实践证明,推行粮食“订单农业”,是农户和企业的共同需要,通过“订单农业”,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粮源逐渐…  相似文献   

4.
“订单粮食”是人们通常所讲的“订单农业”的进一步细分。是指粮农在粮食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粮食购买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粮食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粮食”就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如何根据中央有关政策和农民意愿实行土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向有实力的企业或种田能手集中,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如何在经济较发达村庄摆脱面朝一亩三分地一年收入寥寥无几的窘境,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进程?如何改变粮食购销企业“买粮难”和农民“卖粮难”的处境,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都在深思探索的问题,也是广大农民日益期盼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体制向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加快,为了保护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对农民种粮的收入支持,从2002年起,有部分省(市)陆续出台了对农民种粮实行保护性生产补贴措施。对农民种粮实行保护性生产补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探索。基于这样一种考虑,笔者对以下五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第一,关于建立粮食保护性生产补贴制度的认识问题。目前,人们对要不要建立粮食保护性生产补贴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我国目前粮食供大于求,库存数量多,不需要再搞什么保护性生产补贴;有的则认为,保护主产区,非产区同…  相似文献   

7.
全面奔小康,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核心。2005年,国家对黑龙江省实行“一免两补”(即免征农业税、粮食生产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喜悦,也的确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如何借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粮食的产、购、销形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国家以免除农业税和增加农业“直补”来促进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的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粮食生产实行“订单农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广优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增产增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引言 农民“贷款难”是一个老问题,根源在于农民自身积累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适度提高其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就可以缓解其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如何抓粮食生产呢?本文就粮食消费的发展趋势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上,提出如下见解。一、应及时解决粮食的消费问题自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由于政策对了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村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大丰收,而粮食部门的库容有限,老粮销不出,新粮收不进,酿成“卖粮难”。一些农民的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又不得不竞相削价销售,导致  相似文献   

11.
粮食产业化是把粮食作为产业资本来运营,实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或一条龙)运作,从而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粮食产业化经营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它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生命力之所在。近几年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中储粮分公司为龙头,对优质麦实行订单收购,二次结算,走优质麦产销一体化开发经营路子。其特点是农民按订单的标准将优质麦送交入库后,储备库先以同期普通小麦的保护价进行第一次结算付款,待销售后,在销售款中扣…  相似文献   

12.
“秋后算账”是中国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农民按照节气变化,春种秋收,辛辛苦苦打下粮食,留下口粮,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过去农民们愁的是产量不高,现在由于科技推广,产量提高了,农民又开始愁卖不出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是困扰当前数亿农民的大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还是农民没有市场意识,产销严重脱节,没有真正将单家独户的生产与农村大市场对接起来。   据报道,江西省宁都县现有 3万户农民采取“倒算法”进行生活经营,普遍增收三成以上。所谓“倒算法”,就是把农业经营由以前的“从产到销”转变为“以销定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粮食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柯炳生一、对美国粮食政策主要措施的分析美国粮食政策的目标,总的说来是对农民实行收入支持,使得种粮农民的收入水平不发生大幅度的下降乃至缩减与非农业就业者收入的差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过剩是造成...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要求和方法不同,预算外资金收入会计核算的办法也不同。 1实行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的核算 当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单位收到同级财政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事业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 2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核算 当留用部分直接作为事业收入时,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事业收入──××预算外资…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不仅是我国名言,也是世界警语。我国曾经把粮食视为“特殊重要而又短缺”的商品,故而实行“计划调节”制度,保证了军需民食。现实行市场化改革,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全世界150多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粮食都没有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而是根据各自的国情,采用多种调控手段,作为治国安民之策。一、从世界各国对粮食采取的措施看粮食调控的必要性日本,大米实行国家委托收购,销售分“政府米”和“市场米”。印度,小麦实行计划收购,粮食销售有政府平价粮店和私商市场粮店之分。美国,对农场主实行补贴,商品信贷公司优…  相似文献   

16.
自从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以来,人们似乎认为,有了“直补”农民从此就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奠大的好处,农民收入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此就脱贫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我国财力有限而且农民众多,我国农民得到的补贴,与发达国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对增加农民收入杯水车薪,与彻底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7.
实行户交户结的粮食收购政策后,给如何做好农村“三提五统”收缴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增加了难度。而我县去年在“三提五统”收缴工作中,仅用短短一个月就全部完成收缴任务。是啥原因使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农村中最难办的事情办好了呢?一、宣传发动,讲明政策。把党的农村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农民,让他们掌握党的农村政策,是做好“三提五统”收缴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村提留、乡统筹收缴工作,我县组织县、乡两级干部深入到全县300个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使广大农民明白了让上缴的款项中哪些是应该交的,哪些是不应该交的。同时,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农业实行“双包”到户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肥西县官亭乡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民把剩余的劳力、资金投入宫亭集镇建设,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宫亭是肥西县西北部的一个小集镇,区、乡政府所在地。它位于六安至合肥公路中  相似文献   

19.
最近 ,某地一乡政府分管财政的副乡长出面当原告 ,把一个长期无故不履行承包合同义务的农户告上法庭。县法院将审判现场设在村头 ,通过法庭调查 ,法院认为乡政府收缴的税费 ,符合国家规定 ,是农民应该承担的合理负担 ,判决原告乡政府胜诉 ,败诉的农户在法律的监督下 ,不得不补缴了税费 ,在群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目前 ,在农村一些地方 ,农民的负担确实较重。但是 ,也有一些农民不能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他们对应该上缴的税费等合理的负担也不愿意承担 ,一拖再拖。为此 ,一些乡镇政府不得不派人上门催要 ,结果不但增加了乡镇干部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调整结构≠上“多”下粮 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这是开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就广泛宣传众所周知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处处、人人都抓‘多个’,粮食生产走下坡”的现象。这里面有将不宜种粮的田地进行了“转产”的“应该”部分,也确有把一些适宜种粮的也“转”了“产”的“不应该”部分,从而导致了粮食减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仅400多公斤,为一些发展国家人均占有的一半。现在出现的“过剩”只是一种地区之间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因此,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与时同时,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