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唯一的以培养企业家为目标、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担任名誉校长,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大师担任名誉教授的国际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正>由应光荣等七位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新颖的经济学理论——消费力经济正受到国内外经济学界的重视。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认为.消费力经济研究将是21世纪的重大课题,对消费力的深入研究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于2004年5月29~31日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3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年会的主题是“数量经济·协调发展”,会议共收到论文228篇。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4.
战后经济计量学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从“高深的”、玄而又玄的抽象理论,走向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经验研究,经济学也开始步出它的“童年时代”,罗伯特·恩格尔和克莱夫·格兰杰,以其在经济计量分析方面的卓越学术贡献,荣获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5.
新书简介     
《博弈论经典》——作者:哈罗德·W·库恩、罗伯特·奥曼、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博弈论最先由冯·诺伊曼在1928年给出严格的公式表述,它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分支,是用来模型化个人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分析工具。该研究的“英雄时代”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并奠定了现代理论的基础。现在,博弈论已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模型,并对政治科学、生物学和国际安全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博弈论在经济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的见证是: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博弈论的先驱约翰·海萨尼,约翰·纳什和莱茵哈德·泽尔滕。3人获…  相似文献   

6.
聚焦科博会     
《中外企业文化》2003,(10):53-53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使世界500强中众多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科技界、金融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聚集北京。被人们称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在本届科博会上,中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新思维、新观点也在科博会上交流、碰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这位71岁老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来无数记者和闪光灯的追逐。在这次科博会上,他发表了两次演讲,并与中国的金融界大腕们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而精辟的圆桌对话。他每一次出场,都上演了一个让人意…  相似文献   

7.
一、数量经济学一般问题四大类社会经济摸型简介(《预测》1 987年第1期)二”…””二”··”··一“二王沈尘苏恐康周斯富经济学定量研究的若午方法论的问题(《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l期)·”··”·”··…沈华满康荣平科尔奈反均衡理论述评(《世界经济文汇》:1987年第1期)··“··“””二”一小”“·‘”“··”·““一胡伙银我国数矗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动向(《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刘树成谈谈总最平衡(((投资研究》1987年绍泛期)’认‘…”二”“二;.““.”二“.……“….“.………  相似文献   

8.
杰逊 《英才》2002,(12)
苦苦挣扎的切罗基服装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名叫罗伯特·马格里斯的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从泥潭里拉了出来。方法出乎意料的简单,就是要把公司变成一部“特许机器”。有人说,马格里斯在切罗基只不过是牛刀小试罢了。“砍掉这笔生意!”现年54岁的罗伯特(博比)·马格里斯坐在会议室里,在6名员工面前,他一点都没有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9.
新书简介     
《中外企业文化》2006,(8):78-78
《经济政策的制定: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国际知名的、富有创新的经济学家,也是第一个被授予美国经济研究中心“杰出成员”的知名教授。1944年生于孟买,在孟买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以及沃尔威克大学任教,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在经济学许多领域做出过贡献,如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黄耀程 《经营者》2006,(24):38-42
一个企业拥有三个“中国名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而且行业销量的状元、榜眼都是自己的品牌,这或多或少是一个奇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曾评价说:波司登是中国20年经济增长奇迹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一、技术经济综合问题研究全国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体系学术讨论会纪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 987年第l期)··“····“··…致全国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体系学术讨论会的书面发言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于光远技术经济学与科学决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 987年第l期)········“·“·”····”·”·“··…张德昂技术经济学应加强对方案创造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第l期)··…  相似文献   

12.
<正> “比、兴”是中国文学史中常见的术语,自《周礼·春官·大师》中提出“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之后,历代学者对“六诗”的解释便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典籍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六诗”中的“比、兴”,我们对历代学者论述“比、兴”的几种不同观点简要地加以介绍。一、比、兴分工说《毛诗序》将《周礼》中的“六诗”改称为“六  相似文献   

13.
芳疏 《企业文化》2007,(5):81-82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去世后,迈克尔·波特似乎就众望所归地递补了他的位置,成为学术界及业界公认排名第一的管理大师。然而,这两位当代管理大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德鲁克的职业生涯多姿多彩,当过记者、银行员工,直到41岁后才开始投身管理学术;相较之下,波特的学术血统“纯正”,大学念的是名校普林斯顿,随后在哈佛  相似文献   

14.
樊五勇 《公司》2000,(4):4-5
传统经济学认为“一分钱、一分货”,又有“便宜没好货”的说法,而“物美价廉”仅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然而,近十余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物美价廉”的理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美国学者F·G·勒维斯认为,问题的答案都应归因于知识经济的代存在的“反经济”现象。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产品质量、性能不断提高,价格却持续下跌,这似乎违反了“便宜没好货”的旧经济规律。这种“反经济”现象只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才能出现。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正在迅速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它将在21世纪中推动千百万…  相似文献   

15.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6,(24):125-127
中国企业界几大慈善组织的首次集体亮相,可以说是对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的一次直观展示很多场合,吃饭不仅仅是形而下地摄取热量,它往往被演绎出形而上的严肃和深沉。这次论坛的闭幕晚宴,名为TCL“企业·社会·责任”主题之夜,这个名字就完全超越了“进餐”的原始意义,和本届年会的主题“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式商业伦理”相得益彰。两天来,这么多中国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汝莹  符蓉 《四川会计》2003,(5):14-15
“收益”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经济术语,长期以来,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学家那里,对它的认识与理解存在颇大差异,并由此带来不少实践问题。正确揭示收益的经济学内涵和会计学内涵,赋予它正确的含义与界定,在此基础上引入全面收益理论,这是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收益水平和收益质量的关键。1.经济学“眼”中的收益经济学家中最先提出收益概念的是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中就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紧随其后,许多经济学名家进一步完善了一般收益…  相似文献   

17.
孙春艳 《经营者》2006,(21):38-41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市场营销学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被称作营销界的爱因斯坦,现行的营销方略与活动无一能超越他所创立之体系,他的著作是营销人的宝典!今天,这“位现代营销之父”将晚年的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国,他的足迹已经覆盖了中国的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18.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年最新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刘树成、沈利生、李长明、周德英同志编辑的《经济计划·管理·预测·决策的现代化》一书,是一部记述我国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发展历程的文献汇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上旬,《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分别与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Digby Jones),《财富》杂志国际版编辑罗伯特·弗里德曼(Robert Friedman),《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关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下一步”的对话。以下是对话摘要。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十年里,全球的跨国公司采用了一种系统化的战略管理方法。这是一种新的革命性方法,称为“平衡计分卡”(BSC),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咨询顾问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创立。至上世纪末全球最大型的企业半数以上已经使用这一方法来改进他们的战略制定、沟通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