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山东省莱西市孙受镇采访,听说这样一件事:19%年12月25日,孙受镇后我乐村议事理财小组的三名成员按惯例审核村里本月的收支帐目和各种票据。当审核到一张报销一条香烟的凭证时,他们问在一旁负责解释的村支部书记刘在胜:"买香烟做什么用?"书记解释说:"粮所来收公粮时,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10,(1):65-65
哲理的故事 大明刚刚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儿事。于是就说:“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找点儿简单的,就剥洋葱好了。”  相似文献   

3.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这盘棋已经没法再继续往前走了高端餐饮没了低端餐饮我提前一年做了,也没成,我有什么本事说在本行业内崛起?已经无路可走。”孟凯在6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难掩落寞。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06,(9):5-5
不能满足“世界工厂” 那是1980年,我还在国家科委工作的时候,偶然有机会听到杨振宁教授的演讲。当时我递了个纸条问他:什么是中国当前最需要的追求和目标?什么是中国集中力量要做的事?他毫不迟疑地说:“中国当今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产品铺到世界各地。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有钱发展教育和科技,有了发达的教育与科技事业,中国就强大了。”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09,(10):1-2
喜逢我国60年大庆,像我这样近80岁的人,既内心欣喜,又感慨万千,想说的话太多了。前几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记者在采访之后对我说:“您的激情让我感动。”这也使我想到,为什么老人在最后的岁月总想说点写点什么?因为在立业、立功、立德之后的立言,乃人生之大享受。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位学生仍然在做实验。他很不高兴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这做什么?”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我也工作。”学生答道。“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卢瑟福问。“是的,教授。”学生自信地回答。卢瑟福更加不高兴了,皱了皱眉头,说:“你这样一天到晚地工作,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7.
陈洋 《活力》2012,(2):139-139
一、在体验中采访写作,在采访中体验生活要问:最美的风景在哪里?细细想来,我说:在基层。在偏远的田间地头上,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我们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缺乏新闻线索,不知采访什么,去哪里采访的难题。其实,那是因为没有走进基层,没有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8.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卿”……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位富豪临终前将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自己的一位远房亲戚——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在接受遗产后,这位乞丐亲戚身价立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随讯赶来采访这位幸运的乞丐,问他道:“在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活在世上为什么?有一天.佛陀(释加牟尼)和他的四大弟子在修炼,其中有一个弟子.忽然站了起来.说:”我不练了.除非你能回答我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死后往哪里去?我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其他的弟子也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佛陀,显然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疑团。佛陀仰头看着天空.然后带着微笑,安详地说:”印度有一个男子.身中毒箭,他在没有弄清楚是何人所射.箭镞的羽毛是什么做  相似文献   

11.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几个同学来我家,我下楼去买西瓜。走到第一个西瓜摊前,一个小女孩对我说:“叔叔,如果你要买西瓜,就等一等,我妈妈回家吃饭去了,很快就回来。”我本不会挑西瓜,这会儿也装模做样地拍拍这个敲敲那个。我问:“你们的西瓜甜吗?”话一出口便觉得这纯属多余,世上哪有卖瓜不说瓜甜的!  相似文献   

13.
遵命,电脑!     
刘铮 《东方企业家》2010,(9):116-116
“你能不能不那样跟阿姨说话?你要这么说……”小时候你肯定没少听妈妈这么说,但是你会想:“我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有什么区别吗?”现在,自己在外面打拼的你可能会怀念妈妈的唠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一个新的电脑程序也可以干这件事了。  相似文献   

14.
管理无知?     
王海岳 《企业活力》2006,(11):86-87
2004年年初,<福布斯>杂志采访管理思想家彼德·德鲁克时间到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什么他想做但没有做成或没能做的事."有,而且有很多很多,"他说,"还有很多我应该能写得更好的代表作品,肯定比我已经写过的好.我最棒的书名应该可以叫做<管理无知>,可惜我还没有写."  相似文献   

15.
当45岁以上的职业经理人,面临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抉择时,要善于自我分析:我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让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袁建胜 《中国企业家》2011,(23):I0028-I0029
采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时,关于朗诗,他的第一个评价是:“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对于一个致力于民用住宅的房地产公司来讲,科技型企业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朗诗集团助理总裁王吴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当他加盟公司不久发现,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几乎在每一次聚会上都会感慨:我这一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朗诗工作。他听了几次,有些不以为然:至于吗?现在,他开始对自己的同事说出同样的话,更进一步,他说:在朗诗,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快乐十句话     
快乐十句话(一)“你快乐吗?”“我决乐得不得了!”(二)“快乐是什么?”“就像是象形文字的‘乐’字是一个人双手舞着他拿手的乐器!能做自己最拿手,最想做的事就是快乐。”(三)“什么是快乐?”“我自己决定什么是我的快乐;你自己决定什么是你的快乐;让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一天,在和母亲聊天时,母亲偶然问起我写文章的事。我说文章不好写,现在工作压力太大,根本写不出来。母亲便说:“那就好好歇歇,过一段时间再写。”我说,主要是缺乏素材,无从下笔。母亲问我,什么是素材,去哪里找?我说素材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经过提炼,就能形成文章。母亲问,生活中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行吗?我说行。  相似文献   

19.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333(3):146-146
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美洲会的前行政主厨。他用芦笋、西红柿和山药做了一道汤给我,盼着我把它们吃光。我听见他问我:如果这辈子还剩最后一顿饭可吃,你会吃什么?我一向是个对于未来没什么主张的人,只好拿这个问题反问他。他的回答符合我对于一位厨师的职业想像。他说,要真只能再吃一顿饭,他宁可是康师傅泡面和没完没了的青岛啤酒。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3,(31):48-48
一起去 很晚了,老婆还赖在电视机前不肯做饭。老公实在饿极了,但也不想下厨房,就“威胁”老婆说:“再不做饭我就出去吃了。”老婆说:“再等会儿,5分钟就好。”老公不解:“做什么这么快?”老婆说:“我去换件衣服,和你一起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