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戴支蓉 《商业科技》2014,(22):124-124
我国现行的商事立法,虽然对商事组织与商事行为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均是通过分散的商事单行法予以表现出来的。各单行法之间缺乏协调,缺乏对一般性商事特点的规定,且商事登记制度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我国商事组织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商事法律制度需要制定《商事通则》与《商事登记法》。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8,(1)
我国对商事商事主体资格的确定采登记主义为标准。行为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需要依照相关的商事登记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需要将法定的登记事项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经登记主管机关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并公之于众。商事登记制度是我国经济立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明商事经营者的经营状态。这种举措保护公众的利益,使公众对经营者的情况有一定的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加明智的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交易行为;而且它也保护商事经营者自身的权利,很好的确立商人的经营信誉。商事登记是安全交易的前提,而且是降低风险,确保商事交易安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还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笔者从流动商贩的商事主体资格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商事登记法规所确立的商事登记种类主要有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四种。从进一步完善商事登记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设立登记区分为筹建登记和开业登记两种类型分别加以规定,进一步完善注销登记的规定,并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增设清算登记和法定代表人登记两种登记类型。一、筹建登记(一)功能筹建登记的功能是确立被登记对象的商事主体地位,并赋予其在筹建范围内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二)适用原则和范围筹建登记适用自愿登记原则。也就是说,国家不强行要求设立商事主体必…  相似文献   

4.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进程中带来的事中、事后监管任务,赋予了政府部门新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模式。厦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但后续监管法律还不完善。本文拟对厦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商事登记的效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帆 《江苏商论》2005,(2):127-129
商事登记的效力问题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核心问题,而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却很少,本文从商事登记的称谓谈起,借鉴大量国外立法经验考察其效力,从商事登记的一般效力和特殊效力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对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17年初,我国已形成"1+3+7"网格性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格局,十九大为自贸区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目标,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然而,我国自贸区在商事登记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诸如规范性文件多而相关法律规定少、商事登记改良措施多而创新制度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在制度层面予以破解,可能会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制度障碍。本文对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发展现状的诱因进行剖析,提出国家层面对自贸区商事登记进行宏观立法,使我国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形成法律制度合力,避免商事登记制度因区域盲目创新而误入朝底竞争,同时重构商事登记理念,以私法自治为基点,进一步弱化和让渡商事登记过程中政府行政职能,使商事登记制度对标国际标准,以商事登记制度创新与突破促进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历史,并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做了分析,得出在兼顾安全价值的前提下应重视效率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对商事登记中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分合问题、不实登记效力问题和登记豁免问题做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商事登记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潘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303-304
简要介绍了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历史,并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做了分析,得出在兼顾安全价值的前提下应重视效率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对商事登记中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分合问题、不实登记效力问题和登记豁免问题做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商事登记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上店铺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交易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网上店铺侵犯消费者权益、偷税漏税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如何对其进行监管,是否应当强制要求其进行商事登记等问题值得思考。有必要对理论和实务界关于网上店铺商事登记的争议进行研究,完善我国网上店铺商事登记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工商行政管理》2014,(17):60-61
自去年10月厦门市正式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厦门市工商局围绕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大局,大力宣传全市工商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系统内外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至今,共在各级媒体发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关新闻报道110余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30余条;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媒体都对我市的改革给予了正面积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商事登记制度是政府服务和管理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对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实施"先证后照"的情况,回顾了海南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历程,指出海南省"先证后照"登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海南省实际情况,为海南实行"先照后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以来,广东省在全国先行一步开展了以探索“宽进严管”登记管理新体系为导向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试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反响热烈。2013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商总局张茅局长介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情况时指出,广东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验结果是成功的,可以在修改法律的前提下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木生 《现代商业》2014,(33):92-93
税收征管法修改应当贯彻税收法定的原则,充分吸收借鉴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理念、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丰富完善税收强制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新政     
《工商行政管理》2014,(3):74-74
广东:全省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广东省政府最近印发《广东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部署在全省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改革审批流程、放宽登记条件、强化后续监管、健全信用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推行12项改革措施,具体是精简和规范商事登记审批事项、实施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推进商事登记及相关审批标准化建设、改革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改革住所(经营场所、营业场所)登记、改革年检(验照)方式、科学划分和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建立完善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争取2014年底前全省完成。  相似文献   

15.
林真  庄小茜  陈洁 《中国市场》2011,(35):164-164,173
本文欲从我国商事登记制度审查模式的现存问题入手,进一步通过对三种审查原则切实的比较分析,选择出最有利于我国的商事登记审查模式及其改革路径,以完善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6.
商事登记既是商主体证明自己合法性的经营前程序,更是国家有效监控商主体,保护交易相对人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必要途径。我国在2013年对《公司法》修改后实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但仍存在名目繁多的商事登记具体法规,其中的诸多问题的存在将导致我国商事主体市场竞争力薄弱,因此完善统一的商事登记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商事登记面临的矛盾问题日渐突出,加上入世给商事登记带来诸多挑战,使商事登记立法的使命更加重大。王众孚局长在2002年1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匹配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登记制度、审查制度、企业类型划分、前置审批项目、经营范围、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等制度进行改革。”这无疑对正在起草中的商事登记法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于2002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将登记作为行政许可的五个基本类型之一做出了规定。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即将颁布,早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大家翘首期盼的商事登记法,其制定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速。自2002年5月本刊编辑部“入世与商事登记立法”苏州研讨会以来,商事登记立法一直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相信,商事登记法的起草工作,必将会吸收国内企业登记立法方面历史的先进经验,以及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思想及其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科学、合理、效率等原则。自本期起我们开设“商事登记立法”专栏,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商事登记立法相关问题,总结来自系统内外的理论声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商事登记是指申请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由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审查、确认其商事主体资格或对商业上的重要事项进行记载的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本文主要就商事登记效力中的对抗效力展开论述,在对商事登记对抗效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程序方面以及实体方面对对抗效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商事登记面临的矛盾问题日渐突出,加上入世给商事登记带来诸多挑战,使商事登记立法的使命更加重大。王众孚局长在2002年1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匹配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登记制度、审查制度、企业类型划分、前置审批项目、经营范围、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等制度进行改革。”这无疑对正在起草中的商事登记法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于2002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将登记作为行政许可的五个基本类型之一做出了规定。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即将颁布,早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大家翘首期盼的商事登记法,其制定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速。自2002年5月本刊编辑部“入世与商事登记立法”苏州研讨会以来,商事登记立法一直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相信,商事登记法的起草工作,必将会吸收国内企业登记立法方面历史的先进经验,以及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思想及其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科学、合理、效率等原则。自本期起我们开设“商事登记立法”专栏,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商事登记立法相关问题,总结来自系统内外的理论声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现代商事登记制度的建设进程1.现代商事登记制度的概念及我国现代商事登记制度的建立模式。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是与现代商事活动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相伴而生,并随商事活动的变化和企业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可以说,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是与社会商事活动水平相适应的关于商事主体市场准入的社会管理制度。通过对当今世界上四种登记模式的考量(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专职机构、行业协会),结合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特别是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要求,我们认为,商事主体的现实需要、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