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龙《农说》是用《周易》和《内经》中阐发的传统哲学原理来研究和探讨传统农学原理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农学著作。我已经在“《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一文中,对《内经》和《农说》的渊源关系作了研究和探讨。我在这里要对《周易》和《农说》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说》主要是用《周易》中阐发的“三才”、“阴阳”等传统哲学的概念和范畴来阐述传统农学原理的。  相似文献   

2.
倪根金  卢家明 《中国农史》2001,20(4):96-102
由于资料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马一龙生平及《农说》写作背景知之甚少或存在误读。马一龙文集在《玉华子游艺集》的发现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并使某些问题解决成为可能。经考证:马一龙生于1499年6月12日,卒于1570年,享年71岁;生活于官宦之家,有姐弟4人,子女3人;他从小关注农业,关心农民,从1534年起,便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垦荒地,经营农业,也就在这时,他写作了《农说》,而不是在晚年辞官后。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选址与利用──从《孙子兵法》地形观谈起王元富(江苏省海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我国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故乡。孙子的地形观是卓越的。他从战略战术观点上考察地形,论述了“九地”、“六形”、“六害”,把地形和经济结合起来,体现了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4.
《月令》中的传统农业哲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令》是商周以来各门自然科学、农林牧渔生产实践以及国家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哲学概括,内容相当丰富。它以“天地人宇宙系统论”(三才论)统帅全局;并且以“元气论”为其自然观:以阴阳五行为间架,构筑了一个大系统,万事万物依一定的格式发生普遍性的联系,又各自形成一个小系统,依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和变化;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沿着“圜道”的规律运行的。从而构筑了先秦时期传统农业哲学基本框架。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概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两处记有“建木”。古今学者多从神话角度释其为“神树”,何树不明。笔者试从民族学、民族语言学、古植物地理学等角度,考《海内南经》“建木”为热带树种“蚬木”;考《海内经》“建木”为亚热带树种“杉木”。  相似文献   

6.
“绿色资源”理论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生存的资源、人口与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而出现的新型的资源理论观。它提出了现代与未来资源研究的五重构想,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资源的有限观;资源价值的动态观;资源利用有序观;资源自然回报观。并将为从“整体生成论”构建的“资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有机论自然观,研究人(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的流变及共构的演化规律开辟了新思路;为推进全球“绿色政治”观和“绿色伦理”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水产业和经济学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胡保同,蔡松岳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即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列宁选集》第二卷,580页)。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375页)。所以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8.
贾思勰,约生活在5世纪末到6世纪中,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太守,北朝北魏农学家。他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著述了闻名于后世的《齐民要术》。据贾思勰的解释说:《齐民要术》中“齐”与‘干’词义,“齐民”即“平民”。《齐民要术》就是平民百姓谋求生计的重要方法。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民以食为天”。平民谋求生计不仅需要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还必须讲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管理问题。不过平民中大多数均为贫苦农民,经营规模狭小,其内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探讨。在此需要的是“平…  相似文献   

9.
《农说》以传统哲学的阴阳思想统领农学,将决定和影响作物萌发、生长和成熟的诸多客观因素凝聚为阴阳二气,用阴阳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说明作物的生长机制,把农作之道视为阴阳调节之道。  相似文献   

10.
医食同源,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利用粮谷等食物祛病除疾,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山海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远古时期就开始掌握食物的性味,用以摄生和治病。成书于先秦的《周礼》、曾把医学分为疾医(内科)、食医、疡医(外科)、兽医四科,食疗即其中之一。春秋战国之后,随着我国中医药理体系的逐步建立,有关食疗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也不断丰富。《内经素问》明确提出了食疗的基本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汉人假神农之名写成的《神农本草经》,该书收载药物36…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学书录》补正六则冯秋季(秦皇岛造纸总厂)一、《洛阳牡丹记》之初刻及其“花品叙”之误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①第66页“洛阳牡丹记”条言是书“流传颇广”,但对其初刻只字未提。今按:是书初刻为治平三年(1066)或四年。《欧阳文忠公全集·外集》...  相似文献   

12.
严火其 《中国农史》1997,16(2):36-40
我国传统关于作物生产发育的理论与西方根本不同。本文集中讨论了马一龙《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与西方不同,并且与我国古代《吕氏春秋·十二纪》、《知本提纲》等也有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经济》2014,(3):16-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教育厅(教委),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为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爱粮节粮教育,规范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活动开展,实现实践基地相关工作的机制化、规范化、长效化,国家粮食局、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似乎总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就是畜牧业不发达。 但若说这种情况自古已然,则未必;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椁……”(注:《诗经·无羊》); 牲畜的多少曾是贫富的标志,“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注:《礼记·曲礼》); 牧字的本义,就是一个人手持鞭子驱赶牛群的意思。牛群被赶着,而不是牵着,养牛业应是独立产业,并不依附于种植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针对不动产登记中“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的实务困境,分析该机制在登记领域的逻辑基础与适用前提,提出优化这一机制的制度方案。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规范解释法与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民行交叉”纠纷解决机制在登记实务领域存在若干困境,须对其逻辑前提及适用基础进行反思;(2)清楚界分登记行为中的私法与公法要素,区分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下的登记行为,是构建登记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3)以不动产登记行为二分为基础构建二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可消除“民行交叉”的适用困境。研究结论:将《行政诉讼法》第6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进行限缩解释,对依申请登记、政府组织的首次登记(总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依嘱托登记分别适用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登记实务中的纠纷难题、缓解登记机构的应诉压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企业财务会计实行“两则”、“两制”以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不断规范,企业在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四柱清册”又名“四柱移交清册”,原是封建官衙中移交钱粮时办理交接的清单(清册)。清初钱太听在其所著《十驾斋养新录》之十九《四柱》中说:“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四柱者,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也。”长期以来会计界对四柱的认识多拘泥于成说,即它是帐户记录中的四项会计要素:“旧管”是期动余额;“新收”是本斯收入;“实在”是期末结存;“开除”是本期支出。笔者经过对“四柱清册”更深入地研究.发现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企业会计内容的拓展,原本局限于官厅会计的“四柱”,被赋予了新的内…  相似文献   

18.
1997年6月17日,财政部以财农字1997[97]号颁发了《农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简称“制度”)。《制度》是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配套的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一,也是贯彻《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具体措施,是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农业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在新形势下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制度》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基础,既继承了以往农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一些科学、合理的内容,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有所发展、创新;同时,借鉴了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做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农业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前景:世纪之交的热门课题──对布朗论文《谁来养活中国?》的评析李思恒(续上期)反馈·反思·反驳一对布朗论文评析的启发和联想一、动机效果布朗论文应视为“环境主义”悲观论的学术性作品,对我国并无恶意。因为:(一)他对世界粮食前景也认为是“马尔萨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周易》与中国古代农耕思想以及现代农业的影响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周易》朴素的辩证原理如“三才”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原理与中国古代农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表明:《周易》对中国古代在耕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持色的优良农耕传统。我国现代农业栽培耕作体制是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周易》精辟的辩证原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