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并分样本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同时存在"挤出"和"挤入"效应,其对代际医疗费用支持存在"挤出"效应,而对代际医疗照料支持则存在"挤入"效应。进一步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不同特征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群体性差异,其对城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费用支持的"挤出"效应更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照料支持的"挤入"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制度设计以及构建公平统一的健康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家族企业继任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但尚未见以创始人社会资本代际传承为题的研究文献.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家族企业控制权"传内"还是"传外"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实现代际飞跃;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不仅仅是物质资本的代际物理转移和控制权杖的代际交接,更多更重要的是创始人的社会资本能否实现代际正效接续与调适.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导入家族企业继任研究,在评述企业家社会资本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家族企业继任不同阶段创始人社会资本代际接续与调适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我国家庭内老年人受虐待发生率为13.3%,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精神虐待和疏于照料是老年人遭受的两种最主要虐待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健康以及家庭代际关系状况是老年人遭受虐待的重要风险因素。虐待老人既是家庭代际关系严重失衡的突出表现,也反映了社会保护的不足,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虐待老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韦沛文  韦超 《当代经济》2010,(12):108-111
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理论是凯恩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又称凯恩思定律,从y=(α+i)/(1-β)看,β越大,即消费比例越高,产出或收入就会越多,与常识有明显背离.本文用数据和推理分析证明y=(α+i)/(1-β)仅是方程y=(βy+α)+i在数学上成立的必要条件,并非实际经济一定能产出这么多的证明或充分条件.本文以生产函数Y=PAKaLb为需求函数y=(α+i)/(1-β)的约束导出凯恩思定律成立的条件,得出β的值需随i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证明如不限定产出的时间,理论上消费系数和投资都可以很大,但β太大达到所需产出y=(α+i)/(1-β)的时间会很长,经济增长很慢甚至萎缩,实际不是消费拉动经济而是阻碍经济增长了.文章论证了把y=(βy+α)+i改造为yt=(βyt-1+α)it的想法是错误的,y=i+βi+β2i+……+βni=i/(1-β)与其说是产出或收入实现的过程,不如说是货币流通的过程,应除以物价指数P才是实际的产出或收入,投资乘数也变为K=1/P(1-β),并由此得出一种统计GDP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兴  张鹏 《经济学(季刊)》2015,14(1):351-372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家庭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家庭子女的职业随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向父辈职业"回归"的趋势,而农村家庭中父代从事非农职业有助于子女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2)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代际间职业的向上流动,但其父辈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对代际间的职业传承和流动有显著的影响。(3)代际之间职业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际间的收入流动,代际职业传承对高收入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代际流动性研究并没有对代际流动性的短期值和长期值作有效区分,也未考虑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不确定性,因而“代际流动性越高则不平等程度越低”这一分析结论并未在中国的现实中呈现。文章据此通过构建一个代际交叠模型比较分析了公共教育体制和市场教育体制下的代际流动性。模型动态分析发现:(1)公共教育体制下的不平等程度的长期值比市场教育体制下更低。(2)代际流动性短期值的升高并不总是伴随着不平等程度的下降,当社会受到某种剧烈冲击时可能发生两者同升同降的情况。(3)政府进行激进式的教育体制改革会使人力资本收敛速率发生跃升,并且使不平等程度的短期值和长期值都增大,而代际流动性则会在突降后在逐渐收敛到新的更低的稳态值。(4)人力资本积累不确定性参数值反映了个体不可观测的技能或先天禀赋,是影响代际流动性和不平等程度的重要因素。不确定性的突然上升会使不平等程度的短期值迅速上升,并且会使不平等程度的长期值达到新的高位,虽然代际流动性短期值也会迅速上升,但依旧会逐渐收敛到以前的稳态值不变。文章的研究有益于厘清代际流动性与不平等程度的复杂关系,也能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阶层结构的开放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代际和代内社会职业阶层流动表明,女性的总流动率和上升流动率均低于男性,女性更多地受到父代尤其是母亲职业地位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容易通过自身努力从较低的社会职业阶层跻身到职业地位的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尽管社会流动率在增加,但是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韩中  赵红雨 《金融评论》2023,(4):93-108+125-126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代际收入流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父代居住模式的全新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引入父代参保状态和再就业状态变量,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父代收入越高,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可能性越大;(2)父代的健康状况、参保状态影响子代收入,父代医疗方面的支出对子代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城市中的子代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更容易保持或高于父代所在的收入阶层;(4)得益于父代提供的代际照料和代际支持,与父代同住的子代有更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人口老龄化加剧了代际收入流动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代际收入流动有利于探究子代收入的变动原因及其机制,揭示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及空巢化进一步加剧,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由隐性变为显性,且成为政府及学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以B村为个案,基于实地调研,从代际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形态下的养老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举措.代际关系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与其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认为子女与父母代际关系(抚养与赡养)之间的失衡是造成养老困境的直接因素.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他主义动机分析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传统的孝文化被淡化,呈现出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平等的价值交易理念.侧重于探讨经济因素和家庭关系对老人养老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阳义南 《财经研究》2018,(1):128-141
研究市场化进程对代际流动的贡献能进一步丰富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并明晰代际流动的变化趋势.文章基于CGSS2008、CGSS2010和CGSS2012与市场化指数组成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对代际流动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存在显著的代际继承现象,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系数为0.12.而2008-2012年间的市场化改革则对父辈影响产生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使父辈对子代的影响平均下降了0.8%.这说明市场化改革总体上是促进了我国的代际流动性.文章进一步使用MLMV估计、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但回归系数较小反映出市场化改革所起的调节作用还相对较小,这说明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流动,将是中国未来应坚持的方向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代际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时域和两个不同的维度。从代际正义的时域"在场各代之间的公平",以及代际正义的维度"代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视域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代际正义价值。代际正义的价值诉求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可以有效地消除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阻止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的代际循环,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关怀。作为一种发展型救助,教育救助特别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代际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使用固定效应回归,考察了13~20岁青少年社会信任态度的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信任态度的代际传递效应显著存在,且整体上母亲的影响略大于父亲;不同群体的代际传递效应不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同性别父母的影响,小学及以下的青少年的代际传递效应更强;父母信任的社会态度与较不信任的态度相比更可能发生代际传递,但父母信任态度不一致可能削弱这种效应;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可能影响到母亲信任的代际传递效应,12岁以前离开出生环境的经历可能大大增强信任的代际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民营企业家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忽略了民营企业家社会出身的印记效应及其社会地位感知的影响。本文基于第11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民营企业家农民出身以及社会地位感知差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具有更强的亲社会行为。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由于依赖他人及所建立的人际关系来获取帮助,以及因为共情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进而产生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男性民营企业家以及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的民营企业家更能促进该效应。此外,当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感知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并且社会地位感知越高也有助于强化农民出身与亲社会行为的正向关系。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民营企业家的农民出身以及社会地位感知有助于增进企业亲社会行为实践,对相关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家进行亲社会行为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1·对处于社会上层的私营企业主、经理和以知识为背景的社会精英来说,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资本的占有将会带来两个结果:(1)资本积累和再投资成为他们主要的活动方式,“滚雪球”和“代际”财富生息效应开始显现;(2)在获取了大量经济利益的同时,这一阶层的精英们已不满足仅仅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事实上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他们会积极参与政治,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就使得这一社会阶层经济资源占有量在大幅上涨的同时,也更多的占有了组织资源,进而巩固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2·尽管大多数公共服务部门的从…  相似文献   

15.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由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于1997年10月推出的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作为全球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其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通过制定和推行严格的劳工标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改善劳工在与资本相互关系中的不利地位。SA8000包括人群、劳工标准、环保三项主要内容,具体内容有公司不得使用童工,不得使用强迫性劳动;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6.
WTO、环境保护与宪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美柏 《经济师》2004,(1):61-62
WTO在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我国生态与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 ,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挑战。中国正以其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 ,这迫使我们不仅要关注WTO的经济效应 ,更要关注其环境效应 ;必须强化以宪法为主体的制度建设 ,确立宪法发展的生态主义趋向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 ,并通过对环境权的创设 ,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 ,实现社会公平 ,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7.
张健  李士虎 《经济》2013,(8):110
近日时值盛夏,江苏、武汉等多地政府部门实行弹性工时制,有的单位将工作时间减至五六个小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相比较上述话题而言,我们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在云龙示范区,管委会采用大部制管理,原有千人左右的编制削减到百人左右,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的工作人员(含聘用制工作人员)实行"非常6+1"的作息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代际关系是一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依赖关系、经济交换关系的关系有机体,一代人不能脱离一代人而独立生存,他们是紧密地胶结在一起的关系。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代环境”发生着内在变迁。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一代的社会化模式从以往的那种“线性社会模式”转变为“网状社会模式”。为此,应当全面、及时、深入地揭示催生代际鸿沟和代际文化反哺的市场、教育、技术、文化、朋辈和社会因素,以发现和解释社会变迁进程中代际关系的新走向和整体图式,并透过以年代命名社会群体的现象,深入分析当前社会新生群体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期代际良性互动,以及扭转当前代际倾斜、实现代际跨越的有效对策,从而谋求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实现代际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代际收入流动性强意味着子代相对于父代更具有独立性。促进代际流动有助于实现机会和收入的平等并提高社会效率。在流动性的度量中,主要使用回归系数法和转换矩阵法。代际收入流动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关系网络、选型婚配、生理遗传等。西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考察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背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增加。现阶段,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和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客观健康的影响。此外,文章对城乡居住地进行了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在城乡差异上存在显著不同,社会网络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显著正向影响比城镇老年人大,而社会保障支持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健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建议:政府在完善各项保障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强化代际支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体系,增强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