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转方式和调结构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其核心环节是科技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故创新型企业是区域依靠自主创新转方式和调结构的关键抓手.通过对山东省18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抽样数据调查,从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区域、规模产值和专利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山东省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路径及对策.结论显示,山东省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新常态”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质态、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必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增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彬 《广东经济》2013,(1):28-30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大作的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报告里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隆重推出了"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的篇章,提出到2015年,要率先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创  相似文献   

4.
樊连忠 《经济》2013,(6):125-12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中区为目标,济宁市市中区科技局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强势推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全面奔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之中,区域间创新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各自的特色,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能力",再到"中国创造",技术创新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系统能力发展过程中,非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它成为引领和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创新模式,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流驱动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青岛港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调动全港2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共建创新型大港(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区域自主创新的特征研究──以中国优势创新区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把握区域自主创新现状的特征是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以中国优势创新区域为例,从自主创新要素、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外部环境三个视角入手,剖析区域自主创新的特色和劣势,并建议:各省市应提高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加大金融机构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湖北、陕西和四川要加强大中型企业的创新地位;天津、福建、浙江和山东要争取创新资源,提高基础创新力;辽宁要倡导能源环保理念,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创新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依靠自主创新率先驱动区域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综述,将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载体5种因素确定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LISREL软件对5种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找到了5种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自然联系,并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竞争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青岛港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调动全港2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共建创新型大港(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青岛港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调动全港2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共建创新型大港(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苏金生 《商周刊》2011,(4):52-55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在谈及“转方式、调结构”必要性时说,纵观近现代史,每次经济危机都无一例外地促进了科技革命;人类每次走出经济危机,都是依靠科技引领。要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积极进行技术变革与创新升级,占领新一轮发展的科技制高点。企业转型必须先转技术再转产品,假如没有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技术进步,转方式、调结构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兰州的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维持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的压力加大;调结构、转方式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驱动方式转变困难重重。兰州要顺应新常态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发展提供动力,扎实推进兰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第七章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在区域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市场的微观机制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此,要积极地推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提供适合于自主创新的服务,制定区域自主政策,加速区域自主创新进程,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造就“创新型区域“。  相似文献   

14.
以协同创新优化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结构、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届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研讨会”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协同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结构化困境、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平台领导、创新服务体系的定位与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而风险投资是驱动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的助推器。逐步完善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推进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是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基于中部地区科技投入及成果产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创新官产学研平台及协同机制、促进人才引进集聚以及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提高中部地区风险投资发展水平,促进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钟敏 《经济师》2007,(12):227-229
企业文化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器,但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自主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创新型文化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为核心价值观,不同类型的创新文化模式在创新中对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认知与把握有所差异,企业选择的创新文化模式与其自主创新方式相契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年来,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经济贡献的大省,但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基于大量的数据资料整理,对山东省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山东省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兴通讯公司创新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从而验证了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规律。中兴通讯公司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驱动力构成不同,与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阶段特征一致。技术、市场、管理与组织的全面协同创新成为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对一个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拉动和影响作用巨大。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自主创新理论的评述,从创新型人才制约创新能力入手,提出作为我国最早改革的省份广东,只有解决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问题,完善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兴通讯公司创新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从而验证了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规律。中兴通讯公司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驱动力构成不同,与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阶段特征一致。技术、市场、管理与组织的全面协同创新成为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