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黑龙江省4种主要耕地土壤即黑土、黑钙土、白浆土和风沙土的若干肥力指标进行了模糊聚类筛选、确定了与每类土壤相对应的彼此相互独立的肥力因素.其中黑土9个.黑钙土6个.白浆土7个、风沙土6个。然后依此对每类土壤的各剖面点的肥力(本文以粮豆平均产量表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每类土壤的肥力限制因素.即黑土:侵蚀程度和土壤全磷:黑钙土:腐殖质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和pH值;白浆土:耕层厚度;风沙土:土壤全氮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土壤理化特性,为松嫩草原植被恢复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调查和测试了黑龙江西部松嫩草原土壤的电导率、离子组成和pH值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类型土壤的理化特征各有其特点,轻度盐碱土为非碱性钠质土,中度和重度盐碱土属于碱性钠质土;土壤的盐碱化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关,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植被的种类和数量逐渐降低。松嫩平原草地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必须加强对它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蘑菇圈真菌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解者参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文章梳理了涉及草原蘑菇圈特征、机理和影响等研究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设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按照“蘑菇圈分布、类型、机制以及其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这一逻辑,以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草原蘑菇圈的类型和分布,蘑菇圈发育的生理生态学机理,蘑菇圈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论]蘑菇圈是植物,土壤和真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蘑菇圈真菌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并可通过化感作用或与植物间形成菌根/寄生关系,其分泌物或裂解后的产物刺激植物生长或杀灭植物,从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王建革 《中国农史》2002,21(1):3-16
1940年和1941年,日本张家口经济调查所的专家对察哈尔和锡林郭勒地区进行点线式调查,出版了2份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传统草原生态的状况作大致的描述。并通过与1990左右草原状态的对比,分析了草原生态的变迁。在1940年左右,半农半牧区的草原的北部仍有大片未退化优质草地。纯牧区的植被退化只发生在居民点、寺庙、和水源附近,有大量的草地未被充分利用。50多年来,由于过牧化和干旱化的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幅度很大,产量至少下降一半。在大多数地区,植被出现了结构性退化。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退化尤为严重,在东部的草甸草原,尽管生物量下降,但草种结构的退化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在辽宁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农科院承担了"生态草原建设及牧草引进选育开发"项目,针对我省大面积草原退化严重,缺乏草地改良亟须的优良品种以及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和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牧草新品种引选、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和人工草地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目前,筛选出适合退化草地改良的牧草品种5个、建植人工草地用的优良品种3个;提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模式3种;制定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发表论文6篇,获得专利2项。示范区内退化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提高12%以上,人工草地生产能力提高了8%。目前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1大庆草原状况大庆草原先后经过两次系统的调查分类。前后相隔25年。50$fi第一次调查,大庆草原面积30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68.2万亩。80年代第M次调查。草原面积29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48万亩。1957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局调查.大庆草原植物组成共有20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占165种、以菊科植物最多、其次为禾本科、其中菊科62种、禾本科33种。豆科28种,百合科15种,黎科14种,唇形科13种。根据草原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分为5个主要群落。从各类群落分布面积看、以复区(杂类草和碱草复区)和贝加尔针茅群落面积最大。其次为…  相似文献   

7.
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合理利用草原的基本制度,是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疆草原牧区人口不断增长,牲畜不断增多,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增强,加之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以及特定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生产力和牧草品质大幅度下降,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8.
东北草原的退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出现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碱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该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从阐明东北草原的特点及主要类型入手.全面分析了草原的现状及其退化的原因。并总结了目前防治草原退化有效可行的具体措施、为今后防治草原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退牧还草与养羊 退牧还草是让牲畜退出生态保护区域,控制牲畜对草原植被的过量采食造成的荒漠化蔓延趋势,让草原迅速恢复大面积生态平衡,使生态与养羊业的发展相生互动。生态建设拉动养羊业的发展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而养羊业的发展与生态建设是相克相生。只有保护住草原植被,有充足的饲草料来源,才具有牲畜的生存条件。发展养羊业的重中之重就是长远地搞好生态建设,生产出大量饲草料,提供给养羊业.实现生态与养羊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1农业资源状况1.1土地资源。黄南州土地总面积190.84万公顷,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62%。黄南地貌以形态可分为河谷阶地、中低山山地、高山山地、山原平地四类。全州土壤类型有11个土类,26个亚类,38个属,46个土种。主要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黑钙土、灰钙土、沼泽土、灌淤土等。自然土壤腐殖质积累  相似文献   

12.
草原资源经济研究与牧区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畜牧科学院于中流中国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1988年),占国土面积的40%,约是全国耕地面积的4倍,相当于世界草原面积的1/7.5。它是我国一种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而由北方草原和草原畜牧业形成的中国“牧区”,一直...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同意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出台的两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玉树州草原监理工作已取得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为加强此项工作,今后要继续宣传贯彻《草原法》;补充草原监理人员,改善办公和办案条件:搞好业务培训,提高草原监理人员素质;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制。  相似文献   

15.
新疆富蕴县属于高寒草原 ,天然草原面积 4 82 0 0平方公里 ,占其国土总面积的 88.76 % ,其中 ,55%以上为荒漠半荒漠草原。这些荒漠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 ,草原生产率低 ,亩产鲜草低于 50公斤的八级草场就占了 73.84 % ①。全县优等草场面积只有 1 5.4 9% ,劣等草场面积占了 50 .1 % ②。随着城乡人口增加和市场经济发展 ,低产出的草原畜牧业必然要向着高产出的草原畜牧业发展。 1 986~ 2 0 0 1年 ,该县牲畜总数增长了 34.1 %。为了满足高产出的要求 ,该县也出现了过度开垦和放牧 ,草畜不平衡的矛盾、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生态效益与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4):F0003-F0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昕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站是在已故李博院士建议下于1997年正式建立的。试验站位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占地面积133.3hm^2,是我国温带草甸草原分布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2005年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站进入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同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呼伦贝尔站着眼于高起点、综合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已建成集野外观测、科学试验与研究、生产咨询、技术传播、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站。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季积雪深度,积雪作为固体淡水资源在全球部分地区水分平衡和水分利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雪的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积雪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动态等显著改变。本文就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积雪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文章为进一步研究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草原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之一,如何优化草原资源配置,对我省建立农业强省和畜牧业大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届三中会全前,划原于“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破坏无妨”的“大锅饭”状况。为了改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状况。加强草原的资源管理遏止草原“三化”,1984年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1985年省政府又发了《关于实行草原承包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规定》。自1984年至1994年,我省草承包有了一定进展,但多数地方草原仍然在“大锅饭”。如在承包方式上,还没有从市场经济出发,通过招标、租赁、拍卖等体现公开、公正、竞争原则,而多数是村干部说了算,进而造成了草原资源成为少数村干部的特权或摇钱树。从产权上,在草产品处置权上,没有体现市场经济,而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如何同中限定承包的草原所产饲草必须首先卖给本村养畜户,而且还限定最高价。在分配方式上仍是平均主义。一些村虽有的有合同,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包合同,而是村雇人或委派人看草甸子。打草时仍还是村领导组织抓阄,一户一块,自己打自己的。在承包时间上,多为一年一包,造成承包者短期行为和对草原掠夺性经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农牧交错带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同时评估了草原生态补奖对生态保护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草原生产力,使得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有助于改善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草原生态补奖实施地区农户收入明显提升,但是草原生态补奖暂未起到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效果,并且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还会受到政策落实程度的影响,政策落实程度越高,农户的收入效应越明显;三是在作用机制上,草原生态补奖通过影响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和养殖规模来影响农户收入;人工饲草项目减少了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舍饲棚圈项目降低了部分农户的养殖规模。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在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草原生态补奖配套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户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草原地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草原退化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本文从草场产权安排与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两方面,对现有草原退化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表明:草原承包到户的改革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城镇化并没有解决草原过度利用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草原过度利用的出路在于草场再集中。依靠互惠合作与草场租赁,一方面,扩大草牧场面积,适应了牲畜的移动性,利用草场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轮牧、走场等方式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与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正在进行的草原确权和牧户非牧业化是两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