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倍经济学"并没有推高通胀预期,相反,它只是催生了对日元将进一步贬值的预期。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所言,日本尝试推行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即外界所称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为了结束本国的长期通缩。但迄今为止,世界还没有看到日本显露出什么通胀的迹象。世界只看到日元在大幅贬值。这种贬值既对其他国家不公平,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界近来表现出来对未来经济很强烈的期待,但安倍经济学能否恢复日本经济,要看安倍首相能否解决日本物价政策、消费税、TPP等一系列课题,还需要对核电、新产业等提出新政策。人们期待在日本出现通胀,但专家认为:"在利率为零的时候,量化宽松不可能发生作用。"日本政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烦恼的事情是,日本经济相对于中国经济是在走下坡路。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推出旨在重振日本经济的"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由"三支箭"组成。第一支箭是旨在消除通缩的货币政策。第二支箭是灵活的财政政策,目的是在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在长期内确保财政稳定。第三支箭是旨在扩大投资和提高趋势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在这三支箭中,第一支最有可能命中目标。今年1月,日本央行出台了明确的通胀目标,即消费价格通胀要达到2%。不过,这一新政策是在外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现代货币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经济学界和政策当局的高度关注。现代货币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日本是实践现代货币理论的最好样本,日本主流经济学和政策当局则批判和拒绝现代货币理论。“再通胀理论”指导下的安倍经济学与现代货币理论的政策思路虽然有所差异,但是长期“超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和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事实上尝试了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逻辑,长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实践,使日本面临日元大幅贬值和严重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摆脱通缩之后的日本有直接步入滞涨时代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5.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10,(17):18-19
(一)应当较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和通缩当前,通胀与通缩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现实的危险是通胀,也因此今年以来国家决策当局一直在适度收紧银根,以抑制通胀发展。而潜在的风险则是通缩,这是由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过大,以致消费率严重偏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旦经济热度降温,通胀势头平抑,通缩就会立即抬头。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通缩并经历了给日本经济造成重伤的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处于通缩均衡的状态,实现了通缩、日元升值、低利率及低增长率四方面的均衡。然而从安倍政权成立前后到现在,日元贬值了20%。日元的贬值打破了这种均衡,让日本经济进入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安倍经济学的一个显著效果就是日元贬值、股价提升。金融市场对安倍晋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通缩并经历了给日本经济造成重伤的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处于通缩均衡的状态,实现了通缩、日元升值、低利率及低增长率四方面的均衡。然而从安倍政权成立前后到现在,日元贬值了20%。日元的贬值打破了这种均衡,让日本经济进入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  相似文献   

8.
“中美经济与全球经济复苏”论坛日前在陆家嘴上演了一回乐观派与悲观派、政策派与市场派、通胀派与通缩派激烈而精彩的交锋。谈到复苏前景,对立各派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这叫老百姓们陷入了迷局,2009年中国面临的风险到底是通胀还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内CPI增速迅速回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通胀形势已经缓解。不少专家认为,短期内通缩风险已经大于通胀,长期来看,则应警惕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通缩通胀交替出现的局面。10月CPI回落至4%,比9月份下降0.3%。工业生产增加值继续下滑,事实上这已是通缩的苗头。  相似文献   

11.
媒体速览     
【安倍经济学能否有效?】时隔3年,日本政权再度轮换。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执政后,将用200万亿日元来强化国土,推行扩张型财政政策,让通货膨胀率提升到2%左右,通过修改日本银行法来实行更宽松的金融政策。市场对安倍的期待已通过日元贬值、股价上升表现了出来。经济界认为,日本的问题不在通货紧缩上,而在于日本不能从经济走下坡路的状况中挣脱出来。如果不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安倍的经济政策也许能一时获得市场的欢迎,但并不能最终解决日本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统计部门每次出台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都让通缩派与通胀派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前者认为经济数据不佳,给财政部与央行继续出台扩张性财政政策留出足够巨大的空间;后者认为经济数据已经稳定,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局部性泡沫。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目前面临严重的、持续的低增长和低通胀。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八年多来,尽管许多国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尽了巨大努力,有些国家甚至把货币政策用到极限,但全球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些货币大幅度贬值,不少国家面临巨大通缩压力。在全球金融层面,这次通缩的根本原因是基于1985年《广场协议》和之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强力去通胀所形成的全球货币之锚(或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难以为继。全球货币需要寻找新的锚。以史为鉴,研究1929年开始的全球货币体系第一次寻锚和1971年开始的第二次寻锚对于分析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货币调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全球货币体系大约每四十年经历一次寻锚小周期,每八十年经历一次寻锚大周期。经过共同努力,全球货币可能迈向布雷顿森林体系3.0版,全球合作共赢。否则,市场担心全球经济或面临重回大萧条的巨大风险。全球货币体系的新锚必须要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参与领导。同时,要从单一的货币通胀目标制,过渡到包括稳定增长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多目标管理体系。中国在此轮全球货币体系调整中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提款权(SDR)将人民币纳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开启全球货币第三次寻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匪夷所思的2008年即将逝去,全球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逆转。年初全球央行都在高喊严防通胀,年末世界经济却开始陷入通缩的泥淖。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日前,美联储"印钞"的消息一出,一夜之间,世人对全球性通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随即英镑、欧元等相继疯狂印制……在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时,美国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流动性)的直接后果只能是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价格虚涨,同时滞胀给非美货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庞承斌 《中国经贸》2014,(5):209-209
安倍政府上台后推行的“安倍经济学”,显性目的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2%的通胀目标走出20多年的通货紧缩循环,隐性目的则是通过日元贬值和汇率价格机制改变企业、居民和银行的预期和行为方式,配以灵活的财政政策、产业结构改革实现物价回升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现在各国都在忙着降息,形成全球性宽松货币环境,但这绝非是好事,不论未来是通缩还是通胀,它都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从过去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保增长、防通胀上,转为目前日益显现的通缩预期的威胁,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出现了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及相伴而生的经济增长趋缓.今年一二月份经济发展态势非但未能排除通货紧缩预期,价格水平的继续下滑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忧,一旦产生通缩其后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