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湾信息电子制造业走向衰退长期以来,台湾信息电子制造技术在世界信息产业中一直占有很大优势,甚至直到现在,台湾厂商不但代工制造了全球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25%的液晶电视组装和至少50%以上的液晶显示器组装,而且在台式电脑、上网本、主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信息产业(电子资讯产业)的崛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多年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台湾社会的支柱产业,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信息产业格局中亦占有一席之地。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信息部(EIU)和商业软件联盟(BSA)共同发布的2009年全球信息产业竞争力报告显示,台湾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球第15位,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及新加  相似文献   

3.
在 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台湾科技界、企业界的一些人士,对台湾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台湾应该如何迈向 21世纪,走出模仿"王国"、"老二主义"形象,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1台湾应开创世界一流企业   台湾积体电路董事长张忠谋先生,近期对台湾企业的形象进行了揭示。他说:台湾有多少公司以"创新"在国际闻名 ?又有多少公司以"模仿"做生意 ?"老二主义"做得再好,永远都只是"老二"。他鼓励台湾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开创世界一流的企业。   张忠谋对世界一流企业提出 7个条件,其中包括:必须具备道德责任;无国界;值得长期投资的…  相似文献   

4.
<正>"霓虹天鹅"效应其实,台湾信息电子制造业的逐渐衰退并非始自今日,更非大陆本土企业的崛起所导致,而是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两兆双星"瞬间变成"双D惨业"就是警讯之一;而2010年1月苹果推出iPad平板电脑后,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逐渐取代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更加快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联想电脑市占率全球第一苹果iPad这只"霓虹天鹅"给全球信息电子制造业带来一场科技革命,其后果之一是导致以戴尔、惠普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PC品牌大厂相继退场,就像当年放弃电视机产业一样。这一点,台湾宏碁公司创办人施振荣在2011年就预见到了。他在当时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曾说过:"高科技公司不管软硬件,就是要有创  相似文献   

6.
消费性电子产业是台湾起步最早的电子产业,曾创造过台湾电子工业发展的最佳纪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消费性电子业经营每况愈下。近年来,台湾大力推进消费性电子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家电产业正快步走向了3C(家电产品、信息产品、通讯产品)整合。  相似文献   

7.
杨美景 《福建经济》2001,(12):44-45
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半导体(IC)和电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台湾现在是世界IC产业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半导体及电脑相关产品的产量。在16种占居世界第一位,电子机电产品产值在世界的比重中也占绝对的优势:台湾积电和联华电子的晶园产量各占了世界的35%和30%;笔者记本电脑今年产量估计要达到1480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70%。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总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产品批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高。  相似文献   

8.
<正> 另一"双 D 风暴"主角的是大尺寸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面板产业,是台湾最引以为自豪的第二个"兆元产业",也是目前台湾为数不多的留在岛内的支柱产业。台湾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液晶面板生产重镇。根据"工研院"IEK ITIS(产业技术信息服务推广计划)统计,2007年台湾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1兆7501.2亿元新台币,比前一年增长37.6%,占台制造业产值的近30%。其中面板产业产值1兆  相似文献   

9.
<正>在汽车电子产业默默耕耘十多年的台湾怡利电子公司,专注汽车电子产业。董事长陈锡苍用"地方包围中央"策略,逐步与国际汽车大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今年业绩创历史新高,股价大涨八成,成为市场瞩目的汽车电子指标明星。从影音倒带机做起如果消费者细心观察,这两年汽车广告不再强力诉求引擎马力与动力科技,反而追求智慧影音与电子安全等功能。当这些科技  相似文献   

10.
台湾"经济部国际贸易局"9月9日宣布:世界半导体委员会已通过"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入会案",并称:"台湾已经可以直接参与各国半导体政策制定与协调过程",认为"这对台湾产业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极具正面意义".此一消息经世界各大通讯社加以广泛传播之后,已引起产业界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1.
通信产业是台湾的"十大新兴工业"之一。在因特网蓬勃发展和台湾电信市场自由化的两大趋势下,台湾电子通信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论述台湾电子通信新技术基础上,就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因进行一些探讨。促成台湾通信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包括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从台湾通信产业自身因素来看,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企业并购,以及强化产业聚集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纺织业的特点和近期衰退的表现。纺织工业是当前台湾仅次于电子的第二大产业,曾在台湾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也是世界纺织品贸易优势东移浪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台湾的合成纤维产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地,纺织品(包括衣着)的出口中已跃居世界第六(1979年为第11)。可见纺织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台湾的纺织工业自1949年起步,经历为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目前已进入成熟和产业转型时期。表一简要反映该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81米的个头,略呈四方形的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神态斯斯文文,举止彬彬有礼──这就是王其鑫。王其鑫1959年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父亲是辽宁辽阳人,母亲是台湾嘉羲人。王其想在台大经济系毕业后,就到美国攻读MBA学位。回台湾后先在美商花旗银行台北分行工作,几年后转郑崇华先生创办的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投资企划方面的工作。“台达电子”在台湾大工业公司中排名第46位,是一家世界知名的电子公司。产品覆盖电源、电池、显示器、电子零部件、工检产品。薄膜感测器等高科技领域;企业分布于美国。墨西哥、日本、台…  相似文献   

14.
专利就是创新力的具体表现 不久前,台湾“智能财产局”公布了2007年台湾岛内各企事业机构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分别是鸿海精密、“工研院”、英业达、友达光电、联发科技、台达电子、华硕电脑、群创光电、奇美电子和英华达。除“工研院”外,全部都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大企业,这与它们拥有雄厚资金支撑研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台湾信息产业(台湾称"资讯产业"),在8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岛内工业的重要支柱和最大出口产业.其硬件工业产值在世界上仅次于美、日而居世界第三位,多项产品居世界首位.但台湾信息产业以委托加工生产方式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和国际行销渠道.因此,台湾当局正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扩大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提高产品技术档次,以进一步发挥其对岛内工业升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著名飞机制造专家、前汉翔公司副董事长李适彰认为,台湾战后航空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1949—1968年为"停顿阶段";1969—1988年为"恢复阶段";1989年至今为"发展阶段"。前台湾"空军航空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主任华锡钧也在《云汉的故事——IDF战机引擎研发过程剖析》中指出,"空军技术局"时期,岛内航空工业发展因此停滞。"空军技术局"鉴于喷气式战机电子系统的日趋复杂与重要,一直想要成立一座"电子军械厂",提升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对其竞争力的影响——以信息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在过去的 15年,台湾的信息产业增长迅速. 1986年,ㄍ宓男畔⒉挡抵挥?21亿美元, 1992年增长为 94亿美元,到了 2000年已高达 470亿美元. 2001年台湾信息产业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产值下降到 427亿美元.从 1986年到 2000年,台湾的信息产业连续 15年年平均增长 26%. 1986年,台湾的信息产业产值只占世界总产值的 1.5%;到了 2000年,台湾信息产业产值占全世界前十大信息产业国家或地区产值的 18.7%.这些数据说明:台湾的信息产业在过去 15年来非常具有竞争力,不断在持续扩大世界市场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3月,台湾著名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发出一份新闻稿,标题是《珠海全志科技采用台积电公司55纳米制程,成功推出A10芯片平台》,台积电中国业务副总罗振球在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一直关注全志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这则消息让当时台湾许多半导体业者一片狐疑:全志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让台积电特地为这家默默无闻的大陆本土公司发布新闻稿?这个问题直到台湾记者走进深圳华强北电子商圈才获得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唯有把台湾转变成亚太区的"加值服务中心",才能让台湾经济持续成长。台湾能创造的加值服务是什么?在亚太区,台湾必须为这个区域、整个世界提供加值服务。在全球化的价值链分工里,若台湾不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就无法拥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20.
王昭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5,(4):F0003-F0003
<正>为推动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的交流与合作,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与台湾华聚产业共同标准推动基金会于2005年7月5-6日在北京首次举办了“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和代表有国务院台办陈云林主任,信息产业部蒋耀平副部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朱高峰,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理事长刘洪昆,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