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香香 《企业导报》2010,(7):260-261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单位制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开始通过社区组织来重新构建它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但是目前单位在社会资源的占有量上仍然是优于社区,单位记忆也阻碍着社区认同感的形成,在单位社区开展社区建设不是一件易事。认为打破居民的依赖心理,培养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实现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是在单位社区进行社区建设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与治理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治理是多元化多层次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首先引入治理理论,在此基础上引出城市社区治理的由来。其次,详细深入地分析了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动因,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社区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公共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区功能的民主化四个方面开展阐释。最后,提出治理社区的新机制,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培育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并定位其主要功能,进而推动社区各项事务的有效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3.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定位——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必须彼此交换资源、合作互动、持续协调才能顺利实现各自目标.目前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滞缓和主导性强势行为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正确定位,摆脱自身社会管理的重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发展社区自治组织,使之有能力以主体姿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会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5.
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位。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体制行政色彩浓厚,社区多元主体之间关系不清、角色不明,居民社区参与意识薄弱。因此要创新社区治理,要理顺社区治理三大主体的权责关系与角色定位,加强对物业公司运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的公租房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正在有序建设和发展中,城市住房困难人群的基本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治理效果也逐步显现。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规模扩张、流动人口剧增的阶段,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管理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公租房中低收入群体集聚,复杂的人口环境、多样化的需求都给城市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合肥市T公租房社区为调查点,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公租房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如治理主体力量悬殊、治理机制不完善、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等,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引导居民自治,推进社区“微”治理,倾听居民心声,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拉力,以期促进公租房治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面临着三方面困境:治理结构单一,权责边界不清;治理主体分散,行动协调困难;治理理念异化,市场机制扩张。城市社区冲突的治理涉及基层政府、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个主体,在社区冲突治理中分别发挥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但因其主体地位不同,利益关联程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社区冲突的反应和行动不一,仅依靠单一主体无法实现“善治”。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引导和调解功能、完善公共空间的合作供给策略、提升民主协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认同、提高社区主体对话协商参与度等优化路径,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境内外籍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移民及其聚居区治理已成为我国移民研究和多元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上海的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政府规划和市场力量参与共同形塑的结果,是上海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社区演进历程与城市发展战略、工业布局和城市更新进程密不可分,先后经历了发展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士绅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从治理理念、族裔特点、创新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入手,从国际化社区的结构层面去思考治理制度的构架方式与实践模式。上海国际化社区的治理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多元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地方样本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社区生活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来检视城市社区的治理机制。从业主组织治理到业主的冲突再到多元协商社区治理,在社区互构域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互构共变,形成了一个新的相互适应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并不是单向度的线性链条,而是多主体多层次反复协调与整合,不断建塑与型构的过程。"互构型"社区治理视角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谷志莲  柴彦威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89-95,102
许多中国城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成为广受提倡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居住空间,也是城市改造的重点,其发展前景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宜老性"的视角,通过典型单位社区的案例研究,从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老年人的社区认同、社区组织与建设中的社区参与等阐述了单位社区的"宜老性"特征,认为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具有宜老社区的特点,其空间结构、社区认同、面向老年人的社区组织再造等是"宜老性"的重要体现。单位社区养老设施与为老服务的相对缺乏也成为应对社区养老的最大制约,宜老环境建设面临着市场化力量主导下的社区资源争夺。在单位社区改造中,应该充分肯定单位社区对单位老年人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生活圈的界定与测度:以北京清河地区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对人居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发展之下,居住区规划正在向注重社会生活质量的社区规划转变。在中国,社区存在概念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亟须从生活空间视角,对社区的概念和空间进行重构。在梳理了国内外社区建设模式、生活空间、生活圈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清河地区为案例,采用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基于个体行为方法,依照功能和可达性两个维度提出日常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并运用Alpha-shape方法,选择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以往居住小区,社区生活圈更能反映居民真实生活空间。研究还证明,Alpha-shape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在测度生活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游憩空间研究中,郊区居民的游憩行为往往被忽略,另外,行为地理学的一些理论命题需要进一步验证.选取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郊区居民游憩行为的空间特点、决策影响因素与过程,以及游憩行为的事后评价.研究发现:郊区居民的游憩地点选择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自然型与锻炼型活动在内圈层比例较高,娱乐型与交往型活动在外圈层比例较高.行为决策中的主观因素,如感知信息、偏好等在郊区居民游憩行为决策过程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对当前社区游憩环境感知好、认同高、偏好高的居民,更容易选择在社区附近活动并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行为结果与当前感知而非过去感知正相关,表明居民的感知印象与行为结果之间存在着调整过程.另外,居民的行为方式与其对游憩活动的评价相适应,对回龙观居住越满意的居民在社区附近活动的频率越高;不满意居民的应对策略则受到了客观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贵州省桐梓县社区治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治理主体、治理模式、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引起学术界对于加强和改善社区治理、全面提高现代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碎化”与整合: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碎化"是大都市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看待大都市区政治"碎化"的态度及其解决方案,文章将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轨迹划分为三次"潮流":主张建立大都市政府的传统区域主义、主张多中心管治结构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主张网络化地方合作的新区域主义,进而分别阐述不同理论"潮流"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品牌同质化泛滥的今天,品牌社群为企业培育品牌忠诚开辟了新的途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品牌社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及时去建立、维护、利用网络品牌社群。网络品牌社群应该成为企业的营销战略,它是企业脱离品牌同质化、获取品牌忠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辰 《价值工程》2020,39(3):30-33
保险作为一种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财务安排,为社会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调节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冲突,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在阐述我国保险业与社会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检验了我国保险业对社会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保险业对社会治理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社会治理,可以从发展保险市场着手,塑造居民的保险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大民生领域的保险购买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5):50-53
社区教育是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每一届政府都把构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进一步推广,将有更多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活动组织面向市场公开招标。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通过分析西城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信息发布、机构遴选及专家评分机制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