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素素  孙涛 《南方经济》2018,37(1):85-99
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成年子女性别及教育对家庭养老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无论是居住距离还是是否同住方面,女儿更疏离于原生家庭,但是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拉近其与原生家庭的地理距离;教育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男性看望父母、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相对于其兄弟会更多地看望父母、与父母联系;个体与父母经济距离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文章认为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女性自身福利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民营企业员工数据,使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与Oaxaca分解法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将对未接受过教育以及仅接受过私塾扫盲班/小学教育的民营企业员工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的使用将对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的民营企业员工工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民营企业员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使用对民营企业女性员工工资的弹性影响远超男性;互联网的使用将扩大未接受过教育的民营企业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的工资差距;互联网的使用将缩小接受过私塾扫盲班/小学及以上教育的民营企业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的工资差距.据此提出,应加大公益互联网使用培训力度,以提升女性的互联网理性使用水平、加强清扫虚假网络平台以防止受教育层次较低女性误入歧途、鼓励女性自主接受多元化再教育以提升自身互联网理性使用水平等,以缩小民营企业员工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CFPS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能显著提升家庭消费总需求,且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作用,但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负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家庭对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加;从城乡和地区角度分析,城市地区对服务型消费需求高于农村地区,中东部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何剑 《新疆财经》2006,(5):30-34
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本文基于详实的资料,研究了新疆农民受教育状况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新疆农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大女性受高等教育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迅速提高。然为女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教育现状却不尽人意。表现出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忽视女性教育课程研究,女性教育课程缺失、地位低下、建设成效低。要重视并开启对女性教育课程之研究;整体规划,使学校课程建设中显现女性教育课程建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各显其长,相互补充;提升女性教育课程地位,完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97-201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地区收入水平、经济总量、教育存量以及政府教育投入对该地区教育获得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时间趋势和难以观测的地区特征的影响后,人均收入的增加会扩大教育差距,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都有利于降低教育不平等。此外,文章还发现,教育存量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当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于10年时,教育差距会随着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但超过这一临界水平后,教育差距就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扩大。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提高教育公平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南方经济》2019,38(9):97-112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9.
妇女社会地位客观反映了社会和谐、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研究新疆妇女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新疆14个地州市分层随机抽取41个县区(市)的18岁-64岁的社会群体作为调查对象,选用教育、就业、杜会保障、政治参与和政治态度、家庭婚姻、性别认知和态度等方面的14个变量来构建测量妇女社会地位的指数,并依据第三次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了新疆妇女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现状,以及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其社会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新疆妇女受教育水平存在地域、性别、城乡间的差异;第二,新疆妇女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其劳动收入平均增加0.385%;第三,新疆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新疆妇女社会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投入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教育投入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但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投入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较突出;东、中、西部教育投入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一、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进入90年代,我国教育总投入有了较大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1991—1995年全国教育投入累计为5983.4亿元,年均投入1197亿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浙江、云南两省农村女性就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家庭收入越高、受教育年限越久、健康状况越好、政治面貌为党员、拥有技术、参加过培训、曾经外出务工等因素有利于提高两省农村女性的收入.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则越不利于提高农村女性的收入.年龄、民族、子女数量、户口状况、婚姻状况对两省农村女性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农村妇女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贫困地区中农村妇女更低。这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的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要求相背。现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如何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妇女教育水平,不仅关系着扶贫工程,而且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因此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的教育水平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玲 《黑河学刊》2008,(3):130-133
社会和谐的前提、保障是社会公正,性别歧视破坏社会公正,危害社会和谐。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就业、教育、参政、生育等不同的方面,相应的性别歧视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培养女性自强、独立的人格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改变人们对女性的旧的道德观念;完善法律和其它相关制度,排除歧视女性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会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应当增强政府工作的性别意识,为农村女性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女性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打破农村长期封闭的文化格局,构建健康、文明的农村社区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妇女研究者和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居民出行旅游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文利用199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相关时间序列,采用OLS回归方程、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法,基于旅游者微观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影响路径和程度。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通过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人均花费、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两种路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只是通过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一种途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5年和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出地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人才流出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社会影响.黑龙江省人才流出规模不断扩大,集中流入东部地区;流出人才以青年为主,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从性别上看,2015年和2016年男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3.6081岁、34.7971岁,高于女性的31.3044岁、31.5196岁,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4.8997年、15.2064年,高于男性的13.7201年、14.3114年;流出人才职业层次较高,分布在二三产业且以技术密集型职业为主;30岁以上的已婚流出人才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更高.黑龙江省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迅速发展,提高人才吸纳能力,缓解人才流出,为加快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差,经营管理能力弱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口调控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女性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健康生产函数: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宏观上构造了中国健康生产函数并对其进行检验.健康生产函数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人均GDP对健康的贡献有限,表现出很强的时滞性和对其他变量的依赖性.全因素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后,健康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经济因素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2)社会因素中,城市化率提高促进了健康的改善,女性比例的提高反而降低了健康水平;(3)卫生因素中,医生和门诊的增加引起健康水平总体下降,而病床数起到了改善健康的作用,疾病预防对健康正贡献的时滞性减弱;(4)教育因素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明显;(5)生活因素对健康表现出一定的负贡献.  相似文献   

20.
范晓莉  赵添悦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69-178
以 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微观数据为基础,分析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同时考察子代受教育程度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显著正向增收效应,且父亲的影响程度低于母亲;父母受教育的不平等会进一步加大子代收入差距;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中,城镇、女性和东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子代受教育程度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代的增收效应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