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本文当中笔者从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德育教育两个方面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育中、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红色文化景点以及加大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园宣传三个方面论述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别山区域的高校应积极利用这种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发大别山红色资源的引导、激励、创新功能,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红色资源的原则,探索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路径,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肖赞 《特区经济》2023,(8):20-23
广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国内对“四史”教育的研究探讨目前也有了较多研究成果,但还有较大研究提升空间。探索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打造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四史”教育模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亲和力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重点,教育领域愈发关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背景下,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上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亲和力的概念与关系,探讨现实困境,研究其引入思政课的原则路径,坚持政治性、适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以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教育载体的深度化开发、教育主体的专业化培养为重点,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将贵州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和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导下,结合贵州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进一步探究贵州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思考相对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俊茂  李南  张瑞 《黑河学刊》2012,(7):122-124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员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到有效整合高校红色资源、积极搭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注重红色资源整合的品牌化、本土化培育,实现新媒体在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不言而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而信息时代为此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梳理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桂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加快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步伐。  相似文献   

8.
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高校教学和红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高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结合高校实际理性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实问题和长期可能性、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湖南是一块红色热土,红色文化作为提高文化的软实力,不仅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该将文化传承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加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对湖南红色文化进行应用,并结合融媒体,深入探寻湖南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保证大学生思想能够得到良好培养,进而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浅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和体现。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资源开发运用思路,使红色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者评说     
《中国老区建设》2014,(9):17-17
曾长秋:开发红色资源需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长秋认为,过去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我们在利用红色资源时,更多的是强调红色资源所体现的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革命性、先进性,对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人民性反映不够,对人民群众在红色资源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视不够。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既需要国家主体“自上而下”方针政策的积极推动,又需要社会层面“自始至终”环境氛围的弘扬倡导,更需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自觉坚定的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2.
张坤晶 《特区经济》2023,(3):126-130
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史学价值、时代价值和教学创新价值。将深圳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深入挖掘“融入”的价值,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奋斗方向。深圳的党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深圳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让党史学习者在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中受到全方位的震撼和冲击,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深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目标主旨是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和党员同志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励他们争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练就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意识和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深圳的“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红色剧本杀以其潮流新颖的娱乐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十足的沉浸感等特点满足当代青年人的需求,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剧本杀中的红色元素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为之使用,以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红色剧本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其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传递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营造文化育人的情境,成为思政课堂的补充,拓展了思政育人的空间;沉浸式体验提升了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剧本杀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要提高红色剧本内容的质量,引领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结合科技与文旅资源多维打造沉浸式情境,拓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以红色剧本杀游戏为契机,打造“活动--体验”式课堂,增强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抽象,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鲜活的内容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是首选,高校应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平台传播地区红色文化;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地区红色文化在政治教育、 精神传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现实价值和强大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红色资源”研究,并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应该通过政府支持、情感教育、行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雪锋 《理论观察》2022,(11):138-140
红色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鲜活素材。对于党校来说,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是其主责主业。从当前党校教学中可知,在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党性教育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教育与行动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文章先从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入手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党性是共产党人立身立言的基石,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教育,兵团红色文化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兵团红色文化,始终把兵团红色文化贯穿新时代干部队伍党性教育全过程,需要着力从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营造良好党性教育氛围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政治引领、思想引导、文化育人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科学合理地利用红色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依托,可有力推动当地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可通过以红色档案资源促进思政课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确保教育实效性等途径,全面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官员在线     
正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庞国梅庞国梅到云城区思劳镇三坑村参观云浮市廉洁教育基地梁桂华纪念馆、梁桂华故居时说,要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好红色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