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法律方法是法官能动司法的媒介,反映了立法本位向司法本位的转型。它包括法律思维方式、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推理等内容。法律方法的媒介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高肖肖 《魅力中国》2014,(7):259-259
独立审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实行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法官独立,保障法官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司法民主要求司法应当适度反映民意。强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表示不考虑民意,司法要独立于民意但是又不能远离民意。法官行使司法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社会宣示正义准则的过程。法官在做出裁判时,只有关注裁判的社会价值取向,司法的社会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司法的权威源自于民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行政裁判文书,不能仅仅叙述事实,然后依据诉讼法,下达判决就了事,这样会使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了解。应当援引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然后简洁叙述主要事实,形成三段论推理。要让当事人了解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法官依据什么事实作出的裁判,从而使赢的人知道自己赢在何处、输的人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覃炳文 《黑河学刊》2013,(12):62-66
全国省级高院网站公开行政裁判文书的现状总体不能令人满意。公开行政裁判文书是增强司法权威、减少干扰司法、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提高裁判质量、方便公众监督和服务学术研究及法律实务的需要。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的裁判文书数据库,该数据库应易于检索、全面、及时、永久公开裁判文书。行政裁判文书的公开应该以上网公布为重点方式;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论证过程应当公开;法官的不同意见应当公开。  相似文献   

5.
尉姣宁 《魅力中国》2014,(5):398-398
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是我国司法公开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民事诉讼法》从立法上确立了此项制度,本文从新的法律规定角度来探讨我国裁判文书制度的公开主体、公开途径、公开范围及裁判文书公开与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论司法裁判中的辩证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证推理是指在两难选择的情况下,进行价值判断作出抉择并予以说明论证的一种法律推理形式。司法裁判中之所以存在辩证推理是因为有各类疑难性案件。辩证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规范运用依赖于适格的主体、完备的客体和价值判断的方法三大要素。为防止辩证推理走向主观擅断,进行内、外两方面的程序保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赵鹏 《中国城市经济》2011,(6X):283-283
类比推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推理形式,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类推适用和判例类推。法官在审判中运用类比推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案正义,填补了法律的漏洞,但是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应加强法制建设,防止司法专断。  相似文献   

8.
何伟 《发展》2020,(4):59-61
法律续造具有"司法造法"之属性,是法官为填补成文法漏洞对现行法律规范做出的创造性诠释。基层法官法律续造的正当性依据在于:基层司法独特的"个殊性"运作模式、法律续造的指引型实证法支持、禁止拒绝裁判的原则性整体依据、地方情理的道德性约束范式。限制基层法官法律续造权的关键在于:以疑难案件作为续造的客体限制,以道德确信作为续造的主观限制,以技术方法作为续造的手段限制,使法律续造符合衡平正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0.
岳树平 《魅力中国》2014,(11):11-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的核心是审判,法官代表国家并依靠国家强制力居中裁判,对各方当事人所争执的是非曲直给予一个最后的裁决,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能够说服诉讼当事人并能够对社会产生公信力的裁判,平息社会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1.
"春秋决狱"所决的都是政治、司法中的疑难案件。"春秋决狱"在汉武帝以前即已存在,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但仅是政治、司法惯例,至魏晋南北朝时才形成法律制度。"春秋决狱"这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其原心定罪、法官司法审判时的引经裁判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民事裁判文书中存在的诸如文书首部格式无法彰显程序公正、文书内容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违背“法官中立”的司法原则、文书语言不规范损害了文书的严肃性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实际中应以程序公正为原则修改民事裁判文书的格式、以实体公正为原则改革文书正文部分的内容、以法律术语和书面语体为标准规范文书的用语。  相似文献   

13.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郭威 《理论观察》2007,(3):97-98
由于成文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为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权作为司法权的一部分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纽带,而法律解释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过程。通过建立判例制度统一法律解释、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任意行使,可以对成文法起到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是在西方的司法逻辑之下展开的,因而在本土法律文化背景中凸现了一系列包括法官的现代化与乡土逻辑、法官的同质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官的专精化与司法民主化、法官的保守性与社会的开放性等悖论。揭示这些悖论及其消解的根源,可以使中国的法官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更好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正> 8月11日,《南方周末》大篇幅报道了湖南浏阳推行"法官助理制度改革"、实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案件审理模式的试点情况,同时报道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山东高密法院开展与联合国合作的"预审法官制"改革的情况。两项改革虽然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有为者敲响法槌",通过实行司法人员的职业分工,增强法官的独立性。笔者以为,这样的试点触及到了司法体制弊端的要害,为整个司法改革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法律必须借助活的法官而降临尘世。马克思说过:"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  相似文献   

17.
1我国既有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 法律欲实现其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通过司法方能实现。法官又是“法律经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法官而降临尘世。”1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欲切实发挥法律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职权才能实现。但是法官所具有的职权系由国家所授予并代表国家而行使,为了保障法官所享有的职权的行使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继承性,但在维护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背景以及制度演进趋势下,通过法解释学的方法,可以证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属性,亦能够通过对既有立法做体系性解释的方法找寻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可被继承的合法性依据。在具体案件裁判中,法官可采取"以理找法"的逆向推理路径,借助类推适用的法律漏洞填补方法、利益衡量方法,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继承性的合法的裁判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代书遗嘱纠纷是审判实践中的常客,现行法律对代书遗嘱形式要件和实体要件的规定较为笼统,使得不同法官在对具体案件的把控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影响司法公信。本文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出发,参考其他国家对此的相关规定,可以对我国现行法律略微做些补充,以统一审判实践的操作。  相似文献   

20.
韩蕾 《理论观察》2009,(3):78-79
司法是正义的实现过程,民意是民众意愿的反映,在司法中吸纳民意可以增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并有益于司法独立,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吸纳民意应以程序化的方式实现,通过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司法解释、陪审员制度、自由裁量权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将民意纳入司法程序,构建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