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朝华 《新远见》2012,(6):45-49
民生问题是事关国家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建设应当“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宏图 《活力》2011,(21):9-1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纹 《湖北审计》2011,(12):35-35
积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通过审计确保民生保障、促进民生改善、推动民生发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成为新时期审计机关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和方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慧颖 《民营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的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而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人间的春风。这春风来自政府,也来自企业。如果说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爱民之心、亲民之举为和谐社会描绘出壮丽的蓝图。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则为和谐社会的蓝图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李占吉 《活力》2008,(11):34-34
一、为什么要强化民生 什么是民生?民生,直白、通俗讲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生活、生长、生计和生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鲍春笛 《活力》2013,(24):73-73
民生问题无小事,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一项项扎扎实实的民生举措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积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民生新闻的角度投放重点应在哪里呢?结合当前实际,我认为,民生新闻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双印 《活力》2010,(14):216-216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民生为先。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责无旁贷。检察工作着力于民生。不仅仅是为百姓提供具体的司法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履行检察职能创设一种有利于民生和谐发展的法治环境。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审计机关应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关注民生问题,及时转移审计重心、着力加强民生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杜家毫 《活力》2010,(13):4-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盼。半年多来,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医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丹辰 《活力》2010,(1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活力》2011,(12):14-14
近年来,鸡东县针对民生工作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问题,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富民为先,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富民是前提。我们致力拓宽富民渠道,努力在增加群众的生产性、经营性、政策性收入上下工夫。实施农业富民。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民生审计实践,探讨了民生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并深入分析了民生审计在维护民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资源优化、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促进审计工作创新等四个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这是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后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李江 《活力》2013,(6):83-83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生计,关心普通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民生新闻是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并且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德江县按照"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及切身利益人手,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强农惠民、促进全县协调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税收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稳定器,必然承担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主要在组织收入,增强财力;调控经济,调节分配,惠民富民等方面发挥作用。民生改善的税收路径选择宜从多方面入手:改革财税体制,解决现实矛盾;突破制约瓶颈,推动经济发展;培育地税主体税种,完善税制体系建设;规范税收权限划分,提升民生改善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从民生所包含的内容出发,论述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观发展状况下,改善民生应该注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保障》2011,(4):12-14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回应了诸多民生民意,从中可感受到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举过头顶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可以看出,未来5年,在落实“民富”共识、兑现政府对民众的承诺方面,已有了更多更为详尽的方案。通过这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指标,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20.
龚毅 《现代审计》2011,(6):25-26
一、密切关注国家重大财政政策贯彻落实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推进.国家重大财政政策在不断地做出调整。特别是近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财政政策需要贯彻落实,财政审计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