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中央给天津的城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核心内容是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如何才能在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过程中,带动环渤海和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天津港口经济,并与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2013,(4):5-7
港口资源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优势,做好港口经济这篇文章,对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实现中央对天津城市的定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天津港要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将天津建成拥有世界一流大港、口岸服务功能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活跃、高度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3.
海君 《港口经济》2011,(11):53-54
天津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先开发区域,天津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天津大手笔真抓实干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打造高产业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大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天津充分发展港口的综合优势,全面提高海洋事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尤永波 《天津经济》2009,(12):21-23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天津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然而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为了促进天津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十五”以来天津经济与税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经济税源建设角度分析、探讨天津经济税源结构特点,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探讨税源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天津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了天津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重点,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机动车及驾驶人数急剧上升。目前,天津市新发牌  相似文献   

7.
辛宇  赵亮 《天津经济》2022,(7):12-19
当前,天津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于城市比较的视角量化研判天津消费现状,对促进天津消费增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消费增长形势的基础上,选取20个指标,详细比较天津与重点城市的优势和差距,指出天津的消费规模与实现能力位居中游,消费配套设施和消费吸引力弱势明显,但消费服务的认可度较高。针对短板,结合当前消费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7条加快推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低碳城市:天津发展潜力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趋势,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地,低碳城市建设是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探讨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和关联性因素,并据此选取相关指标对天津和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和潜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直辖市,人们自然会把天津与北京、上海来等同比较;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人们自然又会把天津与深圳、广州等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但与其它龙头城市定位明晰不同,天津给人的印象往往模糊不清。不过现在,天津终于有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身份——北方经济中心。3月22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会议指出要努力把天津市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去年上海浦东新区获批后,天津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拥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滨海新区将作为天津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带领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经济中心”,并使天津成为全国第三个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于汝民 《天津经济》2001,(12):30-33
1997年,中央宣布了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天津城市定位中,把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联系在一起提出,可见港口在天津市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如何认识天津港的发展对天津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做好港口经济这篇大文章,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现在起到2010年 ,是天津建设北方商贸中心的关键时期 ,天津商业要紧紧围绕建设北方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 ,首要一点 ,必须构筑繁华发达的中心商业区形象。一、意义我们要构建的北方商贸中心 ,应当拥有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北方商贸中心相匹配的中心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 ,这既是增强中心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整体功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天津高度聚集和高效流通的重要载体 ,又是天津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具有现代化国际水准的北方商贸大都会的重要窗口和基础条件。二、构想1 目标———高水准。要充分体现现代化商业气…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天津生态城市建设内涵;在具体分析天津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深化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第一,深化生态城市五大体系建设;第二,制定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城郊各区县3个层次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第三,制定和完善生态城市建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加快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上海、大连、深圳等地的专业港航智库建设成果卓著,对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文基于天津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港口经济目标,分析天津在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软实力短板,提出天津在市级层面专业港航智库的建设路径与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然而,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化城市,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宜居高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振海  姚莉 《天津经济》2004,(12):38-40
在全国金融格局重新构建的今天,天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应该抓住发展的契机,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作为一个老工商业城市,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天津应该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6.
天津     
《重庆与世界》2013,(6):32-33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公元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正式筑建设卫之时,天津就已成为沟通中国南北方经济的重要枢纽。天津是最早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天津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天津也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17.
天津西站副中心的建设,立足于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立足于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战略要求,立足于把红桥区建设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市级商务商业副中心、滨水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副中心以西站交通枢纽为依托,发展针对城市间商业往来的高档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辐射市区西北部,成为与中心商务区遥相呼应的副中心。西站地区总体规划了五大板块,即核心板块、休闲娱乐板块、枢纽商业板块、北运河西生活板块和北运河东生活板块。改造和扩建天津西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西站工程对于缓解京沪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构筑天津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的大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天津区位优势、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这样描述天津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从总体规划出台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在天津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离岸金融市场的全面建设具有必要性.在离岸金融市场选择策略上,我国未来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以上海为中心,以深圳和天津为辅助,并让三城市的离岸金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带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形成"三点一线"的离岸金融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期,天津市提出了打造北方商务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这既是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客观需要,又能聚集更多的现代商业元素,重振北方商埠雄风,是"十二五"及以后天津发展具有远见卓识的目标和艰巨的工程。笔者借鉴国内外商务中心的建设经验,从天津市具备的条件出发,本着科学论证、统筹规划、集聚资源、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对天津打造北方商务中心城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构想和开发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