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诚信是发展市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建设现代市场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由于新旧体制转轨、产权制度不明晰、行政制度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企业失信、社会失信、政府失信并存的现象,扰乱了市场内在的声誉机制,迫切需要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信用评价机制、制定诚信法律规则、加强诚信舆论监督等方面出发,构建我国现代的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2.
诚信的本质是一种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趋利性将导致非诚信行为产生,而市场运行的平等性又会促进诚信机制的完善。我国当前经济领域存在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状况,其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缺位、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失信惩罚力度小等。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博弈规则,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强化法制建设等路径构建起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3.
执法不严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消除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现象,必须痛下猛药,严格执行法律,稳定市场主体的守法预期。从根本上构建我国房地产市场诚信的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卢碧 《财政监督》2012,(14):8-10
本文从媒体治理这一全新的视角研究盈余管理行为,探寻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新途径。首先分析了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并对媒体治理如何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认为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媒体报道能够形成一种"盯住效应",会通过声誉机制对由于"契约磨擦"与"沟通滞涨"形成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然后具体分析了媒体治理效应可能会从影响投资者对管理者的评价,影响管理者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法律变革这三个传导机制来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基于媒体治理的视角,依据媒体的现状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会计契约未得到有效执行,本文研究了作为契约执行机制之一的声誉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正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显著抑制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实施了负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却能够显著增加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对外报告了更加稳健的盈余信息,符合声誉机制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通过高质量审计师的选聘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实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A股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数据,结合CEO声誉机制理论对CEO任期及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EO任期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CEO任期越长,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在CEO任期的初期,盈余管理程度增加。随着任期的增加,在CEO任期的中间时期盈余管理的程度有所下降。而在CEO离任的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较大。文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盈余管理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诚信机制构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诚信机制构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晓冉 《征信》2019,(11):32-37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个人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实施的"联合惩戒"系对自然人的"声誉惩罚",而非失信惩罚。研究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个人声誉机制,将自然人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扰乱公共秩序等,并不影响个人信誉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纳入声誉惩罚体系,既能实现对公共秩序的有效管理,又能缓解我国当前的部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信用评价体系都是从银行角度出发的,没有任何一种指标体系或衡量方法是站在企业角度、从企业的能力和特征因素等方面反映其信誉情况的。本文引入了企业声誉这一概念,在信贷市场的框架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企业声誉的关键指标,构建企业声誉度量模型,研究企业声誉对于银行信贷决策和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并探讨企业声誉机制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且对向上和向下的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而抑制了向上与向下的盈余管理,且没有证据表明在大数据征管下所得税成本和向上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关,这一结果支持了"信息机制"假说.进一步地,大数据税收征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大数据税收征管还导致企业采用了更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丰富了有关税收征管和盈余管理的文献,为大数据技术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现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缺失,诚信机制、信息公开、激励机制缺乏等方面。为有效弥补这些问题与不足,应该结合金融企业日常运营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完善立法规定、确立诚信机制、进行信息公开,并落实激励机制,促进金融企业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行信用评价体系都是从银行角度出发的,没有任何一种指标体系或衡量方法是站在企业角度、从企业的能力和特征因素等方面反映其信誉情况的.本文引入了企业声誉这一概念,在信贷市场的框架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企业声誉的关键指标,构建企业声誉度量模型,研究企业声誉对于银行信贷决策和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并探讨企业声誉机制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实施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会显著抑制沪深港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董事会企业中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降低信息不对称是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潜在因素。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外部治理机制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也为检验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审计师与客户在连续审计中进行重复博弈的博弈树模型。该模型表明,在诚信缺失、低造假成本的假设前提下,审计师为不诚信客户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反而是一种理性选择。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是培育有利于审计师建立声誉机制的外部环境,以改变其未来收益预期,抑制短期行为。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中介机构及审计师个人信用披露机制、加强事后监管和市场追责。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了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金融共同市场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市场自发解决,但市场机制有时会遭遇行政区划、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在出现争端时需要适当的法律协调机制来处理。国际上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设置了不同特征的法律协调机制,其中又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最值得借鉴。本文拟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建立和完善法律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完善法律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通过不断演进,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有效竞合状态,实现平台化繁荣。选取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研究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和演进规律。通过构建参与主体声誉测评指标及方法,剖析协同利润在参与主体之间的分配机理,制定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市场定价机制,以揭示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竞合演进的动力机制:声誉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是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态势,委托代理的存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经营者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本文探讨盈余管理的边界,分析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提出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同任何管理一样,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同样面临管理成本、管理效果等问题。各家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还没有成熟的模式。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既是对现行管理水平的一种评价,同时,也利于找出管理中的问题。本文在对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旨在对声誉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保障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考虑到中国IP0市场的特殊背景,承销商声誉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证券监管力量。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IPO市场承销商声誉的阶段性积累虽已初具雏形,但并没有形成明朗的分化,承销商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外部约束力量的增强,是中国承销商声誉阶段演进的动力。同时,IPO市场上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效率低下、市场约束机制弱化,是阻碍承销商声誉阶段性推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