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新闻速览     
《中国机电工业》2006,(4):10-13
“两会”声音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甚至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我国企业特别是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如果那样,我们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跨国公司只会将商品生产中最没有附加利润的部分,比如组装环节,最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最易造成污染环境的环节放在中国。而公司利润和新创造财富的绝大部分将会被跨国公司所拿走。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舆论压力引发的政策限制,将暂时关闭外资在中国的并购之门。“中国的经济政策有可能朝着经济民族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方向变化,我们认为这没有益处。”美国商务部官员雷文凯最近在帮助美国企业“游说”中国政府时这样说。由于外资并购在中国遭遇障碍,雷文凯访华的主要议题就是希望“广发行和徐工机械的外资股东引进中,向美国企业倾斜”。不过,雷文凯的愿望只是一厢情愿。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这是对日渐高涨的外资并购风险的一个积极回应。最近一个时期,外商并购投…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并购境内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就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外经贸部制定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效果是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的成立,从而为将外资并购纳入外商投资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程序和规则。近日,商务部有关官员就《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若干问题作出了说明。关于“规定”的调整范围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是…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重大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爆发式增长。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海外并购活动,呈现出并购主体集中、区域集中和产业集中的特点。企业的国有特色导致并购活动易受政治因素影响,同时因战略目标不清晰、市场评价不准确、缺乏专业化国际人才队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结合国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企业未来实施海外并购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育琨 《董事会》2010,(3):104-104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催生了一波波的并购热.“抄底去”成为2010年开年的焦点词汇。有些本来危机四伏的大企业,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就急着去发动公司上下搜索并购目标。好像不赶快通过并购成为巨无霸公司,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性了。  相似文献   

6.
“逆向跨国并购”(即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海外战略性资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跳板”。然而,与传统跨国并购相比,逆向跨国并购呈现“以弱并强”甚至“蛇吞象”的独特特征,导致并购双方存在显著的身份落差。身份落差使得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恰当的身份管理模式会对并购整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与大样本统计方法,探究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的方向和强度是决定并购后组织身份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高强度身份逆差与“单一隔离型”模式匹配,低强度身份逆差与“双元联邦型”模式匹配,身份顺差与“统一吸收型”模式匹配;不同身份管理模式在话语建构、业务运营、权力关系、象征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大样本统计研究表明,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具有较高普适性,但也受核心业务相关性、业务分割等因素影响。本文不仅揭示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有效管理双方组织身份、提升并购整合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速览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没有国家能成为世界工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更不要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全球产业链跨越许多国家的前提下,不可能有国家成为世界工厂,永远不可能,越来越不可能。”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1月10日在“2006·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表示。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多时间里,由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投资接连不断,这些案例使中国成为全球并购浪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买家。中国企业一连串的“大动作”不仅牵动着国人的眼球,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整体上还远未发展到能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阶段,目前也仅是具备了资金等“硬件”方面的部分条件。无需质疑,低成本和相对充足的资金是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但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明显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  相似文献   

9.
虽然外资并购是2006年的热点,但并购市场上的真正主角却来自中国。过过去6年来,中国并购市场上每年的主题都不相同。2001年,中国入世成功,全球化危机意识增强,部分企业主动进行产业整合;2002年,M B O变成人人有份的运动,“国退民进”进入高潮;2003年,国资委挂牌,MBO被彻底叫停,“国退民进”运动仍在进行;2004年,民企成为宏观调控“靶子”,产业整合的梦想破碎,“国退洋进”启动,中国企业开始海外扩张;2005年,民企全面收缩,“国退洋进”进入高潮;2006年,“走出去”战略反思开始,“国退洋进”叫停,中央企业风光无限。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企业并购产生与发展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兼并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性质不同的三个阶段,这就是:第一阶段为80年代前的行政性关停并转;第二阶段为企业改革初期的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第三阶段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企业并购。我国规范的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现出独有的“中国特色”,并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一、从“关停并转”到“企业并购”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行政隶属性决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并购。如需资产…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09,(1):63-63
“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签易网举办。从2000年至今,“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年,几年来,评选将中国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和极具震撼力的焦点事件几乎全部网罗其中,事件本身及评选备受并购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与权威性日臻成熟租强大;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联重科的并购战略进行了分析,并以其跨国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为案例,分析其并购交易及并购后整合的成功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跨国并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捷 《董事会》2012,(12):78-80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然而,“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有时更是“风险重重”。近年来,中联重科在确保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跨国并购和海外建厂等一揽子的国际化战略使企业一跃成为全球行业领先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大量的经济活动依托数据展开,政府部门的数据管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跨区域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例,基于SDC数据库2009—2021年中国跨境并购数据,考察个人数据保护对中国电商跨境并购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GDPR显著抑制了中国电商跨境并购,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GDPR对中国电商跨境并购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预期效应,GDPR的负面影响始于实施前的3期,从颁布到正式生效,负面影响有所增加。随着对政策的预期趋于稳定,负面影响有所减少,而且GDPR短期的负面效应大于长期的负面效应。基于成本和收益视角的机制分析表明,东道国对数据限制程度和敏感程度越高,东道国电商市场和在线广告业务越发达,GDPR实施对跨境并购的负面冲击越大。这意味着GDPR不仅提高了中国电商企业跨境并购的成本,而且降低了中国电商企业跨境并购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两方面共同作用下,GDPR显著抑制了中国电商企业的跨境并购。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跨境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中国数字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即便全球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一个“完美风暴”的契机,中国企业在试图扩展其世界足印的征程中也将面临重重“闯关”挑战。其中很大部分,甚至在并购前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倒退5年,甚至倒退3年,它们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和今天相比都并不相同。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排名在行业前三的企业,毫不夸张地说,正浸泡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并购潮”之中。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海外并购来说,仍处于“试水”阶段。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资源、资产、品牌、市场和技术,还没有达到收购管理的程度,而收购管理才是海外并购的核心。在这方面,中国家电业领头羊海尔是我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现象的特征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迭出,继公司热、改制热后,在未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又上演了一出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热的“大戏”。其发展之快,争论之多,影响之深,令我国经济理论界、工商界以及党政界人土皆始料不及。 相对于以往的外商并购中国企业,这次并购热潮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外商并购国企居心叵测。以往外商并购国企多是分散性和随机性的,而这次表现出极其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沈晗耀  王辉 《董事会》2007,(9):76-84
公司并购是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优胜劣汰,加速资源优化配置的强大功能。企业通过兼并竞争对手发展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一个突出的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就曾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然而,伴随着公司并购的兴起,为牟取暴利和争夺企业控制权的恶意收购也应运而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敌意收购,企业纷纷采取了强有力的维权行动——反并购。当新一轮收购狂潮席卷我国市场时,面对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敌意收购,我国企业该如何展开有效的防守反击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企业家们,大多有企业情结,虽然他们的故事情节各有不同。然而,中国的企业家们必须明白,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轨国际,契约精神是商场的第一法则,所谓“情结”也只能服从市场契约。从“蜜月”到“悔婚”,绿城中国与融创中国100余天的并购情仇凸显了双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契约精神的欠缺。所谓融绿之变,本质上无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