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嘀铃铃──”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深更半夜的,谁来电话?我疲惫地睁开眼,伸手接过话筒。“江经理,徐伟跳槽了……”耳边传来业务员葛莉的声音。“什么,跳槽?”“江经理,你能否挽留一下,他手里有许多客户,况且和国泰医药公司王总又熟,这一走,对公司会有损失啊。”徐伟是公司市场部经理,掌管着全市各药店、商场的营销,而国泰是全市最大的医药公司,下属28家连锁药店,法人代表王利民和徐伟关系非同一般。“这小子,我待他不薄,他却……”我睡意全消,“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吧。我就不信他有多大能耐。”这徐伟…  相似文献   

2.
“大王,我敬您一杯!”公司聚餐,我借酒壮胆,叫了我们老总一声很久没再用的称呼“大王”。大王很激动,他说有好几年没有人这样叫他了,这些年来,别人只叫他王总,连原来和我一样叫他大王的人,也都改了口了。说这话时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我只能赶紧安慰,“公司大了,当然要正规起来,不能再像当年公司刚起步时那样没规矩。”一句话拉开了共同回忆的序幕,我们每人一碗汤,小口小口地喝着,在觥筹交错声中,聊起了当年我刚进公司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13,(23):92-92
2013年,自从用上微信之后,陈东升深受震撼,“微信会改变中国”。 不用连篇累牍地开会,也不用煲电话粥,现在想实时了解公司动态,只用打开手机,看微信就行了。“以前对嘉德拍卖、宅急送这两家公司不是太了解,现在只要看看微信群里在说什么,公司的情况就很清楚了。”在他一手创办的3家企业里,一直以来他的重心是在泰康人寿。现在,移动互联网把他和这3家公司的距离都拉近了,“微信是企业发挥组织功能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滑明飞 《企业文化》2012,(12):68-70
动网先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动网先锋”)董事长宋海波代表着草根的一股“逆袭”势力,从草根站长华丽转身为页游“大亨”。他的公司代表产品,网页游戏《商业大亨》不仅挽救了2007年最困难的公司,还让他个人进入亿万富翁之列。  相似文献   

5.
虽然只有26岁,但公司员工都称他为“老袁”。他就是四川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管理着逾50名员工,这个“玩”出来的公司盈利上千万,已达到冲刺创业板的条件,而拿到亿元投资后,袁旭及公司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6.
薛艳丽 《质量春秋》2007,(12):41-41
引进人才,往往以“优秀”为目标,要“最好”的,这似乎是一条选才的“标准”。被不少地方广泛遵循。然而.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却不是这样。他有一个重要的人才理念,那就是人才的水准要和他所在的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相适合。适合企业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他提倡“70%的求才法”,  相似文献   

7.
如令的康盛创想越来越像一家“腾讯”公司。公司门口那巨大的Tencent标志,员工胸卡链上的“腾讯”字样。还有,包括戴志康自己,团队成员不时引用马化腾的语录,他们称呼他“小马哥”。  相似文献   

8.
李岩 《物流时代》2010,(6):88-88,90
吴晓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在和路雪公司里他小有名气,他说“我的爱好全公司都知道”,每次出游回来他的游记都会被同事们争相收藏。他对摄影的热情是他执著个性的一个缩影,同时一份耐心也贯穿于他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聂卫,是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万成公司的一名班长,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凭着一股“钻”劲和毅力,掌握了大型电机安装找正、磨损电机轴修复和高低压开关柜制作的专业技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5年入党后,他工作更加敬业,勤奋好学,为人表率。他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获万成公司“生产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优秀班组长”、“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0.
李翔 《中国企业家》2011,(23):71-73,70
他凭借微博,让新浪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重新变“醋”,接下来,是如何进入“最赚钱”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让“汉森国际”的盛宇宏高兴的事有两件:一是他的公司刚度过了十岁生日;另一件就是他把公司办到了北京,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这是他和公司迈向全国化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他整整走了十年。  相似文献   

12.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9,338(9):68-70
这个曾经孤注一掷的民营造车者,开始把他的公司称作“真正的国际水平的汽车公司”。“虽然规模还不是很大。”他认真地说。 这是2009年4月22日,我们在北京见到了李书福。他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吉利的三大产品系列(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22款新车还在上海车展继续收获赞美和批评,包括那辆被称作“小劳斯莱斯”的豪华轿车GE。  相似文献   

13.
聘用体系,防患于未然 去年.美国有1400多名著名公司CEO离职或被辞退。而前年这个数字是1322名。像总部设在纽约的传媒巨头维亚康姆(Viacom)公司首席行政官福莱斯顿,就是因为公司股价处于低迷而被解雇,尽管他仅上任8个月。当他离开公司大厅时.有2000多名职工用欢呼声为他送行。据美《商业周刊》统计:”福特汽车”、“克拉夫特食品“.“耐克”、“辉瑞”以及“联合健康“等多家大公司的CEO.都已被他人取代。美国大公司CEO平均年收入达1050万美元.是普通工人年均收入的359倍。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聘用高管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10,(11):58-61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曾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品牌,我要见见他。”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5.
17年的光阴,他让“福建发展”遍布全国,成为明星企业;在他的信条中,企业应该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因此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他成了纳税大户;“诚实守信”是他对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人本理念深深铭刻在他的心中,并成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这就是优秀企业家林成端。  相似文献   

16.
姚耀富 《企业家信息》2012,(10):112-112
有一位清洁工,原来在单位里默默无闻.但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却挺身而出与窃贼进行了殊死搏斗,保住了公司的财产。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他说每次公司总经理从他身边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许“你扫的地真干净”。他多次被感动,并受到激励,决定有机会一定报答公司。  相似文献   

17.
“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点燃一支烟,悠闲地陷在沙发里,沈浩波如此形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我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资源”,“谁要我为他打仗我就为他往前冲,但他们需要跟我预约。”沈浩波说的“他们”是磨铁公司的同事,虽然沈觉得自己很适合看选题,但他已三年不看了。不过这个老总倒是经常帮编辑联系名家、作者,维护、整合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洗壳高手     
《经营者》2006,(11):63-63
他是2001年轰动一时的收购者.也是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四家A股公司的控制人:他被美国《财富》出文版评为当年的“中国第一商人”,他还被喻为资本市场的“洗壳高手”。  相似文献   

19.
最优秀的公司领导,不是一个只知道出现问题才去解决的“医生”,而是一个提前防范可能出现问题的“先知者”。因此。他必须成为这个公司的管理大师。  相似文献   

20.
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张忠谋,被国际媒体称为“一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而台湾人则尊称他为“半导体教父”,因为他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