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金卡工程》2011,(7):60-60
7月27日,ABI研究公司发布数据称,据估计,2016年全球非接触式支付卡的出货量将从2010年的170万达至1亿,其中包括EMV双界面卡和美国非EMV非接触式支付卡。  相似文献   

2.
杨旭 《中国信用卡》2009,(22):69-7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繁琐费时的现金支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继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后,一种更为轻松快捷的支付方式——非接触式支付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卡》2010,(12):79-79
近日,Device Fidenty公司宣布推出能够支持iPhone手机的In2Pay解决方案,iPhone用户只需在非接触支付终端设备前晃动—下手机,就能轻松完成诸如VISA移动支付等非接触式的交易。该解决方案融合了Device Fidelity公司的In2Pay microSD技术和一项正在申请专利的保护插槽的特殊设计,该设计增添了非接触式支付的功能,并可与iPhone3GS和iPhone3G手机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15,(3):45-45
Creditcall,EMV迁移计划的支付网关提供商以及EMV迁移的发起者,在以EMV为核心的接触式与非接触支付领域经验丰富。此次荷兰非接触式终端提供商Payter推出的P6系列非接触式自助支付终端,正是基于Creditcall提供的EMV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5.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35-35
再过不久,您在自动售货机上用手机轻轻一划,就可以得到自己所购买的东西了。在日前的中国国际金融技术展会上,中国银联首次展示新一代非接触式手机支付服务。消费的手机植入与银行卡信息关联的芯片后,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该技术将在年底前完成1000台试点,明年开始逐步在国内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6.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指近场无线通信,广泛应用于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类信息交互。NFC在移动支付中的使用原理是用户和商户面对面交互,通过非接触式受理终端,使用非接触式芯片,在本地或接入收单网络完成支付。  相似文献   

7.
根据金融IC卡推广应用总体规划,为了深入推动金融IC卡推广应用工作,改善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的非接受理环境,衡阳市开启了金融IC卡非接触式受理商圈建设工作,顾客可以在商圈内使用金融IC卡非接触式快速支付结算,即“闪付”。本文拟在非接商圈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3,(9):49-5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的角色和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保障通信畅通,而是走向多用途、多功能,手机也将成为人们的信息终端和载体。基于RFID的手机支付技术是一项以手机为载体,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身份验证、一卡通等多种应用的技术。手机作为载体,结合了非接触式卡的多科,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以为,刷卡、输入密码、签单核对这样的支付方式是多么时尚、快捷,而当非接触式支付(以下简称"非接支付")被引入中国后,一切都在悄悄发生改变。非接支付是基于金融IC卡的一项快速支付技术,减少了传统银行卡的刷卡、输密、签单程序,只需将卡片在读卡器前轻轻一挥,即可完成交易支付。因其快速、便捷的操作特点,这项新技术深受持卡人的喜爱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08,12(3):2
日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与蒙古Golomt银行合作,将国际领先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引入蒙古,发行该市场首张Pay-PassTM信用卡——万事达卡PayPass Petrovis信用卡。这张于2008年1月面世的信用卡标志着蒙古进入非接触式支付时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国内已开展了各项手机支付业务,如手机银行业务,手机缴费业务。中国银联成立后,一直非常重视手机支付业务,从2002年起,就在各地推广以手机卡和银行卡进行绑定缴费为主的各项业务,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而非接触式IC卡技术与手机相结合,成了移动支付领域的新话题,并发展为一项称为“近距离支付”的技术。2002年9月,PHILIPS和SONY联合开发了NFC技术,使手机通过非接触支付的手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电脑》2011,(11):96-96
本刊讯东信和平近日率先研发出了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得到各方好评。中国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是将具有支付应用功能的安全芯片集成在MicroSD卡上,配合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处接受非接触式支付的场所轻松完成非接触现场支付,也可以通过安装在该手机上的客户端完成手机商圈平台的远程在线交易、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便利、快捷、安全的新型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3.
非银行多功能储值卡的规范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银行多功能储值卡是指由非银行机构发行的, 可以在多种领域充当支付工具的电子钱包,也称为小额支付卡。小额支付卡系统通常采用非接触式IC卡脱机交易方式,由于成本低,交易快捷,适用于交易频繁且交易额度小的场所,特别是交通工具这样的移动单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手机支付成为最热的金融支付工具之一。它将手机和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统一。它提供的基础服务有代缴费、转账和支付等功能,由于互联网和其他各种支付渠道的服务内容都可以移植到手机支付上,所以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移动支付的国家和地区接近100个,2009年全球手机支付业务交易金额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08,(8):77-77
近日,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IC卡新产品的研发,并通过了银行卡检测中心的测试。这些产品包括CFIC-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2.0电子钱包/存折IC卡、CDCE-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2.0借记/贷记(支持小额支付)IC卡和CQPC-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非接触式IC卡支付卡。中钞信用卡的新产品已经为EMV迁移做好了准备,具备一卡多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2,(8):49-49
近日,深圳德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卡)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本次展会中,德卡除带来传统读写器参展外,还带来了最新的X系列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产品。德卡本次带来的最新x系列电子钱包读卡终端产品共有三款,分别是X1、X6-I、X8-I。X1是一款外形小巧,性价比高的13.56MHz非接触式安全读卡器,支持USB通讯方式,符合CCID标准和PC/SC协议,支持符合ISO14443A/B的标准CPU卡。选用了USBKEY网银级安全芯片,  相似文献   

17.
郑洁 《中国信用卡》2010,(18):54-5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便捷的小额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等诸多服务领域得到深入普及。具有非接触式优势、可以脱机交易的金融IC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快捷的小额支付需求,而且可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为社会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支付卡片的整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通行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卡工程》2003,7(5):32-34
目前全国各省市,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都在加紧实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程。少数省份已基本实现全省联网或者省内区域性联网。在已实施或正在规划中的联网收费系统中,一股都以非接触式IC卡为联网收费通行券。虽然联网收费通行券可以选择多次重复使用的非接触式IC卡、一次性使用的纸质磁性券或一次性使用的纸质二维条形码券,但非接触式IC卡正逐渐成为主流通行券。由于非接触式IC卡相对其它两种通行券来说,成本相对较高,必须进行回收重复使用,随之带来了很多管理问题。因此本文就非接触式IC卡通行券的流通管理问题作一些探讨。(下文对非接触式IC卡通行券简称为通行卡。)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无疑是中国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一年。去年底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移动支付标准,从而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扫除了标准障碍;今年初,国内包括银行、电信、互联网、手机、芯片等在内的各行业纷纷加速布局移动支付。"在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等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近133万台非接触式POS  相似文献   

20.
手机支付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中国银联着手研究基于智能芯片卡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产品,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了移动支付跨行交易处理平台、开放式的商圈平台和空中下载平台,开发了NFC手机、智能SD卡、双界面SIM卡、贴膜卡等手机支付产品,并与电信、联通、部分移动分公司、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机构,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进行了试点,推动部署了约10万台非接触式受理终端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