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农村税费改革是自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我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方面实行的又一场重大改革。其核心是清理农村各项收费,以农业税收方式规范征收。“费改税”是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这一改革思路,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我国农村乱收费现象日趋严重,乱收费、乱集资项目层出不穷。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对农民征收的收入总量为1779亿元,其中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为335亿元,只占18.8%,其他各项收费1444亿元,占81.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农业税征收管理…  相似文献   

2.
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动农业迈上新台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政策,是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提出的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体现这一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任务。1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渊源于农村改革,今后农业迈上新台阶仍有赖于农村改革的深化。80年代,在我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单位的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3.
农业用地市场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改革,用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所产生的激励效应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甚至倒退的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政策抉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一、当前农业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开始于70年代后期的耕作制度变革,1978-1984年,我国农村从生产队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带来了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量惊人的增长,这一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农村...  相似文献   

5.
一、30年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在土地包产到户的“盟约”上摁下手印。小岗村的关键一步,让改革的热情在全国农村瞬间爆发。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燃起了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6.
<正> 一、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两种趋势 80年代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成就卓著而又充满矛盾的十年,总结与反思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丰富实践和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将决定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道路。 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连续五年的蓬勃发展和接踵而来的五年停滞。这种明显而长期的形势逆转,仪仅用1984年对农业形势判断失误来解释是勉强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内部在80年代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相反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改革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农村改革对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主要基于两个方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因素分析 1、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78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以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产值绝对总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相对份额却呈不断下降趋  相似文献   

8.
完善“两田制”推行成方承包“商品田”──南宫市搞活土地使用权的探讨贾洪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发端,对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完善和提高。如何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9.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1):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锦林 《江南论坛》2008,(12):17-18
一 、湖州改革开放30年主要历程 一是以农村为起点的改革启动阶段(从1978年12月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湖州全市上下逐步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系统清除“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破除经济工作中的“唯成分论”,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改革率先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经营,逐步扩大生产者的自主权,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兴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二次飞跃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形成“三足鼎立”农村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三次飞跃。总结这三次飞跃的历史性作用和意义,研究这三次飞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能动地推进第三次飞跃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懿 《经济论坛》2006,(8):119-1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曾使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基本经营制度所处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弊端开始凸现,如土地分割零散、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等等,使农用土地这项当今中国非常稀缺的资源,存在着很多配置不科学、效率不高的情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大障碍。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起来,东部一些比…  相似文献   

13.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有条件的地方稳妥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我们从宏观上研究国际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规律,可资借鉴。一、国外土地经营规模及其模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土地经营规模较大。80年代中期,美国的家庭农场平均耕  相似文献   

15.
<正>小平同志在1990年2月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两个飞跃的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深刻认识和领会这两个飞跃论述的精神实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新飞跃的前夜 (一)农业的第一个飞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彻底冲破人民公社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 1978年到 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72%,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六年大幅度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达到16%,成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这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农业的第一个飞跃”。 (二)在传统农业格局下,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新的束缚。农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不完全公有制,不完全按劳分配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是农业合作制建立的基础。实行家庭经营与发展农业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经济性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总和。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制度也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了很大差异,本文就当前土地制度改革作一探讨。 一、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行,实现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使农民和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这一土地改革使几乎所有中国农民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仅给中国的农业,也给中国经济的其它部门带来了良好的结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繁荣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从土地的产权、管理、使用到流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即从废除人民公社飞跃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飞跃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发展社会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阐述了我国未来农业的战略构想,指明了发展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是构建农村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时期,改革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改革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为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地推向前进,必须适时实现改革战略的历史性转变。 1.改革的重点由微观经济基础的构造转向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构建新体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已经普遍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打破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体制,为新体制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社会保障的城市边缘群体发端于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我国农业改革,其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开始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潮水般地涌向沿海地区和城市,汇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据报道,从1982年到2000年近20年的时间里,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2.05亿人,预计今后20年,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数量可能达到3.3亿人。其流动规模相当庞大,且每年以近10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