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4日】赶走了之前压制它们的诸多“恶魔”,就是通货膨胀。在经过多年的强劲增长之后,新兴市场终于但有一个“捣蛋鬼”如今又卷土重来了,它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师和投资者们表示,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局势而言,物价上涨比肆虐美国的金融危机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直升机撤钱”的方式,用增加流动性来救市。中国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用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市场。眼下,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有明显复苏。但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两国的通胀反应却迥然不同,令人诧异。  相似文献   

3.
曹一然 《中国经贸》2011,(20):14-14
在连续3个月创下新高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1)终于在8月份放缓了脚步,然而我们仍不能低估通胀的威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国内外市场状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需要学会主动出击,在新形势下运用多种投资方式,为自己的钱袋子再加一道保险。  相似文献   

4.
应对金融危机时,国家采取的大规模注资和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货币天量增发和财政赤字大幅上升,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王雨佳 《新财经》2009,(6):44-45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国经济亦也难独善其身。然而,近两个月来,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从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上涨了近500点;楼市也出现了"小阳春",成交量有了一定上涨。  相似文献   

6.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58-61
目前全世界负债所造成的通胀趋势,非一国之力可以抗衡,欲想阻止只能是螳臂挡车。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会否通胀的问题,也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怎样通胀的问题 对于世界为什么会“必然通胀”这个结论,得从世界各国的负债说起。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负债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尚未完全挤出。在经济危机初期,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谨慎,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以前各种被炒热的资源在需求不足下回落,过剩的产能完全可以弥补短期保障的需求,因此危机开始不久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通缩和美元走强。但是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政府的“大撒把”,终将有人要对各国的救市和债务买单。要走出危机,世界进入通胀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即时采取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阴霾地逐渐消逝,之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弊端开始凸现,通货膨胀成为近年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通胀形势,接着对我国如何应对通胀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保罗·克鲁格曼发现了"三元悖论",他也因此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按照"三元悖论"的原理制定政策,是不是就可以让发展中国家避开外部环境的冲击?现在看,没戏.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伴随危机而生的通胀却如约而至,粮价短期内暴涨造成与粮食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快速上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尤其是部分粮食价格屡创新高,这其中固然有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炒作的因素,但求其根源则是全球为应对能源危机产生的技术异化造成的后果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高通胀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循环,甚至导致经济社会的激烈震荡:但通货紧缩也同样会制约经济的稳健发展。去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制约了我国外贸出口,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此,中央果断作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决策,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在总结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成功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中央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今年经济较快增长的首选措施,同时确定为长期战略方针。但是,正如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我们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中,首先是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均面临较为严峻的通胀预期管理问题。我国政府及相关经济部门对于通胀预期管理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国家已经基本成型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我国今后的通胀预期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国际经验的借鉴,并且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加以创新和调整,进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美“宽松”货币政策、通胀预期与货币规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对经济危机严重程度的预期导致企业和居民缩减自身需求,使物价上涨压力减弱。但仅凭这一因素,很难导致物价短期内快速回落,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体系收缩,带来明显的通货紧缩效应,促使通胀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4.
哈继铭  王雨佳 《新财经》2009,(10):26-27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从表面上看,经济下滑的趋势似乎得到了遏制,但这样的刺激政策还要持续多久?未来的经济走势又会如何  相似文献   

15.
通胀全球化     
全球化的作用导致刺激政策首先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而后通胀将通过贸易、货币市场以及通胀预期,转而冲击发达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国经济亦也难独善其身.然而,近两个月来,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从2009年5月到2009年5月,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上涨了近500点;楼市也出现了"小阳春",成交量有了一定上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通胀     
如果不出现金融动荡或是市场崩溃,欧洲央行看来必定会在7月3日加息25个基点。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两次的小幅加息是否足以遏制全球通胀的强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央行近日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如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信贷仍需一定力度的增长。尽管这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无奈之举,但防范由此可能出现的通胀副作用,并不是杞人忧天。我国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长期性因素,成为阻止通缩、拉动物价向上的重要力量。一是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尽管农业持续5年增产,  相似文献   

19.
徐斌 《西部论丛》2010,(5):84-84
2010年中国经济和政府相互博弈的最大问题和看点,就是"通胀预期"和"管理通胀预期"。在2009年央行拼命向市场开闸放水之后,人们终于开始担忧未来的超级通胀了。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以来,包括央行在内的管理层搞信贷额度控制的原因。非但货币数量紧缩,其他地方财政项目上报的基本上都给否决了。而近期针对高房价的定点精确打击,更是让市场鸡飞狗跳、一片惶惶。手段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胜利,现在从各类迹象看,中央管理通胀预期工作已经取得初步胜利。  相似文献   

20.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99-101
其实不仅是国内,通胀的气息早已布满全球。新兴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欧洲央行在金融危机后的首度加息就是为抑制通胀苗头而来,通胀输出国美国,目前其国内也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