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3,(11):14-16
今年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8%,较2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2012年2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7%-8%区间,预计4季度仍将保持在这一区间,因此到今年底,经济增长保持在这一区间的时间将达到7个季度(见表1)。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闭引起全球恐慌.到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2%,悲观论调盛极一时。但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发挥作用,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7.9%。三、四季度更是分别增长9.1%与10.7%。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形势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经济回升势头趋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9%,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从1997年以来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轨迹看,自2002年始,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明显趋强(见下图)。与此同时,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在不同程度地升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02年达到16.1%,今年一季度更达到了27.8%的较高增幅;消费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国内需求明显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幅提高,2002年M2和M1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6.8%的较高水平,一季度末M2和M1的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18.5%和20.1%,接近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价格总水平也改变了持续走低的态势,一季度居民消…  相似文献   

4.
王建 《资本市场》2005,(8):26-27
今年的经济增长有趋“冷”的迹象,但不会出现“急刹车”,预计全年GDP增长仍有可能达到9.3%-9.5%的高水平;但是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会略低于今年,最需引起警惕的是,2007年可能出现全面的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5.
一、2006年和2007年经济形势1.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但速度出人意料。去年每个季度GDP增长都在10%以上,全年平均10.7%,今年一季度11.1%,而且上下波动不大,所以说是平稳快速增长。但增长速度出人意料。2005年末2006年初,普遍预计2006年经济呈下行趋势,第一季度10.4%的GDP增长就让各界十分吃惊,不过有人认为第一季度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应该看半年的情况,而第二季度GDP增长达到11.3%。今年几乎重复了去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今年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8%,较2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2012年2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7%-8%区间,预计4季度仍将保持在这一区间,因此到今年底,经济增长保持在这一区间的时间将达到7个季度(见表1)。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经济自2002年第一季度开始,增速逐渐递增,到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提高到9.9%,是1997年以来季度GDP的最高速度。受非典影响,第二季度GDP增速出现较大回落,只有6.7%,上半年增速降为8.2%。但非典结束后,经济迅速恢复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9.1%,前三季  相似文献   

8.
全球各国金融危机救助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明显企稳,经济先行指标昭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之旅。从季度GDP增长率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3季度相继走出衰退,单季取得正增长已经没有悬念。预计美国、德国和日本2009年3—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1.5%-2.0%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时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表现为经济脆弱性。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在攀升,私人部门投资增长有待于提高,因此刺激政策持续性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济》2014,(5)
正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4%,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看,也提示根据工业增长率测算GDP增长率,要更多地考虑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率的稳定作用。工业即第二产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高增长期间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进一步观察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率变化,可以发现,从2012年的第二季度一直到今年的第一季度,都是运行在7%—8%的区间,高的时候没有超过8%,低的时候也没有低于7%。围绕7%—8%这样一个中高增长的态势,可以说基本确立起来了。此外经济增长与就业、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增长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9.3%,继2003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1%后持续增高,这预示着中国告别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七上八下"济增长态势,进入了新一轮更高速的经济增长周期。国际货币基金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当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1.实际GDP连续4年保持增长。到2005年的第4季度,美国经济已经历了17个季度的持续增长。2001年11月美国经济结束了3月以来的衰退,出现了正增长。到2005年第4季度,美国实际GDP比2001年第3季度增加了14%。2005年,美国实际GDP比2004年增长了3.5%,GDP的规模达到了12.73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1年至2005年,美国实际GDP增长分别为0.8%、1.6%、2.7%、4.2%和3.5%。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角》2003,(1):25-29
2002年经济形势 2002年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好于预期、好于上年、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 (一) 经济增长稳定,速度较快 2002年,GDP总量达2243亿元,增速高于上年9.3%的水平,达到9.5%,成为自1998年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 1.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为前期稳后期快。2002年一季度GDP增长9.0%,二季度为9.1%,三季度为10.2%。逐渐加快的GDP  相似文献   

13.
中国GDP增长与CPI:关系、均衡与“十二五”预期目标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动态关系的认识是宏观调控的基础,然而,目前在线性和静态的分析框架内未能揭示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复杂动态关系。本文运用1996—2009年GDP增长率、CPI与M2增长率的季度数据建立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GDP-CPINLDS),揭示了我国最优的季度GDP增长率和CPI,以及零通货膨胀的季度GDP增长率。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处在次优化的非均衡运行状态,两者呈现出同向性变动的特点。最优调控实验表明,仅调节M2增长率不能完全实现"十二五"调控目标。文章建议"十二五"期间要以调控GDP增长为导向,以从紧货币政策为基础,配合多种调控手段,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调控机制,以确保GDP增长率和CPI目标的最优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国际经济形势 (一)总体情况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这两个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在4%左右,超过市场普遍预期。据经合组织发布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复苏信号在今年5月已经十分明显,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先行指数都指向经济发展周期达到顶峰或接近峰值。  相似文献   

15.
吴亚珍 《时代经贸》2007,5(12Z):55-55,57
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2003年-2006年,我国GDP增长率始终在10%以上且略有提高,2007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了11.5%。但经济的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从资源要素的投入量看,我们的产出效率是比较低的。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经济总体平稳发展,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GDP同比增长9.2%,但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较大反差。从总体上判断,当前福建经济还处在调整收缩的末期。当务之急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到SARS等负面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不俗业绩。1-9月份,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02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表1)。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8.6%,从而一举突破“七上八下”的箱形区域,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8.
一、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1.我国经济形势的短期分析。据有关机构测算,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速度为20.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19.1%,狭义货币(M1)增长率为20.1%。  相似文献   

19.
就业弹性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增长1%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率(或失业下降率)。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通常是一致的(萧条期间的两者负增长可看作是一种反证),奥肯定律是这一规律的理论概括,根据该定律,当GDP没有达到“潜在的产出额”时,经济增长率每上升1%,失业率下降0.5%。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