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致富之友》2005,(11):43-43
阿拉善盟得名于贺兰山。阿拉善即贺兰一音之转。贺兰山,屹立在内蒙古自冶区阿拉善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贺兰山一名,始见于唐代文献。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贺兰山形势如“骏”,山上树木青白,远望如奔腾的骏马。“北人”称骏为“贺兰”,因名贺兰山。这里所指北人,应当是古代北方的某一民族,但不知古代的哪个民族称骏马为“贺兰”。  相似文献   

2.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基础薄弱。如何扬长避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宁夏人看准了贺兰山东麓的农场,宁夏农垦集团在这里推出了大手笔。从贺兰山东麓起步贺兰山东麓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理想产区,被划定为"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相似文献   

3.
正葡萄酒是一个世界性饮品,也是一个大众化的饮品。世界上一些葡萄酒产区,有一些产品品牌步入高端,更多的是大众饮品。决定葡萄酒产区品质的主要有4方面要素:气候、土壤、品种和技术。气候就是天时,土壤就是地利,人和就是选择出的适宜品种与种植技术、酿造工艺。宁夏是我国最早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其中贺兰山东麓独特的风土条件与自然禀赋,极其适宜酿酒葡萄生长。贺兰山连绵200公里,横亘于内蒙古和宁夏的交界处,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东有蜿蜒奔腾的黄河水,又为酿酒葡萄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水源保障。在贺兰山和黄河的庇佑下,共同孕育了享誉中外的贺兰山东麓优质葡萄酒产区。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葡萄酒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出发,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内外葡萄酒旅游的开发模式基础上,探讨了适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的三种开发模式,为贺兰山东麓旅游的发展提出思路,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品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宁夏吴忠市以发展绿色、生态、有机葡萄、富硒等是提高现代农业的前题。先后被评为"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资源丰富的贺兰山东麓地区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属半干旱带气候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由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形成的砂质灰钙土壤,通透性好,矿物质含量高,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使得这里种植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无病虫害,无污染,品质优良的自然优势,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  相似文献   

6.
正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考察。在贺兰山下,他分别考察了乡村生态观光园、葡萄种植园。在巍巍贺兰山的护佑和滔滔黄河水的滋润下,稻香鱼跃、美酒芬芳,塞上江南、名不虚传。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考察调研时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这里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情  相似文献   

7.
正宁夏贺兰山东麓与法国著名的波尔多葡萄酒产区在同一纬度,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2003年"贺兰山东麓"产区成功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国内第三个,也是西部唯一的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近年来,宁夏借势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61万亩,建设酒庄184个,其中已建成投产85个,正在建设99个,年产葡萄酒9.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66亿元。  相似文献   

8.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的治理分区与主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位于贺兰山以西、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区内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七大沙漠。全区可治理的沙化土地24万平方公里。该区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主攻方向:保护和拯救现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绿洲,抑制流沙侵袭;将目前不具备治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贺兰山东麓半荒漠草场综合开发的经验。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建立防护林带和人工、半人工草场,发展多种经营等试验研究,已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测定出改造后产生的动力、热力、水文、绿州、改土、生物等6个生态效应,其综合生态效益已比开发前提高47%。  相似文献   

10.
一、宁夏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及其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一) 宁夏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面积66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该省地形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按其地质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由北向南划分为贺兰山区、银川平原区、中部高原区和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庐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三处具有世界级地质旅游资源的景区.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原则,将本区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龙虎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三清山地质旅游资源群.这些地质旅游资源具有高品位、稀有性、互补性、美学价值高的特点.并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以皖南齐云山景区为例,从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出发,比较其与核心热点区--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上的差异,基于理论研究判定前者是后者的"阴影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齐云山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确定自身优势,分析可能的机会,确立总体战略,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提出差异化竞合战略,突出齐云山特有的道教文化和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服务,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同时与黄山景区及黄山市内的周边景点优势互补,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脉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和秦巴山脉三大山脉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秦巴山脉发展旅游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竞合分析,提出四川秦巴山区与周边城市发展旅游的合作潜力,为实现四川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层遗迹、岩石遗迹、矿物遗迹、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遗迹等类型;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从加强地质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两方面提出了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位于河南西南,东西绵延几百公里,构成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在对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互动发展之举措,以提升伏牛山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是重要的旅游地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给我国相对薄弱的自然旅游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破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对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做评价研究很有必要。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着眼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对长白山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内各项指标的调查研究,选取代表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多个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化处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分级赋值评价。得到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价分数为81.8分,属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类别。  相似文献   

18.
河南伏牛山植物多样性特点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伏牛山分布着野生高等植物175科,892属,2879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9种,省级保护植物30种;由于自然、人为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植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分析了伏牛山植物多样性特点、保护状况及其变化动态,提出了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四川秦巴山区面临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的城乡建设现状,同时发挥着生态环境屏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下来考察四川秦巴山区的城乡建设。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的自身特点和城乡建设现状,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的模式新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成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和以农为本做强产业支撑,最后还对四川秦巴山区城乡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